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調整可以使鐵路行業的收入預期與經營環境有所改善,提高鐵路行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從而使得高鐵運營開發模式趨于多元,讓行業資源配置更有效率和活力。
4月21日,中國高鐵迎來第一次跨省調價,東南沿海高鐵的車票價格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據各車次的客流狀況,呈現出差異化。
東南沿海高鐵由上海至杭州、杭州至寧波、寧波至深圳三段組成,全長1600多公里。此次調價涉及東南沿海時速200公里至250公里的動車組部分票價,滬杭、杭甬段時速300公里高鐵動車組票價不在調整范圍。
有評論認為,讓價格成為調節客運流量的杠桿,這是中國高鐵在進行市場化改革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有漲有降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4月21日起,東南沿海高鐵開行的200公里至250公里時速動車組列車票價進行優化調整,滬杭、杭甬段時速300公里高鐵動車組票價不在調整范圍。
據了解,此次票價調整,二等座漲幅在25%~30%區間,一等座漲幅在65%~70%區間,具體票價將根據季節、客流的變化,依據市場供求關系制定,在淡季票價也會有一定下調。
事實上,早在2007年,在原鐵道部發布的相關文件中,就規定了旅行速度達到每小時110公里以上的動車組列車軟座票價基準價可上下浮動10%,此次高鐵上調票價尚屬首次。這也預示著高鐵標價將根據市場需求等因素進入“浮動時代”。
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鐵路部門對票價的調整十分謹慎,此次調價是根據國家規定,綜合考慮了鐵路運輸成本、市場需求以及乘客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的票價。
對于乘客來說,最關心的就是價格,《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此次東南沿海高鐵調價,執行票價是根據各車次的客流狀況,呈現差異化,有升有降。對于一些上座率高的車次,漲幅可能達到15%以上,上座率低的車次,票價可能會降15%以上。
在本次調價中,漲幅最高的當數D3108次(深圳北至上海虹橋),早上8點11分發車,晚上19點59分到達上海,因黃金班次,上座率最高。而降價最多的D7406次(深圳北至潮汕),早上7點10分發車,9點23分到達潮汕,短途直達車,上座率較低。廣州東至潮汕動車調價后二等座票價為179.5元,比調價前漲16塊錢,一等座調整后達249.5元,比調價前上漲兩成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鐵比動車還便宜。以杭州東至溫州南區間段為例,耗時3小時06分的D3231次列車二等座調價后票價為150元,而耗時2小時30分的G7333次列車二等座為138元。
高鐵調價后,關于部分票價漲幅超50%的新聞也著實吸引人眼球,調價后寧波至深圳段一等座票價漲幅最高超過50%。《民生周刊》記者在12306網站查詢發現,該段票價為733元,耗時9個多小時,綜合票價和時間成本,旅客或可考慮飛機出行。
有業內人士建議,對于價格比較敏感但時間冗余的旅客來說,可以避開高峰時段出行,選擇短途直達車,出行成本會降低。有業內人士坦言,將來高鐵車次可能出現多檔價格,旅客可以認真比對后選擇最優方案。
此次票價調整,有觀點認為主要與相關企業虧損有關。虧損原因之一就是定價偏低,并且明顯低于同區間公路票價。以廈門到深圳為例,公路運行8小時,票價372元,調價前高鐵運行3.5小時,票價僅為150元。
價格杠桿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2011年,京滬高鐵開通至今,已經6年過去,鐵路的建設成本、運營成本都在上漲,鐵路票價調整有其必然性。讓價格成為調節客運流量的杠桿,這是中國高鐵在進行市場化改革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高鐵邁出這一步只是時間的問題。一方面,高鐵運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同樣路程,此前高鐵運行時間是公路運行時間的一半,但是價格卻大不相同,便宜許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們出行時間大體一致,而高鐵運行的車次有限,這就容易造成列車“高峰堵塞、低谷空置”的情形,使用效益不高。
業內人士大多對高鐵調價持積極態度,高鐵根據人流量自主調價,有利于鼓勵旅客選擇合適出行時間,提高空置列車的上座率。王夢恕認為,在促進高鐵市場化改革的同時,高鐵服務也應跟上市場化節奏,具體而言,就是從理念服務、配套設施、管理機制等方面加以提升。
有專家指出,高鐵進行市場化改革,在有效提高營業利潤的同時,應不斷加強對硬件設施的改善,提高技術手段,增加乘客的滿意度。如提升高鐵的衛生環境、無線網絡覆蓋、高鐵餐食質量、乘坐的舒適度等等。長此以往,才能在市場中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當然,也有人給高鐵改革“打預防針”,建議引入競爭管理機制,加強制度管理,防止亂象的發生。“自主調節價格,不能亂調。要防止亂象的發生,就應建立健全票價服務體系,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確保票價調整合法合規。同時,加強對鐵路運輸企業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監督機制,讓票價調整在人民的監督下進行、在企業內部的監督下進行、在法律法規的監督下進行。”媒體人胡大庸說。
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鐵路部門此次對部分高鐵票價進行優化調整,不僅有利于企業改善經營狀況,提高服務水平,也有利于促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用的發揮,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出行。
媒體評論員梅劍飛坦言,高鐵已從乘客眼中出行的“奢侈品”,逐漸成為出行的主要選擇。從短期看,價格調節有利于客流與運力的再平衡,提升鐵路企業的運輸效率。從長遠來看,票價靈活可提高鐵路對市場的敏感度,加快鐵路總公司融入市場的步伐。
同時,梅劍飛還表示,價格調整可以讓鐵路行業的收入預期與經營環境有所改善,提高鐵路行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從而使得高鐵運營開發模式趨于多元,讓行業資源配置更有效率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