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旭
(甘肅省金昌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甘肅 金昌 737100)
急救中心117例腦出血患者發病時間分析
朱生旭
(甘肅省金昌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甘肅 金昌 737100)
目的分析腦出血患者發病時間規律,為疾病預防、提高疾病預后提供依據。方法選取117例腦出血患者,發病時間根據患者自訴或家屬代訴的臨床癥狀確定,將每天分為4個時間段,即00.00~06.00、06:00~12:00、12:00~18:00、18:00~00:00;觀察周一至周日每天00:00~24:00內腦出血發患者例數;將一年分為4個時段:即1~3月、4~6月、7~9月,10~12月,統計腦出血在不同時間、月份、一周內的發病率。結果117例腦出血患者每天4個時間段發病情況:06:00~12:00是發病的高峰期,而午夜0:00腦出血6:00則發病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117例腦出血患者一周中以周一、周五、周六、周日為發病高峰;腦出血患者在氣溫較低時更易發病,本組117例腦出血患者中,1~3月、10~12月比4~6月、7~9月期間發病率顯著要高(P<0.05)。結論腦出血常發生于寒冷的季節,一周中周一、周五、周六、周日的發病率較高,1 d中常發生于早晨清醒狀況,因此,在寒冷的季節及氣候突變時,應注意對血壓的控制,平常保持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血壓穩定,以有效預防腦出血的發生。
急救中心;發病時間;腦出血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發病急,病情發展快,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等特點,好發于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腦出血的發病率逐漸趨化年輕化。諸多學者經研究指出[1],腦出血的發生具有明顯的時間規律,腦出血常發生于早晨清醒狀態和寒冷的冬季,這與血壓的晝夜性和季節性變化有關。因而,探討腦出血發病時間的規律性,對腦出血的預防、降低其病死率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本院急救中心近年來接收的部分腦出血患者進行資料回顧性分析,探討腦出血發病時間規律,現作以下報道。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本院急救中心接收的腦出血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掃描證實,出血部位有:基底節區64例,腦干11例,腦葉32例,腦室內7例,多發3例,其中高血壓性腦出血58例,繼發性出血44例,原因不明者15例。所有患者發病時間明確。入選的117例腦出血患者中,女52例,男65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58.9±6.5)歲,其中46~60歲患者38例,61~70歲52例,70~76歲27例。
1.2 方法 (1)發病時間根據患者自訴或家屬代訴的臨床癥狀確定,如嘔吐、頭痛、意識狀態改變等。將每天分為4個時間段:A段00.00~06.00為深夜;B段06:00~12:00為早上;C段12:00~18:00為下午;D段18:00~00:00為晚上。統計個時間段的發患者例數。(2)周發病時間分布:觀察周一至周日每天00:00~24:00內腦出血發患者例數;(3)年發病時間段分布:將一年分為4個時段:即1~3月、4~6月、7~9月,10~12月。統計一年4個時間段腦出血發病情況及所占百分比。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晝夜發病時間分布情況分析 117例腦出血患者每天4個時間段發病情況:腦出血患者均有明確的時間變化規律,其中06:00~12:00是發病的高峰期,而午夜0:00~6:00則發病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晝夜發病時間分布情況
2.2 周發病時間分布情況 117例腦出血患者周發病時間分布:一周中以周一、周五、周六、日為發病高峰。見表2。

表2 周發病時間分布情況
2.3 年發病時間分布 腦出血患者在氣溫較低時更易發病,本組117例腦出血患者中,1~3月、10~12月比4~6月、7~9月期間發病率顯著要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臨床關于腦出血發病時間規律結論并不一致,其原因可能與臨床研究環境、研究方法及統計學處理等因素有關。多數文獻報道[2],清晨清醒后數小時腦出血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而有學者亦認為有第二個發病高峰。從本研究中發現,腦出血患者有明顯的時間規律,午夜0:00~6:00則發病率較低,06:00~12:00是發病的高峰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是早晨起床后,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變化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致使動脈血壓升高,使腦組織局部血管壓力過大,致動脈破裂而引起出血。研究指出[3],年齡低于50歲的年輕腦出血患者,其發病時間往往在午夜0: 00~6:00,但其原因尚需進一步研究。國外有報道稱[4],一周中星期一腦出血發患者數相對升高。本研究中,周一、周五、周六、周日的腦出血發病率較一周中其他時間要高,考慮與從休息轉為工作,身心壓力較大,同時休息日家人、親友團聚,或興奮或生氣,情緒較不穩定,且休息日多有外出旅游,或有較多的家務勞動,而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均可誘發腦出血。

表3 年發病時間分布
有文獻報道[5],腦出血常在冬季發病,也有學者認為腦出血發病與季節變化無相關性。也有研究結果表明[6],腦出血的發病與日照時間、氣壓、濕度等因素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組117例腦出血患者中,1~3月、10~12月比4~6月、7~9月期間發病率顯著要高(P<0.05),考慮是由于溫度的變冷而導致腦出血的發病率增加,與文獻報道一致[7-9]。溫度誘發腦出血的機制為:溫度較低的環境下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周圍血管收縮,導致動脈血壓增高。長期冷刺激可導致腦內深穿支動脈壁纖維氧壞死,小動脈瘤或微夾層動脈瘤形成,若此時血壓驟然增高,可誘發動脈瘤直接破裂或血液自血管壁滲出,血液進入腦組織形成血腫,另外低溫環境下可引起遠端血管痙攣,使小血管缺氧,形成血栓、斑點狀出血,出血融合成片而發生較大出血。因此人們在腦出血的發病有時間規律,在疾病的高發時間、高發季節,要加強防范,要加強醫學氣象監測和預報,在季節交替和冬季大幅度降溫時,高血壓患者、老年人等腦出血高發人群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有效控制好血壓,減少血壓波動,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情緒波動,保持愉快心情,以降低腦出血發病率。
綜上所述,腦出血常發生于寒冷的季節,主要是由于低氣溫對血壓的影響,一周中周一、周五、周六、周日的發病率較高,主要是由于情緒的波動、工作壓力的增加等所致,1 d中常發生于早晨清醒狀況,是與血壓不斷升高及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因此,在寒冷的季節及氣候突變時,應注意對血壓的控制,平常保持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血壓穩定,以有效預防腦出血的發生。
[1]王昆,李浩,劉文科,等.四川成都地區腦出血發病的時間流行病學特點[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8):759-763.
[2]陶峰,何嬙,張備,等.不同介入時機康復對腦出血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6):501-504.
[3]曹云剛,韓釗,王小同,等.腦出血發病晝夜變化規律與卒中傳統危險因素的關系[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1,41(4):311-314,320.
[4]王煥宇,王宏,勾俊龍,等.腦出血后血糖異常升高的臨床特點及意義[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1,18(2):86-88.
[5]韓冬梅.腦出血后血糖異常升高的發病規律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7):114-115.
[6]范小璇,趙曉平,張毅,等.自發性腦出血發病與季節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10): 1215-1216.
[7]徐丹,田蔥,李惠,等.氣象因素對開封地區農村居民腦出血發病影響的調查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 (11):1800-1801.
[8]張冬惠,王紹謙,葛燕萍,等.開封市氣象因素與腦卒中發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4): 398-400.
[9]楊文娟,王振才.腦卒中發病率的季節特性及年齡變化趨勢[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9):1123-11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