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 姚正海
摘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經濟工作五大主要任務,其中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會議指出各地區要找準主題功能區定位和自身優勢,確定工作著力點,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文章通過廣東自貿區的設立、帶動產業升級的定位和優勢、稅收優惠政策的作用、促進產業升級的政策建議幾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廣東自貿區;產業升級;政策建議
一、廣東自貿區的設立背景
目前,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優化經濟發展在空間上的分布格局也已經成為我國的重點工作之一。廣東是全國經濟最大省,而且和港澳相鄰,區域位置十分優越,在加強多地合作方面具有多重優勢。廣東自貿區與港澳地區深度融合,力在帶動廣東省服務業產業升級。一旦設立廣東自貿區,便可以借助港澳兩地的成熟市場體系和機制,快速完成與國際接軌,在區位條件、政策條件、產業布局、法律環境和創新環境等各方面上都有著非常優越的發展優勢。在未來,廣東自貿區將在制度革新、貿易交往、金融創新等領域緊密合作,對金融、倉儲、物流、加工制造、港口貿易等行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
李克強總理寄望廣東自貿區,強調自貿區要簡化審批流程,激發市場活力。“時間就是金錢”最開始就是在廣東省喊出來的。自貿區要做的工作就是簡化審批流程、提升市場活力、完善事中事后監管,爭創審批“特區速度”。自貿區財政政策注重推廣簡化審批流程,將有力地推動自貿區的發展。
二、廣東自貿區帶動產業升級的定位和優勢
廣東自貿區包括南沙、橫琴和前海蛇口三大板塊。
南沙新區的空間定位是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和綜合服務樞紐,目前已經完成了物流運輸、高端商貿、智慧科技產品、高端裝備等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的建立。在自貿區三大片區規劃方案中,南沙新區不僅分量最重、人口最多、面積最大,而且直接連接海港,與其他區域相比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
橫琴新區的空間定位是國際商務服務休閑旅游基地和文化教育開放先導區,建設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載體。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之后,橫琴新區將正式成為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港珠澳共同發展的任務,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政策制定上,橫琴新區以港澳合作為主要抓手,在通關、稅收、金融、產業和信息化政策上進行了較大程度的創新,并在某些領域實施了比上海更為優惠的政策進行招商引資和人才引入。
前海蛇口的空間定位是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國際性樞紐港和世界服務貿易的重要基地。前海深港蛇口合作區將利用廣東香港兩地的優勢,繼續深化合作,完成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重點發展金融、貿易、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為現代物流、金融創新、供應鏈管理等提供強有力支持。
三、稅收優惠政策在廣東自貿區中的作用
2014年年底,國務院文件《國務院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除法律規定的稅政管理權限之外,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未經國務院批準,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對企業制定稅收優惠政策。要全面清理各類已存在的優惠政策,包括與企業簽訂的各種形式的合同、協議文件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優惠政策一律停止執行。
一方面是擴大建設自由貿易區;另一方面是取消稅收上的優惠政策。
國務院政策上的“一加一減”,堅定了制度創新的新思路。國家增加自由貿易區試點,同時又取消和清理了各地的稅收等財政政策優惠,這明確給出了自貿區是“創新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的信號。自貿區的重點不在于政策傾斜和優惠,而在于改革和制度上的創新。改革開放后長期以來,一些改革試點地方習慣于以優惠政策、特殊待遇為導向從而進行發展建設,因此在申報自貿區時,覺得有了這個帽子,就可以獲得國家大量的政策優惠,從而投資源源不斷地涌入,地方經濟飛速發展,這無異于“穿新鞋走老路”。
“一加一減”的政策,也透露出了中央簡政放權的思路。國務院推廣部署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試點經驗中,在新增加三個試點地區的同時,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內容,在全國推廣包括投資、貿易、金融、服務業開放和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的28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廣6項海關監管和檢驗檢疫制度創新措施。此前國務院確定的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五項任務和措施中,第一項就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對地方政府來說,雖然稅收優惠的窗口被關緊,但簡政放權的新大門則被打開,各地方政府相繼推出了“權力清單”,上海自貿區也推出了“負面清單”,各地在簡政放權這個思路面前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自貿區的擴大建設,稅收優惠的取消,必將對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理念產生深刻而有意義的影響。自貿區不再是政策優惠的聚集地,同時以往存在的稅收優惠也要被取消和清理,地方政府不再可以通過減稅讓利這種行為來爭奪投資資源、惡性競爭,而只能通過簡政放權、依法行政的創新模式,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進而形成良性競爭,這或許能夠成為今后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工作的新思路。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推動區域的經濟發展,在稅收、非稅收和財政支出等方面都實施了政策優惠和傾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業集聚和投資增長。但是,某些稅收等優惠政策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甚至可能會引發國際貿易摩擦。全面規范和取消稅收優惠政策,有利于維護市場競爭環境的公平性,促進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的形成,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利于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實施,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推動經濟制度的轉型升級;有利于整頓和嚴肅財經紀律,預防和懲治腐敗,維護收入分配秩序的正常運行;有利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
四、廣東自貿區促進產業升級的政策建議
結合自貿區要簡化審批流程原則,為推動自貿區發展,促進廣東產業升級,廣東財政政策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借鑒毗鄰區域的先進管理經驗,優化財政審批流程
粵自貿區可以向與其經濟貿易最為頻繁的香港地區,借鑒財政審批流程,對于同類業務,無本質差異的,政府可以提供港式的審批流程服務,甚至采取統一的港式流程服務。由于內地審批流程與香港存在差異,港商對內地的流程了解不多,當港商或行業人才進入內地、港資企業搬遷轉移或與廣東民營企業合資時,可能會遇到一些流程上的差異,繁瑣、耗時、頗費精力,這樣就會打擊港商或行業人才進入內地的熱情。因此,政府有必要提供港式財政審批流程服務。通過對比內地與香港的審批流程,簡化審批流程、提升市場活力、完善事中事后監管,爭創審批“特區速度”。
(二)保障自貿區內來自不同區域的人才,涉及醫保、社會福利等
考慮到廣東自貿區重點之一是引進港澳先進服務業和行業人才,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為拓展香港專業人士就業創業空間,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機制,創新深港人才合作發展模式,前海將建設深港青年夢工場,打造青年創新創業和就業服務平臺,為香港青年提供成長階梯。為了吸引香港人士來自貿區就業,財政政策不可避免地要顧及到香港人士的醫保、社會福利等,如果自貿區相關福利低于港內就業福利,那么就會打擊其進入內地就業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妥善處理好醫保、社會福利等相關事宜。
(三)加強自貿區相關區域的財政部門交流
粵自貿區財政部門要著重加強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官員的交流與合作,聘請其知名財政官員或學者到異地講座,增進彼此的聯系與信任。香港政府以廉潔執政而著名,聘請港澳財政官員或學者到內地講座,尤其是自貿區講座,有助于內地官員學習其先進的服務理念;而內地學者或財政官員到港澳地區講座,有助于宣傳內地尤其是自貿區的優點,通過交流培養港澳人士對自貿區的信任,從而有助于粵港澳人才的互動。加強政府官員的合作與交流,既能進一步積極深化探索深港兩地在開展跨境監管信息分享等方面的合作,又能夠增進粵港澳三地人民間的聯系和信任,從而有助于實現通過人才交流推動產業升級的目的。
參考文獻:
駱品亮.產業組織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