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楚明++韓冬銀++張方平++牛黎明++符悅冠


摘 要 桔小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芒果的重要害蟲之一。試驗利用性引誘劑對芒果園桔小實蠅的全年種群動態(tài)進行監(jiān)測,分析氣象因子與其種群數(shù)量變動的相關性。結果表明,芒果園桔小實蠅雄蟲種群數(shù)量一年有2個明顯高峰,2月為短時高峰,3月種群活動有所下降;5月開始數(shù)量逐漸升高,至8月達到高峰,9月開始逐漸下降,到12月至1月為發(fā)生低谷。經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氣象因子顯著影響桔小實蠅雄蟲的數(shù)量,主要受月平均氣溫、月平均最低氣溫和月降水量綜合影響。
關鍵詞 桔小實蠅 ;氣象因子 ;數(shù)量動態(tài)
中圖分類號 S433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04.011
Effe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Bactrocera dorsalis in Mango Plantation
XING Chuming HAN Dongyin ZHANG Fangping NIU Liming FU Yueguan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Abstract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was one of the main pests of mango.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B. dorsalis was monitored with pheromone methyleugenol traps all year roun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pulation change of B. dorsalis and the clima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le population of B. dorsalis had two peaks a year in mango plantations, in Feburary and August. The male population had a short-term peak in February, and its activity declined in March; it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May, came to the other high peak in August,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September, and remained low from December to January.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limatic factor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number of B. dorsalis. These climatic factors included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monthly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monthly rain fall.
Keywords Bactrocera dorsalis ; climatic factor ; population dynamics
桔小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重要的果蔬害蟲之一,我國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西南等南方省區(qū)[1-2]。該蟲危害的寄主多達40個科的250余種[3],主要以成蟲產卵在將成熟的果實表皮內,孵化后的幼蟲在果中取食果肉,引起果肉腐爛,失去食用價值,給芒果等熱帶水果和蔬菜的生產造成極大威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4-6]。桔小實蠅是我國二類進境檢疫性昆蟲,同時被多國列為檢疫性對象[7-9]。
桔小實蠅在我國每年可發(fā)生5~10代,發(fā)生的代數(shù)與發(fā)生地的氣候、食物等關系密切[5]。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桔小實蠅在各地區(qū)的發(fā)生為害情況、種群動態(tài)、空間分布型、預測預報、防治方法等方面做了許多深入的研究[10-14],為桔小實蠅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據(jù)。但關于海南芒果園桔小實蠅的發(fā)生為害情況及其發(fā)生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未見有報道;準確掌握本地桔小實蠅的種群動態(tài)、種群密度及其發(fā)生與環(huán)境因子之間的關系對于預測防治適期和科學制訂防控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本文監(jiān)測了芒果園中桔小實蠅的發(fā)生動態(tài)并分析了不同氣象因子與其雄蟲數(shù)量變動的相關性,現(xiàn)將結果整理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桔小實蠅種群定點動態(tài)調查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大學園藝學院芒果種質圃進行。儋州市海南大學園藝學院芒果種質圃種植芒果種質20多份,樹齡為豐產樹,植株株行距3 m×5 m。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以350 mL塑料礦泉水瓶為誘瓶,在誘瓶上半壁對稱開2個2 cm × 2 cm小孔口,把蓋封緊,用鐵線穿過瓶蓋,并在瓶內留出5 cm用于固定掛置1支2 mL的桔小實蠅甲基丁香酚誘劑(常州禾豐生化研究所生產)為誘芯,并在甲基丁香酚誘劑瓶上部用針刺3~5個小孔,在誘瓶底部注入100 mL 75%酒精。在芒果園內按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每方位掛置2個誘瓶。每隔10 d統(tǒng)計誘瓶內的桔小實蠅數(shù)量,并清理瓶內蟲子,每隔20 d更換誘芯1次,連續(xù)監(jiān)測1 a(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
