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繼中
又名阿中,寂齋主人。1971年生于安徽省含山縣,初中畢業后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服役于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航空兵某部。現為中國書道網CEO、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媒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褒禪山畫院院長。書法作品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中獲得:第五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優秀獎、首屆長江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優秀獎、全國首屆走進青海書法展優秀獎,在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作品展、第二屆全國隸書作品展覽、中國書法家協會500人精品工程、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等重大展覽中入展。2012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稱號。
寂齋者,阿中也,原名周繼中,皖東含山人氏,寬面大耳,一臉福相,坐若彌勒,笑含春風。生在辛亥歲七月,因與革命有關,惜未早生六十年,雖于東海某艦隊投身革命,勤勉有加而所獲至少。N年后,南下北上,流連虹霓,走馬山川,苦謀稻粱,徜徉墨海,或有寂寥之嘆,或存高遠之心,因自號寂齋。而今年已不惑,骨格既無改變,心事亦將淡定,筆墨愈加豐厚,作此造像或可仿佛一二耳。
寂齋善飲,知者甚眾。詩客書家善飲,自古亦然,太白斗酒詩百篇,劉伶飲盡不留零,釋懷素“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寂齋能飲,既得鄉風陶染,亦系基因所傳,是謂淵源有自。每見寂齋痛飲,多有海納百川之氣概,既不論顏色之紅白,更無懼度數之高低,不必珍饌佳肴,不必酒樓豪宴,或青豆一碟、花生一盤,或豬耳半斤、鳳爪二三,則可下酒、可佐聊。若是宴客,必是大碗相向,談古論今,紅塵煙云,窗外風月,墨海浮沉,或評議,或抒情,娓娓中令他人皆醉我獨醒也,是為寂齋之自豪處。某日,寂齋赴山東,一網友邀飲,因憐其旅途勞頓,未能酣暢,即有不悅,此其可愛處也。《菜根譚》有言:“酒以不勸為歡,棋以不爭為勝。”予與對飲,則常以此拒之。吾皖山城,雖欠富庶而酒風烈,寂齋酒精考驗,官人百姓、書家友朋甚愛其痛飲狀,故寂齋友多,予謂寂齋不寂也。
寂齋多情。世間之情者多哉,親情愛情友情甚濃。凡人,皆貴此心。予某日登陸其中國書道網站,知其令郎名周山,既驚喜且感動,此亦多心多情人之舉,其早年服役之部隊即駐舟山,幾番風雨,幾多苦樂,其間往事,人生期冀,此可窺其性情之一斑也。丁亥五一,予返故鄉,酒酣耳熱之際登寂齋書屋一坐,不意得見予歷年與其所有往來之書信和筆墨,既有涂鴉之作,亦見酒后墨跡,年心感慨:夫有心若此者必有大獲也。又,時見其所主之網站有愛心拍賣捐贈之善舉,此對他人之多情也。此情此心,豈俗世之人所能有哉?
寂齋擅墨。以筆墨課徒為業,此乃其安身立命之根本。其于筆墨,孜孜以求,朝摩夕撫,深心托毫素。某日途中,予得俚語:“不伺官田伺硯田,春花榮謝復窮年;風流筆墨寫襟抱,留與江津野壑閑。”待短信告知,即索為贈,或以為抒其情性也。寂齋書法,于唐人著力不少,而以《好大王》、《斜褒道》得意最多,其隸書粗放、厚實、飛動,結字既見拙趣,又多見解構之新風,是謂契合時代者也,而又與當代諸隸家異,獨立標新,別張一幟。予嘗謂,為藝者,必具慧心,成大事業者必具高邁異常之才,又得江山之助,夫可為眾所共仰;或具異才,未能得天時地利人和之資,不俗時流,斯可待山水風月期之。寂齋筆墨崢嶸,氣象宏遠,心存大志,誠為而今書壇之實力者輩,非據官仗權游戲筆墨之徒。
友人傳言,寂齋通訊地址為國內最短者,皖中寫“含山”二字即可,省外加皖一字,有好事者一試,屢試不爽。如此風雅,幾人得之?寂齋有幸,有筆墨山水為伴,又友朋詩酒共之,人生如是,夫復何求?予美寂齋慧心,愿識者察之,是為書壇龍鳳者也。
陳克年:著名軍旅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