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張天任本人都沒有想到,從26歲借5000元起步創業,通過30年的不懈努力,公司不斷壯大,個人實力不斷增強,新川村發展也越來越好。
三月的新川村,春意盎然。洋樓、別墅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無不彰顯這個村莊的富足。
在村委會辦公室,新川村委會主任楊漢芳說,3000多人的行政村,人均年收入超過20萬元。
村民把功勞歸于村黨總支書記張天任,張天任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
正是在他手里,當年那家難以為繼的村辦小廠,成為如今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大型企業集團。
新川村是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煤山鎮一個村,張天任出生于此。記者到訪的前一天,即3月27日,張天任率上市公司天能動力高管在香港發布2016年全年業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凈利潤大增44%,雙雙創出歷史新高。
或許張天任本人都沒有想到,從26歲借5000元起步創業,通過30年的不懈努力,公司不斷壯大,個人實力不斷增強,新川村發展也越來越好。
張天任給自己定了個規矩,只要是跟村里相關的事,他再忙也要抽時間過問?!懊總€季度的黨員大會他都會參加?!睏顫h芳說。
長興縣政協副主席、煤山鎮黨委書記余雙全講了一個細節,3月底正值當地村委會換屆,當時,張天任在香港出席年度業績發布會,會后馬上趕回主持召開換屆大會。
借5000元開始創業
與今天不同的是,30年前的新川村,用窮苦不堪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張天任的童年是在泥巴壘墻、竹簾當門的農屋中度過的。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浙北長興,年輕的張天任也走了出去。
彼時,為搞活集體經濟,樓下村興辦了長興縣蓄電池廠。這家工廠寄托了當地村民的希望,但效益一直不好,還出現了嚴重虧損,成了燙手山芋。
在外走南闖的張天任做出了一個讓全村人都震驚不已的舉動:借款5000元,承包下了當時年產值不到8萬元,負債卻高達10多萬元的蓄電池廠。
有人曾勸張天任慎重考慮,但張天任主意已定?;钴S的市場經濟給了張天任機遇,但真正“一腳踏入”之后,困難之大還是出乎他的意料。
為了找市場,張天任跑遍了當時上海浦東幾乎所有做應急燈的工坊,尋求合作?!拔覀円坏染褪?小時。最終浦東7家應急燈制造廠都與我們建立了合作關系?!?/p>
就這樣,在張天任的帶領下,這家半死不活的蓄電池廠,從原來每年不足20萬元年銷售額第一年就攀升到80多萬元,第二年更是超過了200萬元。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公司走上了快車道,張天任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天能集團。2015年,天能集團銷售收入突破700億元;2016年銷售更是超過860億元,利潤增長44%,穩居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第一方陣。
帶領村民致富
或許是因為親身經歷過貧困,在承包蓄電池廠之時,張天任就想著如何帶領大家共同致富,而這一切從安排就業開始。
隨著企業的壯大,安排村民就業能力越來越強,村里60%的勞動力在天能上班。目前為止,天能集團已經為新川村及周邊村組解決了5000多人的就業問題。
1950年出生的張水泉是天能的創業元老,1986年建廠時就參與了。他表示,很多村民不僅是天能的員工,不少還是天能的股東,每年通過工資、分紅,他們的錢袋子迅速鼓了起來。
“一般工人年收入6萬元,稍好點12萬元。”楊漢芳隨口說出了一組數據:村里人均收入20萬元, 20萬以上的小車有572輛。
新川村離縣城30公里,天能集團的總部在長興縣,張天任經常抽空回村里,跟村民們嘮嘮家常,村民也特別信任他。曾有兩戶人家因為瑣事鬧矛盾,村干部去做工作,雙方都不愿讓步。最后,張天任上門做工作,雙方很快和解了。
村企共建
2008年前,張天任在樓下村做了10多年村支書。2008年3月,因管理權集中,樓下村、張塢村、邱塢村和澗下村合并為新川村。
剛開始存在很大矛盾,因為貧富不均,像樓下這樣的富村不想跟窮村捆綁在一起?!耙驗楫敃r其他三個村是負債。村并了,心還沒并在一起?!睏顫h芳回憶道。
合并為新川村后,張天任擔任村黨總支書記,他和村里其他黨員干部帶頭挨家挨戶給老百姓做工作,最后達成共識。
當時,張塢村村內公路還沒通,新川村支兩委決定修路。按照預算需要400萬元,老百姓贊助一部分,政府支持一部分,還有很大缺口,錢從哪兒來?
這時,張天任表態說,“不足部分,我個人負責。”
最后修路花了310萬左右,長興縣委、縣政府給了110萬,其它200萬,都是張天任打包。
路修通后,村里也從形式上的并村到心開始聚攏在一起。
為了更好地幫助村里發展,張天任主導天能集團和新川村建立了村企共建制度。
制度包括天能集團努力為結對村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新川村及時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信息,實現村民“就業不離土、安居不離鄉”。
天能集團每年向新川村捐助100萬元,累計捐款已經超過3000萬元。天能集團還充分發揮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攜手新川村積極開展經濟、文化、環境等共建活動。除為村解決資金等實際問題外,還積極支持參與村里公益事業,有效實現以企促村。
尤為難得的是,在張天任的帶領下,參與村級建設的村民越來越多。甚至連外出多年,在他鄉工作生活的“年輕一代”,也深受感召,主動登門捐款,為新川村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3月初的一天早上7點20分,在杭州工作的張偉就到了村委會,說先給5萬支持村里建設,過段時間再增加。張偉多年沒回家,平時就打打電話,回來后看到村里變化這么大,特別是看到張天任帶領大家搞村企共建紅紅火火,于是就有了上述舉動。
記者采訪獲悉,2017年2月,村支兩委發出了告黨員干部和老百姓一封信,截至3月27日募集到了200多萬。
村企共建幾年后,新川村鄰里關系和諧融洽,百姓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幸福踏實。
余雙全表示,新川村和天能集團開展的村企共建為鎮里開展工作提供了樣板。年初,余雙全組織鎮里的企業家開了個座談會,主題就是號召企業家們參與村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