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顥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1
摘 要 毋庸置疑,治國需要先治水,興水才能讓國家繁榮強盛起來,讓人民富裕起來。水利問題除了是行業問題,還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對國民經濟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因此,本文先對水利經濟基本含義及特征進行了分析,隨后提出了河套灌區水利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地方特色 河套灌區 水利經濟 發展
一直以來,河套灌區水利工程任務重、級別多,實行分級管理的同時也產生了相應矛盾,如管理權責失調、投入力度不夠、水利設施建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等,這無疑增加了河套灌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難度,破壞了河套灌區的生態環境。因此,保障立足地方特色的河套灌區水利經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一、水利經濟基本含義及特征
就區域經濟學來說,區域指的是特別指定的地理空間領域,既可以是國家領域內特別指定的區域,也可以是國家國土,區域經濟是相應區域各個行業經濟的總稱謂。一般,行業經濟都具備相應的社會經濟性質,水利經濟自然也不例外,它是治水過程中所有經濟活動的總和。
水利經濟性質較為繁雜,究其緣由,水利涉及了兩種性質的事業,即一種是半公益及純社會公益事業,主要包括防洪除澇、航運與生活供水等;另一種是經營性事業,主要包括發電與工業供水等。兩種性質事業對水利經濟都有著直接影響,促使水利經濟產生多種經濟效益,如直接與間接、正與負等。
二、立足地方特色的河套灌區水利經濟發展建議
(一)合理制定中長期規劃
依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戰略目標,河套灌區應將科學發展觀視作指導,牢牢依賴區域發展戰略,分析河套灌區政治、人文與經濟等區位及產業機構,在此基礎上再依據河套灌區現有水資源與地方特色合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中長期規劃。科學安排資源與人才,創建多元化、層次化的水利建設投資體制,拓展水利經濟領域,促進河套灌區水利經濟健康發展。
(二)科學調整水價
水費征收領域應涉及水資源費與排除污水處理費,保障水費征收的合理性,農業繼續保本,轉當前的四分為成本,工業水費價格應是供水成本與供水投資的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六盈余之和,這樣的方式還比較合理。可見,河套灌區水利價格調整既是改革重點,又是推動水利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
(三)強化水資源管理
一方面,水資源總量的合理調控,需要明確掌握水權,主要涉及水量、水質的總量控制,維護生態環境,保障農業發展,明確水量的實際分配支配;另一方面,開辟新水源,具體來說,第一需要使用新技術進行污水處理,這樣的做法在開辟了新水源的同時還促進了水利經濟發展;第二需要調整灌區種植業結構,既保障了糧食面積的穩定新,又推廣了其他效益較好地農產品,與播種季節、收獲季節時段錯開;第三需要科學推廣節水技能,主要涉及工程技術、農藝技術、生物技術措施與管理技術灌溉,其中工程技術措施主要涉及溝灌技術、途徑防滲、滲灌技術、管道輸水與滴灌技術等,農藝技術措施主要涉及覆蓋技術、坐水種與耕作技術等,生物技術措施主要涉及運用化學試劑與運用抗旱品種,管理技術灌溉主要涉及土壤水分監管檢測、作物需水量測量、科學明確灌溉制度,主動推動設施農業與精準農業發展,充分發揮水資源效益。
(四)創新水利經營機制
河套灌區應將所有制結構調整視作重點,創建完善水利經營監管體系,創新小規模水利工程的產權制度,選用多種形式使水利資產恢復運作,如拍賣、租賃與股份合作等。在三產開放過程中,廣泛吸引民間投資或外資,無論是國有資金還是私人資金都可以走進河套灌區產業,主要涉及供水、旅游與養殖等產業,打破傳統束縛,使機制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從而為河套灌區水利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與條件。
三、結語
總而言之,凡治國之道,需先治水與富民,水利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我國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河套灌區水利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水利基礎產業存在不少欠賬,水價成本無法按時到位、供水模式簡單、水管理模式粗放、水利投入保障較低,水利經濟經營能力較弱等,因此依據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加快推進立足地方特色的河套灌區水利經濟健康發展的對策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武石軍,趙宇霞,趙宇紅.加快河套灌區水利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J].內蒙古水利.2012(04).
[2] 韓翠蓮.立足河套灌區水利經濟發展成就縱觀區域經濟發展[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