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文章以Solow經濟增長理論和模型為基礎,通過對長治市經濟增長進行實證分析,探究勞動力、投資、技術進步等要素對該市經濟增長的影響,提出長治市未來經濟發展必須堅持依靠勞動力資源投入,為其經濟增長動力改善找到理論支撐。
關鍵詞:經濟增長;Solow模型;要素貢獻率
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可持續性是很多經濟學者關注和熱議的話題。近年來,長治市經濟發展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截至2013年,長治市經濟總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5.50%,特別是2010年之后的三年長治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并屢創新高,現階段如何評估長治市近年來經濟增長動力和未來繼續發展源泉就成為研究長治市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對長治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的實證模擬
(一)樣本數據的采集和說明
為建立Solow經濟增長因素分析模型,本文通過《山西統計年鑒》采集長治市經濟增長主要數據:一是使用地區生產總值來反映總產出,單位為萬元;二是采用資本形成總額來表示資本存量,單位為萬元;三是使用年度就業人數反映勞動力供給,單位為人;四是根據山西省統計年鑒對外公布的數據只截至2013年,因此本文采集數據為1999~2013年。
(二)Solow余值法分析模型的建立
二、經濟增長因素貢獻程度分析
從上述對實證檢驗得出的結果來看,資本積累對長治市經濟增長貢獻程度最大,從貢獻度具體數值來看遠遠大于技術進步、勞動力投入貢獻率。
(一)資本投入驅動
資本投入對長治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為90.98%。此結果與長治市經濟實際情況基本吻合。理論上講在經濟發展早期階段資本積累在促進經濟增長的所有因素中應當占據核心地位,因為資本積累會帶動技術進步引發經濟結構全面提升,特別是穩定有效增長的投資率是經濟良性增長關鍵。對于靠資源驅動的長治市而言,在當前工業化尚不發達情況下,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就要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高水平的儲蓄和投資。
(二)勞動力投入驅動
勞動力對長治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1.10%,勞動力對經濟增長貢獻不顯著。同時1999~2013年間勞動力年均增長率為1.53%,遠低于經濟增長和資本存量增長率。這說明長治市勞動力資源增長空間有限,并且整體素質不高,勞動力資源無法帶來與投入相當的產出。
三、促進長治市勞動力資源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路徑選擇
從發展經濟學角度來看,除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等要素外,技術進步、制度環境、經濟體制和激勵機制也是促進經濟增長重要因素。但受制于內陸地區經濟和政治現狀,制度因素很難短時間取得突破。未來幾年長治市無法擺脫投資拉動依賴,應當繼續加大資本投入,提高資本使用效率,避免投資流向經濟效益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困難的過剩行業。在當前長治市經濟高速增長和謀求經濟轉型關鍵期,除提高投資效率外,還應選擇符合長治市實際的經濟增長路徑,加大勞動力資源對經濟增長貢獻程度。
第一,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勞動力從生產效率較低的部門向生產率較高的部門流動。勞動力與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貢獻是互補的。產業結構提升有利于促使勞動力向生產效率高的部門流動,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勞動力資源經濟貢獻。對產業結構欠發達的長治市而言,產業結構已成為影響長治市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二、三產業經濟比重和地位,不是簡單進行產業總量調整,而是應該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工業和城鎮化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進一步釋放生產效率較低的勞動力資源。
第二,發展各類型教育,提升勞動力素質。第一產業勞動力文化水平相對于二、三產業低,低文化素質造成勞動力缺乏學科學、用技術意識和接受知識能力,直接影響科學技術轉化,同時對國家各項經濟政策和市場信息接受能力差,從而影響勞動生產力和收入水平。發展包含學歷、職業教育在內的各類型教育,掃除文盲或半文盲,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生產率提升,是振興長治市經濟的重要途徑。
第三,提高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化,消除政策壁壘。長治市產業結構調整對勞動力質量、數量要求同樣重要,特別是對高技術人才需求將進一步加大。除了加大投資發展各類教育以提高勞動者知識和技能儲備外,短期內要提高勞動力質量,更重要的是改革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消除城鎮化進程和人力資源市場政策壁壘,通過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對各層次人才的吸引和使用,盡快提高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化,嘗試發展知識、資本密集型產業,促進勞動力在產業間合理分配,最終實現勞動生產率提高,促進經濟快速增長。
參考文獻:
[1]山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山西統計年鑒(2000~2014)[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2]汪偉.對我國20年來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基于Solow新古典增長模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作者單位:潞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