1.2.2 統(tǒng)計分析
每月氣象資料由海南省氣象局提供。主要包括,月平均氣溫(24 h,℃)、月均最高氣溫(℃)、月均最低氣溫(℃)、月降水量(mm)、月平均風速(24 h,m/s)、月均氣壓(24 h,hpa)、月平均相對濕度(24 h,%)、月日照時數(shù)(h)及月最小相對濕度(%)共9個因子。
桔小實蠅種群數(shù)量動態(tài)為每月所有誘瓶誘集的總蟲數(shù)。通過SAS 9.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以每月桔小實蠅誘集的數(shù)量為因變量,以氣象因子為自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并對觀測的桔小實蠅發(fā)生數(shù)量與理論的發(fā)生數(shù)量進行適合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桔小實蠅數(shù)量動態(tài)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在海南儋州地區(qū)芒果園中桔小實蠅雄成蟲種群數(shù)量年總體變動情況表現(xiàn)為一年有2個明顯高峰,分別出現(xiàn)在2月和8月,總誘捕量分別達1 888和2 107頭;2月為短時高峰,3月種群活動有所下降,5月開始數(shù)量逐漸升高至8月達到高峰,9月開始逐漸下降,到12月至1月為發(fā)生低谷,總誘捕量僅為185和99頭。
2.2 氣象因子與桔小實蠅數(shù)量動態(tài)的相關性
將桔小實蠅雄蟲誘集數(shù)(Y)與月平均氣溫(℃,X1)、月均最高氣溫(℃,X2)、月均最低氣溫(℃,X3)、月降水量(mm,X4)、月平均風速(m/s,X5)、月均氣壓(hpa,X6)、月平均相對濕度(%,X7)、月日照時數(shù)(h,X8)、月最小相對濕度(%,X9)共9種氣象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表1):桔小實蠅雄蟲誘集數(shù)量與月平均氣溫、月均最高氣溫、月均最低氣溫、月日照時數(shù)(小時)呈顯著正相關,與月平均風速和月均氣壓呈顯著負相關,說明這些氣象因子顯著影響了桔小實蠅雄蟲的數(shù)量動態(tài)。此外,桔小實蠅雄蟲的數(shù)量動態(tài)與月降水量(X4)和月最小相對濕度(X9)呈正相關,與月平均相對濕度(X7)呈負相關,但相關性均未達到顯著水平,說明這3種氣象因子對桔小實蠅雄蟲數(shù)量動態(tài)的影響較小。
經逐步回歸分析,得到以桔小實蠅誘集數(shù)量為因變量,以氣象因子Xi為自變量的方程:Y=-5 676.03+1 224.61X1-1 102.82X3+2.598 5X4(R= 0.901 1,F(xiàn)=24.29,P=0.000 2),說明月平均氣溫(X1)、月均最低氣溫(X3)和月降水量(X4)綜合影響了桔小實蠅雄蟲的數(shù)量動態(tài),其中又以月平均氣溫(X1)和月均最低氣溫(X3)的直接作用較大。因此,氣溫是影響桔小實蠅雄蟲數(shù)量動態(tài)的重要參數(shù)。
將影響桔小實蠅數(shù)量動態(tài)的氣象因子代入上述方程,得到不同月份桔小實蠅雄蟲發(fā)生的理論數(shù)量(圖2),經χ2檢驗發(fā)現(xiàn),桔小實蠅發(fā)生的理論數(shù)量與實際數(shù)量間無顯著差異(χ2=8.116 7, P=0.004 4),表明擬合的回歸方程能準確反應出桔小實蠅雄蟲數(shù)量動態(tài)與氣象因子的關系。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采用甲基丁香酚為誘芯監(jiān)測桔小實蠅種群動態(tài),試驗期間誘集到的基本為雄蟲,但由于桔小實蠅成蟲在自然界的雌雄性比為1∶1[3,15]。因此,監(jiān)測結果能全面反應桔小實蠅的種群動態(tài)。監(jiān)測結果表明,在海南儋州地區(qū)芒果園中,桔小實蠅種群一年有2個明顯高峰,分別出現(xiàn)在2月和8月,12月至1月為發(fā)生低谷。這一結果與已有報道接近,總體呈現(xiàn)出夏季種群數(shù)量較高,冬春季種群數(shù)量處于較低水平[13-14,16-18]。但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年份、不同氣候及寄主條件下,桔小實蠅的種群發(fā)生高峰期有所差異[13-14,16-19],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于不同報道中所研究的寄主食物條件和不同地區(qū)溫度條件造成,充分說明溫度是影響桔小實蠅數(shù)量動態(tài)最重要的參數(shù)。
經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氣象因子顯著影響了桔小實蠅雄蟲的數(shù)量,主要受月平均氣溫、月均最低氣溫和月降水量綜合影響,其中又以月平均氣溫和月均最低氣溫的直接作用較大,這一結果與陳鵬[3]、閆振華[19]等的研究結果一致。桔小實蠅各蟲態(tài)最適發(fā)育溫度為25~30℃[20-21],2月海南儋州地區(qū)月平均氣溫為23.7℃,相對于前2個月的氣溫明顯回升,促進了桔小實蠅越冬蟲源的復蘇,自然種群數(shù)量呈現(xiàn)爆發(fā)趨勢,5~8月海南儋州地區(qū)月平均氣溫在26.7~28.3℃,同時,這個時間段也是芒果果實成熟的季節(jié)。因此,5~8月芒果園中桔小實蠅自然種群數(shù)量最大,生產上應密切關注此時的種群動態(tài),在害蟲發(fā)生高峰到來前,根據(jù)其危害情況和田間果實發(fā)育情況,盡早采取套袋等防治措施,保護果實。
參考文獻
[1] 謝 琦,張潤杰. 桔小實蠅生物學特點及其防治研究概述[J]. 生態(tài)科學,2005,24(1):52-56.
