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藝 張世良
摘要:包裝物是產品生產與商品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包裝物占據產品或商品成本較大比重,甚至存在過度包裝而加重消費者負擔的現象。文章以大件運輸工裝為例,討論了運輸工裝在需求計劃、庫存控制、追溯管理等方面的困境,明確需求類型、建立安全庫存、構建逆向物流等方式來提升運輸工裝回收率,對于運輸工裝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運輸工裝;ERP系統;逆向物流
一、前言
包裝物與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包裝物成為商品流通不可或缺的部分,包裝物在產品制造過程提升周轉效率、流通過程加強產品形象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為推動市場經濟發展作出極大貢獻。據統計2016年預計可突破1.9萬億元,包裝經濟及其相關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包裝物及包裝工業蓬勃發展背景下,商品被過度包裝、消費者承擔額外負擔、包裝物回收率低造成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等不良現象隨之出現,包裝資源浪費、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凸顯出來。近些年隨著綠色供應鏈、循環經濟等理念不斷融入到生產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逐漸認識到包裝物管控的重要性,逐步采取各種方法及管理措施提升包裝物循環利用效率。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加強全過程集約管理,提倡包裝廢棄物的“3R”(減少 Reduce、再利用 Reuse、循環( Recycle)原則。
大件運輸工裝(以下簡稱運輸工裝)是一種專門用在生產、運輸時固定并防止產品移動損傷的包裝物,該包裝物定制化生產,可按大件長度來區分運輸工裝。運輸工裝價值較高,單個價值數千元,單次維修費用根據工裝損耗情況差異而定,報廢處置難度小,但報廢后只能按廢舊金屬回收處理。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對固定資產的界定“單位價值超過兩千元、使用周期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等”,由于運輸工裝回收率、使用周期存在不確定性,導致其成本攤銷次數等賬務處理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企業包裝物在庫存管控、費用攤銷等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二、研究綜述
由于包裝物回收渠道、回收利用等方面不成熟,包裝物周轉過程回收存在局限性,朱子音(2008)包裝不標準、包裝規格差異造成倉儲資源浪費,提高庫存利用與作業效率成為企業倉儲的重點。曹西京、張婕(2009)大多回收包裝廢棄物的企業經營規模較小,對回收物流技術相關的信息渠道缺乏了解,這嚴重阻礙了包裝物回收率及回收利用效率,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低。毛科林(2015)金屬包裝制品回收再利用比其它材質回收率高,但回收的金屬包裝物大多作為冶金原料使用,重復利用率低。工業包裝在循環使用過程中依賴于包裝物逆向物流模式,金大鑫、陳曉慧(2015)構建工業包裝回收組合成本模型證實建立逆向物流回收包裝可以降低成本,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并產生生態效應。羅媛靜、舒祖菊等(2015)建立制造商、第三方與消費者集成的包裝物回收網絡,積極發展與研究包裝廢棄物流網絡高效運行,不僅可以通過提升包裝回收率還可以鞏固與第三方的合作。劉國秋等人(2014)通過包裝物生產商、使用者、行業回收及第三方參與等四種渠道包裝物回收方式對比發現,前三種回收方式信息反饋、回收速度等方面存在優勢,但建立契約采取第三方回收模式能獲取最低的物料成本,適用于各類規模的企業。總之,當前形勢下包裝回收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根據產品流通特征因勢利導,以提高包裝物回收率及再利用率。
三、大件運輸工裝回收利用管理困境
(一)運輸工裝可回收率低
大件運輸工裝主要是金屬制品,屬于資源消耗較大、物料成本較高的包裝物,大件運輸工裝主要由產品定制化采購,采購入庫后在產品成型后使用,使用過程覆蓋廠內生產、轉運等過程。運輸工裝周轉時間長度難以確定,廠內生產工序及出廠前堆放一般控制在10~25天,若生產過程出現質量異常需進行返工或返修,則其廠內周轉時間延長;產品發運后,產品消耗時間周期較長,因此運輸工裝回收周期延長。運輸工裝隨產品發出后,缺乏逆向物流或者包裝物回收管理激勵下,其回收難度較大、回收再利用率較低。某公司在統計過去一年的運輸工裝回收再利用情況,當年發出運輸工裝近6000件,僅回收1300余件,其中可直接再次使用1150件、需維修后使用150件,需報廢數十件,提高運輸工裝回收利用率成為包裝物管理的重點工作。
(二)運輸工裝庫存管控難
包裝物是構成產品的組成部分,在生產、銷售過程各環節與產品密不可分,存在隨同商品計價或不計價等銷售方式。在最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將“包裝物”與“低值易耗品”合并為“周轉材料”科目,因此明確了其周轉、重復利用等特征。在企業物料庫存管控時,由于包裝物存在用量大、周轉次數多,企業往往忽視了包裝物等材料的庫存管控的重要性,比如按照ABC庫存分類管控方法,包裝物很大程度上被歸類為C類物資,缺乏有效的供應及庫存管理措施。包裝物在采購管理中受消耗方式、回收程度等因素影響,一般采取搭建在產品BOM(Bill of material,簡稱BOM)確定需求或者制定最大最小庫存方法,前者主要是在運行MRP(Material resource plan,物料需求計劃,簡稱MRP)時計算出采購需求并進行采購,這種方式適用于規律性的物料消耗;后者主要是建立庫存上下限額度,在庫存消耗到最小庫存時及時提出采購需求進行補充庫存,庫存增加到最大庫存后進行消耗。大件由于回收周期長、回收程度低等限制,其庫存管控缺乏規律性,采取批量采購的方式造成階段性庫存較多,也有階段性庫存短缺的現象,因此,亟需提升運輸工裝管理規范,既是成本控制也是生產保障的需要。
