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衛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房,江西 南昌 330006)
探析加強產房風險管理對于降低產房風險的意義
鄒衛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房,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探析加強產房風險管理對于降低產房風險的意義。方法選取收治的9 796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 898例。對照組產婦實行傳統的產房管理,觀察組開展風險管理,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產婦的風險發生率及對產房管理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產婦在風險管理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加強對產房風險管理能夠降低產房風險,同時可以減少護理糾紛和意外事件的發生,效果顯著,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風險管理;產房;意義
產科的管理重點即在產房,因為產科多數的危險重癥的發生地點是在產房。產房是產科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產婦臨產后觀察產程和接產的特殊場所,因此產房工作具有連續性、復雜性、變化快等特點。醫護人員肩負著母嬰健康和安全的重任[1,2]。產房急診多,患者病情變化快,技術要求高,醫療事故發生率高,醫患糾紛頻發。加強護理管理,是當前產房護理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風險管理是指醫院對現有和潛在風險的評估及處置,以減少醫療風險帶來的傷害[3-4]。通過有效的措施進行產房風險管理,可降低產房風險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價值。本文將選取收治的9 796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風險管理和傳統常規治療,探討了產房風險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現將內容匯總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產婦9796例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7±2.4)歲,身高(162.00±7.18)cm;體質量(64.14± 12.59)kg;孕周 35~43周,平均孕周(37.9±0.8)周。其中初產婦5 968例,經產婦3 828例。隨機將9 796例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 898例。兩組產婦年齡大小、孕周長短以及產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產房管理 按產房規章制度由護士長進行常規化管理,在發生醫療事故后才會召開醫療安全會議,針對當事人做出處理,對于安全隱患的防范流于形式,領導督促并不嚴格。
1.2.2 觀察組產房管理
(1)加強醫院產房管理的教育和培訓。為了避免產房護理的風險,提高產房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每月組織一次醫院產房管理知識學習,每周利用業務學習時間提問,每季進行1次院內產房管理考試。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產房應急預案》,產科具體的醫療事故糾紛案例,并針對本科情況提出防范措施。安全質控小組做質控指標匯總,專項搶救演戲、操作考核、基礎知識和專科培訓,新生兒窒息患者討論等。每月做新生兒窒息等患者的匯總和診斷,所有的助產護士和醫生一起找問題,并反饋給個人,同時典型的患者一起學習,容易出現風險的環節時時加以防范,通過不斷學習,是全體產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產房風險管理知識,增強預防和控制風險的自覺性,為做好產房風險管理、降低母嬰的安全風險,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2) 對具體細節制定具體管理規范。
1)產房醫護人員進行標準化配制。醫護人員應認真負責,助產士一對一24小時值班,產科醫生24小時進駐產房,并做好安撫產婦家屬的各項工作。 麻醉醫生24小時進駐產房或值班,新生兒醫生應24小時值班,產房或手術室配備護士,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安排ICU人員等,做到各司其職的同時,加強協作和交流,確保萬無一失。
2)醫護人員以病人為中心,加強醫患溝通。要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致力于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高效、便民的服務舉措,以微笑和貼心的交流給病人全面而又專業的服務。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心情難免出現焦慮、緊張等狀況,需要進行合理的心理疏導和溝通交流,以消除產婦的緊張情緒[5]。交流要有耐心,并及時與產婦家屬溝通產時情況,語言要有藝術性,分享醫療信息,共同承擔責任,維持和諧的醫患關系。
3)藥物與設備進行標準化配制。產科的管理重點即在產房,因為產科多數的危險重癥的發生地點是在產房。在醫護人員標準化配制的同時,產房中藥物和設備必須配置好,并且要定期檢查這些藥物及設備的狀態。
4)臨床指南和危急重癥搶救制度要嚴格執行。產房醫護人員和藥品、設備要完善配制及定期檢查。按照產房標準化建設與科學管理項目的臨床指南(Guideline)、搶救流程(Protocol)和管理規范(Policy and Procedure)嚴格執行。產房醫護人員需熟練掌握搶救流程和制度,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醫護工作。
5)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措施。產房周圍環境要求必須潔凈、無污染源與母嬰和新生兒室鄰近,相對獨立。同時要求布局合理,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等。產房要做好日常清潔和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同時加強醫院感染學教育,增強預防和控制感染的覺悟。
6)管理方法不斷改進。用追蹤方法學對制度和流程進行改進,在人文服務、病歷文書、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方面做好的反饋與不斷更新[6]。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后,觀察組的不安全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產房不同管理方式的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統計比較
2.2 觀察組產婦及其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產婦對產房不同管理方式的的滿意度結果比較
醫療護理是一個高風險、高責任心的技術性服務,由于職業的特殊性、疾病的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及醫學技術的局限性,使得風險無處不在。“醫療風險無處不在”已經成為醫療界的共識[7]。加強風險管理可以提高護理質量和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能夠有效保證產婦及其家屬的生命財產安全[8]。產科的管理重點即在產房,因為產科多數的危險重癥的發生地點是在產房。因此,加強產房風險管理可縮短產程時間,降低事故發生率,規避安全事故發生風險,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和信任度。
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產房風險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我院9796例產婦的臨床試驗研究發現,加強產房風險管理對降低產房風險具有重大意義,它能夠有效的規避產房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降低預防產科風險,保證母嬰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增強產婦及其家屬對醫院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本研究中,觀察組孕婦采用風險管理措施,提供更加安全、優質、高效的服務,新生兒窒息、產婦出血及護理糾紛明顯較對照組減少。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結果。提升了科室工作質量和孕產婦滿意度,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1]王蓉.產房預見性風險管理探討[J].當代醫學,2012,18(4): 21-22.
[2]楊秀文.護理風險管理新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 (7):676-678.
[3]張梅清,吳耀建,鄒佩珍,等.風險管理在急診科批量外傷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4):308-309.
[4]陳潔.現代醫院管理的新理念[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8,15(1):95-97.
[5]王惠.“7S”管理在產房的應用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2):111-113.
[6]鄧文清.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13(21):116-117.
[7]王會接,杜立,陳彩玲,等.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6):46-47.
[8]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8-9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