[2] 任 璐,陸永躍,曾 玲,等. 寄主對桔小實蠅耐寒性的影響[J]. 昆蟲學報,2006,49(3):447-453.
[3] 陳 鵬,葉 輝,劉建宏. 云南瑞麗桔小實蠅成蟲種群數(shù)量變動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6,26(9):2 801-2 809.
[4] 徐潔蓮,韓詩疇,歐劍峰,等. 楊桃園桔小實蠅綜合防治初報[J]. 昆蟲天敵,2003,25(3):105-113.
[5] 蒲金基,韓冬銀,周 祥,等. 芒果病蟲害及其防治[M].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4,97-100.
[6] 白 巧,宋福猛.桔小實蠅為害芒果情況及防治研究初報[J]. 熱帶作物研究,1997(4):45-48.
[7] 汪興鑒. 重要果蔬類有害實蠅概論(雙翅目:實蠅科) [J]. 植物檢疫,1995,9(1):20-30.
[8] 葉 輝,劉建宏. 云南西雙版納桔小實蠅種群動態(tài)[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5,16(7):1 330-1 334.
[9] 徐潔蓮,韓詩疇,歐劍峰,等. 不同誘捕器與誘芯對桔小實蠅的誘殺效果[J]. 中國南方果樹,2004,33(4):13-14.
[10] 王 濤,任艷玲,王珂佳,等. 興義桔小實蠅發(fā)生動態(tài)及影響因子研究[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5,46(5):806-812.
[11] 陳海東,周昌清,楊平均.瓜實蠅、桔小實蠅、南瓜實蠅在廣州地區(qū)的種群動態(tài)[J]. 植物保護學報,1995,22(4):348-354.
[12] 張 彬,劉映紅,趙嵐嵐,等. 桔小實蠅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1):391-397.
[13] 劉 奎,唐良德,邱海燕,等. 海南儋州地區(qū)橘小實蠅成蟲數(shù)量動態(tài)[J]. 生物安全學報,2016,25(1):23-26.
[14] 林明光,張 艷,曾 玲,等. 海南番石榴園桔小實蠅種群動態(tài)與綜合防治研究[J]. 中國南方果樹,2014,43(6):60-63
[15] 鄭思寧. 不同生境中橘小實蠅種群動態(tài)及密度的差異[J]. 生態(tài)學報,2013,33(24):7 699-7 706.
[16] 呂 欣,韓詩疇,徐潔蓮,等. 廣州桔小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發(fā)生動態(tài)及氣象因子[J]. 生態(tài)學報,2008,28(4):1 850-1 856.
[17] 陳 鵬,葉 輝. 云南六庫桔小實蠅成蟲種群數(shù)量變動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 昆蟲學報,2007,50(1):38-45.
[18] 劉浩強,冉 春,李鴻筠,等. 玉溪地區(qū)桔小實蠅分布及其發(fā)生規(guī)律[J]. 中國南方果樹,2009,38(2):36-37.
[19] 閆振華,張金龍,方薛交,等. 云南蒙自桔小實蠅寄主種類和枇杷園內桔小實蠅成蟲種群動態(tài)及其影響因子[J]. 生態(tài)學雜志,2016,35(11) :3 037-3 044.
[20] 袁盛勇,孔 瓊,肖 春,等. 桔小實蠅各蟲態(tài)發(fā)育歷期及有效積溫研究[J]. 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7(3):316-318.
[21] 林進添,曾 玲,陸永躍,等. 桔小實蠅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研究進展[J]. 仲愷農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17(1):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