唐秀清
中圖分類號:U41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公路工程行業在施工規模和施工質量方面也隨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現今公路工程施工現場,質量方面的不足導致建設項目在工程部位、整體性能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本文著重闡述了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期間,通過采取合理的施工管理和技術措施,提高公路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 施工質量控制 管理措施 技術措施
一、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保證工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有目的地開展技術工作,建立正常的生產技術秩序是質量保證的前提。
(一)圖紙會審制度
圖紙會審的目的是領會設計意圖,明確設計技術要求,及早消除圖紙中的技術錯誤和差錯,避免因盲目“按圖施工”而導致的嚴重后果,影響正常的施工生產。圖紙會審必須有領導、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一般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單位交底,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及有關部門參加。圖紙會審的內容主要有:
1.設計圖紙是否完整、齊全、清楚,坐標、高程、軸線、各種管線等是否準確,所用的標準圖、構配件圖的編號、型號與設計圖紙有無矛盾;一套圖紙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聯系的各套圖紙設計是否有矛盾;同一設計的地上與地下部分是否吻合等。
2.設計圖紙說明的質量標準和特殊要求。準備采用哪些施工技術措施;對于采用新工藝、新技術的設計,施工單位在施工技術上有無困難,能否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措施的要求。
3.主要結構的設計強度、剛度、穩定性等方面有無問題;主要部位的結構構造是否合理。
4.取土場的位置與實際情況有無出入,棄方如何處理。
5.工程量清單中有無漏列項目,計量和支付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澄清。
6.施工用水、用電、臨時道路有何困難。
7.其他需要澄清的問題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設計圖紙本身的差錯,設計圖紙或圖紙會審紀要與實際情況仍不相符或施工條件變化,原材料的規格、品種、質量不符合實際要求,需對設計圖紙部分內容進行修改時,必須按照程序辦理工程設計變更。對設計圖紙的變更,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建設單位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提出,但都必須嚴格執行技術核定制度。所謂技術核定制度,就是對工程變更內容,召集有關部門在技術上、經濟上、質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協商、論證,取得一致意見后,以文字形式記錄出來,并由技術負責人簽署。任何一方提出的變更聯系單,都必須經另兩方簽署同意后,才能作為施工的依據。工程設計變更聯系單是對設計圖紙修改的補充,與設計圖紙具有同等效能,是施工和竣工決算的重要依據之一,應認真地整理并歸入技術檔案。
(二)施工日記和施工記錄制度
施工日記是在整個施工階段,對施工活動(包括施工組織管理和施工技術)和施工現場變化的綜合性記錄。施工日記應逐日記錄,不允許中斷,必須保持其完整。在工程竣工驗收時,施工日記作為質量評定的一項重要依據。施工日記在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單位列入技術檔案保存。
(三)技術交底制度
技術交底即把設計對施工的要求、施工方案及措施傳達到每一個技術人員,這是落實技術責任制的前提。在每一單位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開始前,均應進行技術交底,以保證嚴格按照施工圖、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規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和其他技術規范進行施工。
技術交底工作一般應分級進行,應先由項目總工程師向施工隊交底,施工隊向作業層技術員交底,然后作業層技術員向具體操作人員進行交底。
(四)“四新”試驗制度
“四新”試驗是指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試驗。正式施工前,在做好技術準備工作的基礎上,要進行有關試驗。組織試驗的程序如下:
1.決定試驗采用的技術規程,包括工藝規程和操作規程。
2.組織現場試驗。
3.根據現場試驗結果,修訂原擬定的技術規程。
4.根據試驗修訂后的技術規程,對有關的技術工種、組織人員進行培訓。
5.對操作人員進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
(五)材料、構配件檢驗制度
材料、構配件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公路工程質量的好壞。正確合理地使用合格的材料、構配件,是確保工程質量、降低成本、減少原材料的關鍵,因此,應該重視材料、構配件的試驗檢驗工作。
凡用于施工的原料、材料、構件等物資,必須由供應部門提出合理證明文件。為了做好材料、構配件的檢驗工作,施工企業及各個項目經理都應根據工程需要,建立和健全試驗檢測機構,配備試驗人員,充實儀器設備,同時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的試驗操作規程,對各種材料進行試驗,為工程選定各種合格優質的原材料,提供各種施工配合比,作為施工的依據。
(六)工程驗收制度
工程驗收是檢查評定工程質量好壞的重要一環。在施工過程中除按有關質量標準逐項檢查工程質量以外,還必須根據公路工程的施工特點,對隱蔽工程、結構工程和竣工工程進行驗收。
1.隱蔽工程驗收。所謂隱蔽工程是指那些施工過程中上一工序的工作結果,被下一工序所掩蓋,下一工序完成后無法再進行復查上一工序的工程部位。因此,這些工程在下一工序施工前,應由作業層技術員通知工程監理人員對隱蔽工程進行檢查、驗收,并認真辦好隱蔽工程驗收手續。做好隱蔽工程驗收是保證工程質量,防止留下質量隱患的重要措施。
2.中間交工驗收。它是在分部或單位工程施工過程中,經由監理工程師逐道工序檢查的基礎上,待該項工程完工后,再由項目總工程師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檢查和評定。
3.竣工驗收。工程竣工驗收由建設單位組織,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共同參與,對所建項目進行全面的、綜合的、最終的檢查驗收。在交工過程中,若存在不合格的項目,應限期修復完工,竣工時再行驗收,直至合格。竣工驗收合格后,應評定質量等級,辦理工程交接手續,存入技術檔案,
同時開放交通。這時,施工方應將工程使用管理權交還建設單位,但施工方仍負有一定期限的保修職責。
二、技術措施
(一)工程測量控制
測量組在項目開工前應編制測量控制方案,經項目總工批準后實施,測量記錄應按要求歸檔保存。在施工過程中應對測量點妥善保護,嚴禁擅自移動。
(二)材料質量控制
項目部應在公司確定的合格材料供應商名錄中按計劃招標采購材料、半成品和構配件。材料的搬運和貯存應按搬運貯存規定進行,并應建立臺賬。對業主提供的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工程設備和檢驗設備等,必須按規定進行檢驗、驗收和妥善保管,發現不適用、不合格或丟失等情況,應書面報告業主。
(三)機械設備質量控制
項目部應按設備進場計劃進行施工設備的調配和必要的進場驗收;現場的施工機械須能滿足施工需要;應對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資格情況進行確認,無證或資格不符者,嚴禁上崗。
(四)工序控制
1.項目質量控制實行先做試驗段。施工過程均應按要求進行工序“三檢”(即自檢、互檢和交接檢)。隱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項工程未經檢驗或已經檢驗定為不合格的,嚴禁轉入下道工序。對查出的質量缺陷應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及時處置。
2.過程質量控制應由每道工序和崗位的責任人負責。
3.分項工程完工后,必須經監理工程師檢驗認可。
4.施工作業人員應按規定經考核后持證上崗。
5.施工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應按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和技術交底文件進行施工。
6.施工管理人員應記錄工序施工情況。
(五)工程變更
應嚴格執行工程變更程序,經有關程序批準后方可實施。
(六)成品防護
成品防護是施工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對施工工程成品提供有效保護,以防止成品損壞。項目部應對施工半成品和成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護。成品防護的期限從施工開始直至工程缺陷責任期滿為止。
根據具體的公路工程項目特點,制定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大監管力度,開拓管理思想,以此保證公路工程的施工總體質量,推動公路工程中質量管理理念的創新發展,進而提高管理水平和公路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