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平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誘導化療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胡志平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探討誘導化療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的臨床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方法選取10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放療進行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采用誘導化療聯合放療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患者在鼻咽部病灶以及頸部淋巴結的治療總有效率上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口腔炎癥等不良反應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誘導化療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應用。
誘導化療;放療;中晚期鼻咽癌;治療方法
鼻咽癌是我國比較常見的癌癥之一,由于鼻炎部分的解剖結構較為隱蔽,因此早期患者的鼻咽癌病癥不容易被發現,大多數的患者在發現患病時已處于中晚期。臨床上,放療是鼻咽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但不同的分期鼻咽癌患者放療治療效果的差異非常大。有相關數據顯示[1],在5年時間內單純采用放療進行治療的調查中有90%的早期鼻咽癌患者能夠繼續生存,而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則將至25%~50%。隨著近些年來臨床放療中鉑類誘導化療聯合放療方法的應用,鼻咽癌患者癌癥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都有所提高。本研究對此進行探討,選取10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來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48.6±6.4)歲,其中有19例低分化癌,12例未分化癌,10例混合型癌以及9例角化性癌,患者的卡氏功能狀態評分在80分以上,根據UICC分期標準判定,Ⅲ期的32例,Ⅳa期1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7.9±6.2)歲,其中有18例低分化癌,13例未分化癌,9例混合型癌以及10例角化性癌,Ⅲ期30例,Ⅳa期2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卡氏功能狀態評分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選入標準 (1)患者入院時卡氏功能狀態評分在80分以上;(2)采用CT為患者進行掃描,有可測量病灶;(3)患者的肝腎功能以及血常規均無異常;(4)對患者腹部、胸部等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均顯示無遠處轉移[2]。
1.3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放療進行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采用誘導化療聯合放療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在治療前5 d,為患者靜脈注射175 mg/m2艾素,注射時間超過3 h,同時靜脈注射75 mg/m2順鉑,5 FU,0.25 g~ 0.5 g/次,總量為5~10 g。觀察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再進入第2周期化療。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要注意及時給予昂丹司瓊并根據患者實際的情況治療,在2 w化療結束后半個月中,再次進行放療,放療的同時要采用面頸聯合野及下半頸切線野常規分割,用CT準確定位鼻咽部,全頸切線野放療。必須引起注意的是,在對患者眼部或脊髓等重要器官進行照射時,要嚴格控制照射量,避免照射量超出患者的承受范圍以外。在頸部照射前,要使用低熔點鉛塊遮擋患者的脊髓處,并將放射劑量控制在DT70~76 Gy,而淋巴處放射劑量控制在DT60~70 Gy,陰性控制為DT60 Gy[3]。以6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
1.4 觀察指標 患者進入治療階段以后,堅持每周復查1次血常規,同時對患者鼻咽腫物和頸淋巴結的情況進行細致的觀察與及時記錄,注意患者在放療后的不良反應,并在治療前后采用MRI或CT檢查患者的鼻咽部,診斷頸部腫物。
1.5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CR: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腫瘤完全消失,持續時間在4 w以上;(2)PR: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腫瘤縮小程度在50%以上,持續時間在4 w以上;(3)SD: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腫瘤縮小在50%以下;(4)PD: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腫瘤增大,并且出現了新的病灶。
1.6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選取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鼻咽部病灶以及頸部淋巴結的治療總有效率上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鼻咽部病灶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頸部淋巴結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口腔炎癥等不良反應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鼻咽癌是我國惡性腫瘤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尤其以我國廣東和廣西地區最為普遍。早期鼻咽癌患者的表現癥狀具有非特異性特征,不容易被發覺,因此約有70%的患者在發現患病時已確診為中晚期。目前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和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放射性治療,早期鼻咽癌患者在治療的前5年終生存率可達到80%以上,但晚期患者存活率僅為20%。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鼻咽癌的治療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醫療人員的重視,不少專家采用放射性治療聯合化療的形式進行治療,以提高對鼻咽癌的控制率和遠處轉移率。有不少文獻報告均顯示[4],誘導化療能夠降低鼻咽癌的遠處轉移率,有效提高無瘤生存率與局部控制率,并且在患者的總生存率上也有相對明顯的提高。因此,誘導化療聯合放療是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首選的有效治療方式。

表3 兩組患者不良情況比較
在陳秀霞[5]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采用單純放射治療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約有40%的患者死亡原因是局部發病,且有75%左右的患者出現遠處轉移,從這些數據說明了單純采用放射治療鼻咽癌會存在隱藏病灶。通常情況下,鼻咽癌位置較深,周圍又存在很多重要的神經血管,因此手術治療并不適宜,同時因為鼻咽癌臨床病理中的特異性,放射治療較為敏感,于是成為首選的治療方式[6]。誘導化療的優勢在于放療前用藥,預防因為放療而導致纖維化減少血供,保障患者身體的免疫力,使其能夠耐受化療,產生的直接效應是藥物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將局部腫瘤和淋巴結減少,且對伴隨的鼻塞、嚴重頭痛癥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7]。順鉑是第二代有機鉑類抗癌藥物,能夠與DNA結合并抑制其復制,進而產生抗腫瘤活性[8]。在本研究中,采用誘導化療聯合放療治療的觀察組患者鼻咽部病灶及頸部淋巴結治療有效率分別達到88%和86%,明顯好于單純采用放療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而在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誘導化療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應用。
[1]顏喜,廖東承.同步治療比照序貫治療在中晚期鼻咽癌放化療中的優勢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12):46-47.
[2]劉晶,陳竹林.同期放化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的臨床療效評價[J].當代醫學,2015,21(2):17-18.
[3]陳燕平,劉云聰.同步放化療聯合輔助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臨床研究[J].臨床醫藥實踐,2009,11(6):255.
[4]盧志文,黃樹明.誘導化療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42例的療效[J].廣東醫學,2013,6(34):917-919.
[5]陳秀霞.誘導化療與放療聯合治療中晚期鼻咽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9):4455-4456.
[6]劉躍,陳宏.不同療程化療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2015,58(8):904-906.
[7]王麗,陳佩娟.調強放療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的臨床觀察[J].護理研究,2014,7(28):2357-2358.
[8]陳勇.觀察中晚期鼻咽癌應用誘導化療聯合放療的治療效果[J].醫學檢驗,2014,12(9):22-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