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要:最近三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受世界經濟影響較大,導致部分地區或企業遭遇下滑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絕大部分老百姓來說進行創業必須從小企業開始,國家應該積極采取有效鼓勵措施和方法,這不但能解決就業問題,同時還可以發現一批有潛在能力的企業和企業主,這有利于國家經濟發展和國家在全方位的提高。
關鍵詞:微小企業;發展建議
一、微小企業歷史背景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根據這一國家政體特點:國民經濟發展都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同時輔之以私有制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公有制補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的重要部分,不僅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中小微型企業的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模式也不斷在創新,同時通過制度的改革完善,逐漸形成了市場經濟主體的格局,為各種商業市場的發育,以及在基礎資源配置中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
外向型的企業是我國創匯的重要來源(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競爭力的全新優勢。大力推動發展擁有自我權益的機電產品和現代服務業的商貿。同時也開展了國內外合作與資金投入,幫助我國促進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不斷加強和提高。這是中小微型三類企業在中國改革開放這一重大政策中,以及建設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助力。也是一條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完善、規?;陌l展道路。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強調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不僅是推動就業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體現,而且有助于推動收入分配結構的調和及整理。增加民眾收入,促進擴大內需,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這本身就是雙贏的民生民力工程。
二、微小型企業的現狀
中小微型企業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目前,我國的中小微型企業超過1000多萬家,占總數的99%,為周圍接近80%的城鎮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 75%以上的技術創新也來自于這些企業,總的創造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5%,納稅額為國家總的稅收的50%左右,儼然已成保證國民經濟加快發展以及平穩發展的重要基礎。
總的來看,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也有自己的特點,企業經濟增長雖然較快,但人均經濟還是不夠,同時地區轉移的事態明顯,企業轉型的問題仍然不容樂觀。結構調整與缺少基礎人才,提升集體化的事態明顯,企業之間的關系合作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盡管我國現在一致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促進與發展,近年來也出臺了不少扶助的政策和措施。也可以看到中小微型企業發展中沒有太大阻礙,內外部不平衡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一)規模仍然較小
中小微型企業在各方面跟大企業仍然有不可忽視的差距,這不僅體現在資金、規模方面,也有底蘊方面的不足。
(二)行業分布廣,但地域性強,吸引人才的力度不夠
中小企業各行各業都有,技術種類也是不一,雖然技術范圍廣泛,但是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比其他型企業更廣泛,要求也更多,這一點也是限制中小型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所需本利比正在增加
近幾年,企業生產成本持續升高,當前又進一步加劇,由于市場經濟的壓力,物價上漲的因素逐漸加快,多種原料漲價幅度大增,由于產業轉型加速,普通勞動力和技術人員薪酬增加。根據資料顯示60~70%的小型微型企業都是租用的廠房??梢姽I用地也越來越緊張,用地價格上漲,租用土地和廠房的費用也有十分明顯的增加。由于節能減排,部分地區的能源供給不足,煤炭燃料等動力原料價格持續上升。同時稅率的上升,導致完成品出廠價格難以上調,很多微小型企業本就很薄的利潤空間再次被嚴重擠壓。由于現如今證券市場中小板和創業板規模過小,中小企業融資參評資格太高,中小類型企業很難獲得直接融資,特別是近年來央行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三次加息,銀行短期貸款利率高達6.31%,通貨膨脹使銀行預貸困難,這也導致中小企業貸款更加困難了。
(四)政策的施行還有待落實
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鼓勵政策,同時對普通高校及部分行業的從業人員采取鼓勵政策,利用他們業余時間把自己專業發揮出來帶動企業或個人實現個人價值同時也為社會帶來實際效應。但現有的問題在于企業沒有微小型企業的一個界定標準,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極少考慮到現實微小型企業的發展。同時微小型企業消息渠道少且不暢通,記賬缺少規范性,使得稅收政策很難落實到這些企業上面。
(五)企業素質還有待提升
許多微小型企業的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落后,污染重、消耗大、利用率低等問題十分突出。所以導致微小型企業知識水平不高,只能通過做簡單的加工,通過低成本來加大競爭力,對于長遠發展沒有觀念,缺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處于整個產業鏈條的最低端。
三、建議
(一)國有大型企業積極扶持微小企業
通過在技術、資金、場地上有針對性的與部分微小企業實現專業對接,通過對接讓部分對口的小企業形成以國有大型企業為背景,在資金、技術人員等相關方面得到支持,讓微小企業得以長足發展。同時簽訂保護好雙方利益的法律合同。在大型企業與微小企業簽訂互助協議后,國家相關部門尤其是稅務部門在多方面采取稅收優惠政策,這樣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二)國家給予優惠的政策
國家在支持微小企業發展上應該給予多方面措施和優惠政策,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稅收政策,這必須要建立一套單獨針對微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尤其是對企業創新科技方面所給予政策優惠幅度要有強大吸引力;其次,土地政策,對于微小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技術是國家提倡的,除了稅收優惠以外,還可以在土地政策上給予幫助,放寬條件。
(三)建立行業專家委員會
將全國所有各行業專家信息收集起來并組建團隊,由行業專家對微小企業項目審批,針對此類型企業不同項目進行分析評審,行業不同特性需要由這方面專家進行評估,評估的分數來決定此類企業在國家政策優惠體系上給予不同程度優惠。這樣有利于行業的不平等競爭或產品過剩,在審批過程中將所有行業的相關法律體系建立起來并以此作為在該行業范圍發展的基礎信息。專家團隊的構成采取開放性政策,不需要過多考慮學歷高低,根據行業特性可考慮邀請在該行業中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個人或團體,或者采取民主投票、團隊推薦、競爭大賽等多樣化形式完成。
(四)不斷完善融資渠道和有效對外交流
將不斷加大對微小企業的關注,在融資渠道上不斷擴大融資模式,基本融資方式除了通過政府擔保、企業交流、企業與個人交流之外,還可采取對外掛牌,對企業建立信用檔案體系和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五)加大銀行與微小企業的溝通
企業可用該項目本身來作為抵押向銀行提出申請貸款,在獲得貸款的前提是該項目獲得專家委員會的審核和批復。對于該項目必須滿足于如下幾方面條件:一是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二是有利于滿足于消費者需求;三是不能是產能過?;蛘呤切袠I末端的產品;四是項目實用性很強。
(六)加大與海外同類行業的交流
對于國內不同行業需要加大與國際同類公司交流,可以通過資源整合模式將企業產品及技術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有利于企業快速進入到國際舞臺上,這對于融資及生產銷售都起到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在與國際交流活動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以政府職能部門、專家委員會名義進行合作、擔保,這樣有利于誠信系統的完善與加強。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