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摘要:定向增發的融資行為,以其高效,便捷的特點受到眾多上市公司的歡迎,即使是過去定向增發股票沒有被合法化的情況下,依然有許多公司采用。特別是在新的《證券法》出臺之后,采用定向增發進行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急劇增加,但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夠成熟,監管力度不足、市場存在漏洞等問題依舊存在,制約著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文章從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動機以及增發過程中的盈余管理角度出發,對我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行為進行研究,希望能為政府監管,企業優化自身組織結構,改善定向增發環境提出些許建議。
關鍵詞:定向增發;盈余管理;真實項目操控;應計項目操控
一、前言
定向增發,即為非公開增股的一種融資方式,這一方式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上有著十幾年的歷史,在2005年以前,我國資本市場沒有明文規定,多數情況下這種行為被認為是非法融資。2005年5月6日,我國證監會頒布了《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新證券法出臺相關規定,新增加了定向增發,使得這一融資方法變得合法化。許多上市公司在面臨企業發展機遇情況下多數會采取定性增發這一行為來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獲得資金支持。但是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引起投資者的興趣,所以為了能夠獲得投資者的投資,公司會進行盈余管理。
方便快捷的籌資渠道給企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這種籌資方式合法化的時間并不長,作為上市企業對于定性增發的追求多由于政府監管政策較松,有大量可操作空間,對于政府來說,定向增發簡化了審批程序,降低政府監管成本,提高了效率。企業在進行定向增發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對企業會計工作進行操作,即所謂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必要性
定向增發是為了企業進一步的融資而存在的,多數情況下這一籌資行為被用來發展公司較好的項目,但是就我國上市公司而言,這一經濟行為勢必伴隨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同時由于政策出臺時間并不長,國內學者對于定向增發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增發前后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否能夠達到最大化以及企業在進行定向增發后能否獲得更大利益;對于定向增發過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國內相關研究并不成熟,比較新穎。國外環境下的定向增發相對而言則擁有一套較為完整理論比如信息不對稱理論、監管理論等來研究盈余管理。
要弄清楚盈余管理為何存在,我們來討論一下什么叫做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作為會計學中被廣泛研究的內容,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但大同小異:指企業相關利益者通過有目的的地控制對外財務公布以及會計相關政策的選擇,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從定義方面來看,盈余管理對于一個企業而言,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他們需要給外界一個良好的企業會計環境,投資者只有在公司發展前景較好的情況下,愿意給公司注入資金。所以只要上市公司想要融資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多數公司勢必會選擇盈余管理。
對于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過程中,盈余管理更是公司管理當局最為關心的事情,企業定向增發就意味著其作為一個上市公司有了良好的市場和機遇,需要更多的資金來幫助自身發展壯大,獲得更大利益。這里面的盈余管理目的更為明顯,就是要獲取私人利益;同時盈余管理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激勵政策,為了鼓勵公司企業滿足投資者乃至股東的目標,是一種對于未來盈利的預測,減小風險的手段,所以無論是從定性增發從而獲得投融資的角度出發,還是為了企業自身更好地發展,盈余管理都必然存在。
三、盈余管理的方式
(一)應計項目操控
應計項目操控不會涉及相關企業的實際經營生產活動,多是通過現金流量表的調整以及對會計相關規則的利用實現改變企業盈余信息的目的,比如壞賬損失、資產折舊等。在定性增發過程中,上市公司很多時候會運用提前確認收入、推遲花銷費用的確認等方式來給投資者或者投資機構一個好的印象,這類方法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基礎,一般情況下投融資方很難發現其中存在問題,這其中便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間,所以這也就被作為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過程中進行盈余管理的方式。當然,很多時候上司公司為了在定向增發股票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一般不會僅采用這一方式,與之對應的是真實項目操控。
(二)真實項目操控
