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海燕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1
摘 要 企業基層崗位員工所占比例高,價值觀念復雜,思想意識多樣化、活躍化,左右著行為習慣養成和崗位作用發揮,是影響企業生產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企業崗位員工思想意識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企業崗位員工思想意識引領的策略,并提出利用和引領企業崗位員工思想意識的措施和辦法。
關鍵詞 企業崗位員工 思想意識引領 研究
崗位員工是企業的,更是社會的,也是時代的。他們的價值追求多樣化,思想意識多元化,帶有時代特征的普遍性。企業為使他們在向新向好的維度上形成崇高的理想與追求,需要構筑企業與員工協同發展的美好愿景,進行思想意識引領。
一、注重自利意識,強化責任意識,實現目標激勵引領
自利意識本質上是員工潛在自我保護意識的反映和體現,是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從表面上看,自利和奉獻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面,但卻更真實地反映了大多數崗位員工的真實愿望和心理狀態。企業要充分肯定崗位員工自利意識存在的合理性。崗位員工愿意為企業工作,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自我生存、自我發展,或者希望企業能夠為自己提供更好的成長發展空間。利益與責任相結合,得到與付出相統一,這是永遠的定律,自利行為是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形式目標任務責任教育,讓崗位員工了解企業面對的形勢和面臨的任務,認識到要實現企業目標崗位員工所要承擔的責任,強化崗位員工的責任意識,引導他們認識到個人與企業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只有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才有員工的長久利益。自利意識與生俱來,責任意識需要思想引領,更需要承擔責任來強化。發揮利益分配對員工行為的導向作用,強化崗位員工的自律意識和團隊意識。企業實施崗位員工作工行為標準化管理,注重崗位員工自利意識的作用發揮。員工行為標準化要求員工自覺地按照企業的各項制度、流程、規程等來規范自己的行為,達標的單位會得到高額的人均獎勵。達標主體是車間,而達標行為卻是依靠崗位員工個人。個人發生了標準化偏離項,整體的獎金就會受到損失甚至被歸零,為使整體不受影響,單位中的每個人都嚴格自律,為了自利,也為利他,在這當中,自律意識和團隊意識都得到了增強。
二、注重競爭意識,強化趕超意識,實現典型榜樣引領
競爭是員工中的普遍現象,能夠激發員工潛能,調動員工的創造力,經科學利用和正確引導,也有助于企業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企業在收入、崗位等方面制造合理差距,實行競爭上崗,就會引導崗位員工提高自我、改善自身,調動崗位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企業需要引導崗位員工轉化潛在競爭意識為顯性趕超,確保競爭的良性有序。通過大力倡導弘揚現代企業先進思想理念,構建鼓勵員工趕超先進的良好內部環境,營造員工趕超先進的良好企業文化氛圍。通過確定趕超對象并學習對比,正確對存在的待差距和不足,強化趕超意識。工人技師工作在崗位員工中,有著與崗位員工相近的工作任務和共同的工作經歷,他們的事跡和經驗做法最易被崗位員工接納,他們的情感最易引起崗位員工的心理共鳴,是崗位員工最直接的學習榜樣和趕超目標。開展“兩爭一創”活動,車間每季度把崗位員工中工作表現突出、業績優良的佼佼者,和先鋒模范作用突出的黨員推薦出來,同時評選出一個標準化建設方面能起到引領作的班組評為標桿班組,給予表彰獎勵,并廣泛宣傳,營造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
三、注重尊重意識,強化參與意識,實現心理情感引領
崗位員工尊重意識是發自內心深處渴望獲得企業理解、關懷和認同的愿望和需要。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崗位員工的尊重意識得到不斷增強,成為影響企業生產管理活動的重要因素。當崗位員工認為自己應有的尊嚴得不到領導、企業的尊重,像機器、工具一樣被使用管理的時候,其維護自身尊嚴的行為就會以極端的方式釋放出來,最終對員工、企業都會造成傷害。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受尊重是人更高層次需求。企業在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增加其經濟收入的同時,還要從情感、精神和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上做到理解和關愛員工,尤其要尊重工作在最基層的崗位員工,增強崗位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實現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尊重員工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員工參與管理。倒班制的崗位員工不能每天了解企業生產和管理情況,長年累月難免在情感上對企業疏遠。生產車間舉辦“車間動態”周刊,每周把廠、車間的大事小情向崗位員工一一呈現。開設“我為車間獻一計”欄目,號召崗位員工為企業獻計獻策,重視,培養崗位員工參與意識和熱情,體驗自身價值,滿足受尊重的心理。長此以往,崗位員工的參與意識得到了強化,企業與崗位員工間的心靈通道就暢通了,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會得到增強。
及時解決崗位員工的困難和疑惑,理順崗位員工心氣,拉近崗位員工與企業的距離,心所安處是我家,崗位員工歸屬感就會增強,有助于崗位員工消除“打工者”心態。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企業要建立“四必談五必訪”工作制度,及時了解員工實際工作生活情況,通過與員工平等深入地面對面的交流,聆聽并回應員工的情感訴求,更好地發揮企業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作用,架起企業與崗位員工之間的連心橋,達到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優效果的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