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列入北京首批黑臭水體整治名單的肖太后河(亦稱蕭太后河)正在緊張治理中?!睹裆芸酚浾攥F(xiàn)場探訪看到,這條曾長期重度黑臭的河流仍在封閉施工,一些河段在埋設污水和中水管線,一些河段則在挖土、修井、筑岸,全程幾乎看不到河水。
就在12天前,住建部、環(huán)保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對部分城市黑臭水體實行重點掛牌督辦的通知》,提出對社會影響較大的全國205個黑臭水體重點掛牌督辦,肖太后河有兩條段位列其中。
按照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qū)將于2017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如今,距離首批黑臭水體治理大限僅剩7個月,全國205條段黑臭水體能否按時還清,備受關注。
黑臭水體為何越治越多
根據(jù)環(huán)保部給出的數(shù)據(jù),截至今年3月下旬,全國2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排查確認黑臭水體2082個,但這個數(shù)字并非最初的統(tǒng)計結果。
去年2月,住建部公布了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情況,顯示共排查出黑臭水體1861個,其中河流1595條,湖、溏266個,總體呈南多北少趨勢。
為何一年之后黑臭水體總數(shù)不減反增?環(huán)保部水環(huán)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在3月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分析,環(huán)境衛(wèi)星新識別了一些地方的黑臭水體,這些可能最初沒有列入,“利用衛(wèi)星從北京等20個城市發(fā)現(xiàn)了272個疑似黑臭水體,地方確認96個,并納入黑臭水體整治清單?!?/p>
利用天上手段的同時,相關部門還開通了“城市水環(huán)境公眾參與”的微信公眾號,受理涉及黑臭水體的316個舉報信息,經核實50個為新增黑臭水體,隨即納入地方整治范圍。
“黑臭水體越整治越多,也有這個原因。地方開始沒有查全,現(xiàn)在,上面衛(wèi)星監(jiān)督,下面公眾參與,兩邊一結合,又把一些黑臭水體拎出來了?!睆埐ㄕf。
民間環(huán)保志愿者史殿碩經常組織志愿者實地探訪北京的黑臭水體,他們發(fā)現(xiàn),一些已經完成治理的水體有可能返黑返臭,甚至無需使用檢測工具,就能憑視覺和嗅覺識別出來。
在3月召開的2017水業(yè)戰(zhàn)略論壇上,環(huán)保部環(huán)境規(guī)劃院副院長吳舜澤談及黑臭水體治理時表示,一些地方的責任并沒有完全落實,在部門之間存在相互推諉現(xiàn)象。黑臭水體排查不到位,一些地方上報進入平臺的水體明顯偏少,與實際和當初的預計有差距。
重點城市完工近四成
作為北京有名的黑臭河,肖太后河被列入北京第一批黑臭水體名單,幾乎同時,即2016年年初確定了整治方案并展開施工,行動并不晚。但一年多過去了,肖太后河的狀態(tài)仍停留在“進行中”,公眾期待的一河清水遲遲難覓。
《民生周刊》記者現(xiàn)場看到,除河道在緊張施工外,肖太后河流經的多個村莊,特別是臨河區(qū)域清理整治工作正在進行。在外來人口較多的小武基村,廣播中不斷循環(huán)播放著拆遷通知。
這里也是肖太后河污染最嚴重的一段,由于人口混雜、疏于管理,沿河民居、商鋪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體又黑又臭,相關部門一度只得修筑頂棚將河道掩蓋。
一名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肖太后河河道工程計劃在6月完工,必須趕在汛期來臨前;同時進行的還有河岸綠化整治工程,以后將不會再出現(xiàn)污水直排肖太后河的情況。他向記者感慨,整個工程中難度最大的并非河道施工,而是河岸拆遷工作。
這或許是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難以快速推進的原因之一。吳舜澤表示,各地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不平衡,特別是跟拆遷、城市規(guī)劃聯(lián)動的方面,有些地方推進難度較大,完成2017年水十條的第一個階段任務難度不小。
張波也認為:“今年一些重點城市年底前要基本解決黑臭水體,這個任務非常艱巨。”他說,黑臭水體的問題本質是污水直排環(huán)境問題,再本質一點是環(huán)境基礎設施不配套的問題,管網不配套等問題,所以整治起來有它的難度。
4月12日,中央環(huán)保督察組在對北京反饋意見時提到,黑臭水體治理進展遲緩,2016年應完成19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但截至2016年12月僅完成1條。
督察組同時指出,北京污水直排或超標排放問題突出,朝陽區(qū)小紅門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問題一直未解決;昌平區(qū)北京科技商務區(qū)再生水廠建設遲遲沒有進展,每天約5萬噸污水直排南沙河。
E20環(huán)境平臺合伙人肖瓊研究發(fā)現(xiàn),2017年重點考核的36個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率僅為44%?!澳壳熬嚯x考核還有3個季度,壓力很大?!?/p>
2017市場釋放達到頂點
去年,住建部等部門發(fā)布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把“控源截污”作為整治的根本措施。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城市由于設施建設和維護不當,加上雨污混接和污水直排,削弱了“控源截污”的作用。
吳舜澤表示,一些地方前期調查不充分,治理技術路線不明確,簡單單一,有些依賴投放藥劑、調水沖污、原地簡易處理等措施,缺乏系統(tǒng)整治思維,導致截污不徹底,截留倍數(shù)不夠,治標不治本。還有一些地方投入有限,資金壓力大,效果易反復,后期運行維護也成問題。
中央環(huán)保督察也發(fā)現(xiàn),深圳市在茅洲河等流域污染治理中,大量采取箱涵截污,導致清污不分、雨污不分,截污效果大打折扣。茅洲河寶安段也位列重點掛牌督辦的205個黑臭水體名單。
廣州市曾先后投入300多億元用于水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后續(xù)措施沒有跟上,工作缺乏連續(xù)性,導致污染反彈,截至督察時,全市51條重點河涌中有35條為黑臭水體。
目前,全國排查確認的2082個黑臭水體中,34.9%完成整治,28.4%正在整治,22.8%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其他正在研究制定整治方案。
“下一步,在加強政府監(jiān)管的同時,更好地發(fā)揮市場作用,確保黑臭水體整治治標又治本,扎扎實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張波說。
肖瓊則更看重市場的力量,“35%的治理完成率僅僅是黑臭水體治理的開始,因為全國還有1875個縣,如果每個縣至少有一條黑臭水體,還有近2000條黑臭水體治理需求待釋放。”
她認為,近期釋放的黑臭水體市場會超過2萬億,其中一半以上在污水處理的控源截污市場。“據(jù)E20調研及測算,2萬億市場空間在2017年左右釋放到達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