真實項目操控通過調整企業的生產規模,即所謂的規模效應,大量生產來降低單位成本,在定性增發前放開相關銷售政策、進行折扣回饋等方式來促進銷售,以及通過對于企業相關研究開發成本進行縮減、降低宣傳花費等,使得上市公司在進行定性增發過程中能夠表現出更好的業績,從而吸引投融資方的注意。
(三)正負盈余管理
由于當下資本市場環境較為復雜,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過程中面對對象不同,也就是定向增發新股類型的不同。在進行盈余管理過程中就衍生了正的盈余管理和負的盈余管理。所謂負的盈余管理,就是當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股票面向的是控股股東或者是其子公司的資產時,要降低股票價格,進行負的盈余管理;當對外定向增發股票,也就是為了獲得投融資,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則會要求采用正的盈余管理,給投資方正向信息,讓其看到公司的潛力和能力。
四、盈余管理的影響
(一)盈余管理對投融資方的影響
在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過程中進行的盈余管理會帶來一系列的市場影響。其最為明顯的體現就是股票。股票價格可以作為衡量公司業績和經營狀況的客觀存在,股票價格的高低從正面反映了公司經營的好壞,投資者可以根據上市公司的業績指標、股價現在及未來的變化趨勢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做初步的分析,有利于其進一步的投資,在進行盈余管理后的上市公司,其股票會呈現一定的變化趨勢,比如公司進行定向增發前股票價格走勢短期內呈穩定或者上升趨勢,這一般是為了讓股東或者投資方注入資金,為接下來的定向增發做好準備工作,定下一個好的基調。對于這些股東和投融資方來說,公司單方進行的盈余管理,對外發布信息有限,同時由于專業水平的局限性,多少對其投資有一定的導向性作用。所以上市公司通過短期會計盈余管理能夠提高股價,并且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對于其股票價格的影響也就越大。
(二)盈余管理對企業未來業績的影響
盈余管理最大的受益者多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因為盈余管理的根本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個人利益,這種情況下的盈余管理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一方面公司股東為了個人利益進行了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掩蓋作用,如果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一般,那么融入資金后相當于注入新鮮血液,能夠令企業業績回轉,同時有了大股東的參與,有了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的動力,同時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會促進公司發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是利益既得者,他們掌握著公司大部分的股份,不免存在機會主義者,希望通過盈余管理吸引投資,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很多時候是種投機行為,不能保證企業后面發展能夠及時跟上,甚至由于私人利益得到發展從而忽視企業發展,往往在公司獲得投融資后,呈現其真實水平,業績呈現下滑趨勢。
五、政策建議
(一)政府加強對盈余管理的監管
從政府角度而言,新的證券法雖然給予了定性增發的合法地位,但是相應的監管機制不夠健全,很多時候盈余管理對于上市公司以及市場的不利影響更為明顯,由于其隱蔽性和易操作性,現行的會計準則不易發現,所以政府監管部門應出臺規定,執行更為具體的會計準則,使公司經營范圍和業績更透明,給投資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二)改善公司績效評價體系
對于多數企業管理層而言,為了實現盈余目標而進行盈余管理是很普遍的事情,這就為其進行盈余管理找到了動機,同時企業還有可能為了避稅和籌資而進行盈余管理。所以企業應改變當下企業績效管理體系,實行激勵、業績考核制度,對于管理者實行聘任、報酬制度,完善公司管理結構。
六、結語
定向增發作為一種合法的融資方式,合理利用能夠幫助上市公司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能夠以最小的成本獲得較大的利益。但是上市公司定性增發定向過程中很難擺脫盈余管理,良好的盈余管理有利于企業發展,但是,對于我國當下的資本市場而言,相應的盈余管理監管還不夠完善,很大程度上盈余管理會擾亂市場秩序,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本文基于部分上市公司相關數據研究了其定向增發過程中的盈余管理,同時,由于定向增發這一融資行為合法化不過十年左右時間,這其中的相關內容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Asquith, Paul, Mullms. Equity Issues and Offering Dilu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6(15).
[2]章衛東.定向增發新股與盈余管理——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0(01).
[3]陳曉,戴翠玉.A股虧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與手段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02).
[4]蔡昌.盈余管理[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本文受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支持,項目編號16Q113。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