四、大件運輸工裝回收利用管理提升策略
(一)運輸工裝需求計劃類型
BOM是定義產品結構的技術文件,將產品結構轉化為某種數據,以實現計算機輔助生產及其他子系統的數據交換,提升采購、生產等方面數據信息化與集成性。大件運輸工裝隨著葉片成品完工被領用,每一件成品均需要消耗一件運輸工裝,其物料消耗跟生產性物資存在相似性,但是又不屬于構成產品實體的組成部分,因此,搭建成品BOM時是否將其納入存在爭議,一方面運輸工裝在葉片加工及銷售過程中消耗模式與一般生產性原材料一致,另一方面運輸工裝存在可回收性并不構成產品實體的組成部分。
ERP系統在搭建產品BOM時分為工藝BOM與生產BOM,前者為標準BOM,可以清晰地顯示產品工藝路線及物料定額,后者可根據生產BOM實際生產耗用情況來修改BOM定額,通過工藝BOM的穩健性與生產BOM的靈活性來實現物料需求的動態平衡。在生產連續、平穩前提下,運行MRP時根據工藝BOM定額需求滾動計算出運輸工裝的采購需求,以滿足未來一定時間內不考慮運輸工裝回收的總需求量;存在運輸工裝可回收時,將回收的工裝通過成本中心領料或銷售退回的方式進行入庫至可使用狀態,ERP系統運行MRP時會根據現有實時庫存量減少采購需求量;若回收的工裝未及時入庫又達到可用狀態時,可以在ERP系統領料時將生產BOM的定額數量減少,通過線下領料的方式實現運輸工裝發料,由此實現運輸工裝需求計劃管控。此外,計劃變更頻繁、產出不平穩等異常時,需要及時人工去運算MRP,以實現采購需求量的準確性。
(二)運輸工裝庫存管理
風電運輸工裝庫存消耗速度受葉片制造商生產能力或發運能力影響,由于循環周期、回收利用率等存在不確定性,過程使用者包含制造商、第三方運輸、風場等相關方,加大了運輸工裝庫存管理的難度。為了降低運輸工裝庫存失控帶來的資金積壓問題,需要從供應源頭規范運輸工裝庫存管控,根據運輸工裝供應來源區分為初次采購與回收。初次采購的風電工裝安裝標準采購流程進行采購,根據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實行費用化采購或者資產采購,采購到貨后收貨入庫,按照一般生產類物資管理。根據成品產出計劃進行運輸工程領料,按月一次性從倉庫領出投至生產性成本中心,將運輸工裝產生的成本或費用在當月進行分攤,費用歸集到生產訂單或者進入當期制造費用,實物隨成品完工下線及周轉進行消耗。運輸工裝實現回收時,將工裝回收產生的物流費用或維修費用計入所屬運輸工裝,以費用化采購的形式將產生的物料費用或維修費用作為工裝入庫價值,采取成本中心收料的方式將其入庫。
(三)運輸工裝逆向物流模式
在傳統的物流外包模式下,制造商與客戶之間進行實物流、信息流的傳遞,運輸商在物流外包過程中僅接收來自于制造商關于交付等信息,客戶在收貨后向制造商傳遞收貨信息,無法實現信息流的閉環,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局限性。商品實物通過運輸商實現單向的流動,實現商品所有權的正向轉移。傳統的物流外包模式下由于缺乏信息閉環及逆向物流模式,運輸工裝存在信息溝通障礙,進行運輸工裝回收可能造成成本增加、庫存管理混亂等方式。運輸工裝回收過程信息化管理中,ERP系統局限于內部管理,需要借助CRM(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售后服務系統、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等系統來實現外部信息獲取,通過內外部信息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運輸工裝信息共享,制造商與運輸商、運輸商與客戶進行雙向的實物流交互,實現葉片與運輸工裝的雙向流動;強調了運輸商在雙向信息溝通中的重要性,葉片發運時,制造商分別向運輸商及客戶傳遞葉片交付信息,葉片交付后,客戶向制造商及運輸商傳遞工裝回收信息,由此實現信息的雙向、閉環溝通。這種信息傳遞的過程通過ERP與CRM或者售后服務系統的接口來實現,當CRM或售后服務系統中有產品交付或工裝回收需求時觸發ERP系統相關需求,ERP系統用戶根據相關需求進行產品發運或工裝回收入庫;與此同時,CRM或售后服務系統將產品交付或工裝回收需求傳遞給運輸商,運輸商代為進行產品運輸或工裝回收,由此實現信息流與實物流的共享。
五、研究結論
ERP系統在企業實踐中覆蓋了運輸工裝從采購、庫存到消耗使用的全過程,研究過程中重點集中在大件運輸工裝的需求計劃、庫存管理等方面,對運輸工裝產生的成本歸集、差異分攤等內容涉及較少。由于ERP系統成本管理模式有差異,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從財務角度來進一步深入研究可回收工裝的成本歸集、攤銷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朱子音.提高庫房利用效率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曹西京,張婕.包裝廢棄物回收物流管理的探討[J].包裝工程,2009(05).
[3]毛科林.淺析金屬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J].中國包裝,2015(06).
[4]金大鑫,陳曉慧.面向使用壽命的工業包裝回收組合成本模型研究[J].包裝工程,2015(01).
[5]羅媛靜,等.包裝廢棄物逆向物流網絡高效運作研究[J].包裝工程,2015(13).
[6]劉國秋,等.循環共生經濟下包裝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企業經濟,2014(04).
[7]趙長生,等.一種多變型產品BOM搭建改進方法[J].制造業自動化,2013(01).
(作者單位: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