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祥,王 勇
(1.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重慶 400067;2.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重慶 400044)
?
第三方物流參與管理企業采購模型研究
周繼祥1, 2,王 勇2
(1.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重慶 400067;2.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重慶 400044)
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企業將一些業務如采購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3PL,Third-Party Logistics)從而專注于發展自己的核心業務已經成為企業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手段和趨勢。另外,由于產品周期縮短,期權合同在供應鏈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考慮期權合同下3PL參與管理企業采購的供應鏈更具有現實和理論意義。但是,現有文獻很少考慮上述假設下3PL聯合決策采購數量和服務費用的問題?;诖?,本文考慮由一個零售商和一個3PL形成的供應鏈,分別建立了隨機需求條件下,3PL運用期權合同管理采購和零售商管理采購的模型,并運用博弈理論求解了上述情況下零售商和3PL的均衡解。研究表明,只有在一定條件下3PL管理采購才能提高零售商,3PL和系統的利潤,且只有當風險非常大的時候零售商才擁有先動優勢。
第三方物流;采購外包;期權合同;隨機需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專注于發展自己的核心業務,將其部分內部職能外包給3PL,利用3PL的專業能力來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國內最大的電器產品零售商國美將其手機的物流服務外包給DTW物流公司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蘋果公司將其手機的生產業務外包給富士康等。采購外包作為一種新興的外包模式逐漸受到國內外企業的重視,企業嘗試將一種或多種部件的采購外包給第三方。如,美國通用汽車將某些車型的多個組件采購整體打包交由其座椅供應商Lear公司完成。Lear公司除生產座椅產品外,還在市場上采購汽車內飾所需的其他部件,然后打包送給通用汽車公司。另外,耐克、IBM、惠普等公司在未建立中國辦事處或采購中心前也在中國實施了采購外包策略,并以此保持了其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中的領先地位。Sink等[1]指出,許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管理靈活性紛紛選擇外包策略,這種對外包的需求促進了3PL在美國的快速發展。在印度,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3PL給顧客帶來的利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物流活動外包給3PL[2-3]。隨著3PL的快速發展,其業務范圍也發生了變化。Lieb等[4]指出,許多3PL已將他們的業務范圍擴展到倉儲、貨運代理、制造等領域。本文將對3PL采購和企業采購的優勢和劣勢進行比較,發現不同參數、不同環境對采購決策的影響。
在供應鏈管理中,采購決策是最重要的基本職能之一[5],它直接影響企業的物資供應和缺貨風險,并間接影響市場需求和供應鏈的效率。因此,供應鏈采購研究引起了眾多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目前,供應鏈中研究零售商采購產品的文獻已相對豐富。Lim等[6]考慮了銷售多種產品的零售商從多個制造商處采購的問題。He Yuhong等[7]研究了多零售商競爭下考慮品牌互補品的采購問題。Ray等[8]在僅知需求的期望和方差信息下考慮了供應中斷風險下零售商的采購問題。Kouvelis等[9]研究了供應商和零售商均面臨資金不足時零售商的采購問題。還有一些學者考慮了雙渠道供應鏈下零售商的采購問題[10-12]。國內學者王勇等[13]在改良品供應鏈中基于數量折扣契約研究了零售商的采購問題。王麗穎等[14]研究了二級市場中零售商對季節性商品的采購和銷售問題。王文利等[15]在交易信用和資金約束下研究了零售商的采購問題。徐兵等[16]基于顧客策略行為和缺貨損失研究了零售商的采購問題。張偉等[17]在一次提前訂貨的前提下研究了零售商對生鮮農產品的采購問題。丁平等[18]在需求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研究了零售商的采購問題。曹兵兵等[19]在考慮了零售商失望規避和欣喜尋求情況下的采購問題。于輝等[20]研究了零售商在需求信息缺失下運用極小極大后悔方法的采購行為。王宗潤等[21]考慮了核心企業回購擔保下零售商在保兌倉融資情況下的采購問題。一些學者還研究了3PL參與供應鏈決策時零售商的采購問題。陳曉旭等[22]基于需求隨時間變化的假設研究了3PL參與決策時零售商的采購問題。馮穎等[23]研究了3PL參與決策時零售商采購生鮮農產品的問題。王勇等[24]在考慮3PL的運輸成本的情況下研究了零售商的定價和訂購決策問題。
上述文獻的研究集中在零售商采購方面。一些學者對3PL參與管理企業采購以及3PL在采購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陳祥鋒等提出,在資金約束的供應鏈中,3PL可以給予資金不足的零售商提供貸款以幫助零售商大規模采購[25-26]。Belavina等在含有兩個供應商、兩個零售商和一個3PL的三級供應鏈中研究了第三方采購的好處。他們發現,在多周期的條件下,3PL采購比零售商采購的效率更高,而且3PL采購還可以消除零售商采購的短視行為[27]。然而,在他們的研究中,3PL不參與決策,僅起到了連接供應商和零售商的作用。Adida等[28]研究發現,3PL不一定會對供應鏈的績效產生不利影響,反而會對消除供應鏈的雙邊際效應起到積極的作用。Yang Zhibin等[29]研究發現,3PL采購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有優勢。葉青[30]發現,制造商在逐件采購和外包整體采購兩種情況下的采購成本相等。上述研究中,3PL要么不參與決策,要么只決策采購的數量,沒有考慮3PL服務費用的問題,也沒有考慮3PL采購出現偏差時的懲罰問題。因此,王勇等假設3PL采購的產品數量高于實際需求時,3PL將給予零售商一定補償,而低于實際需求時沒有懲罰[31]。因此,他們的假設將誘導3PL為了避免多采購帶來的懲罰而故意少采購,從而極有可能造成企業缺貨。另外,在他們的假設中,3PL的服務費用是固定的。而現實中,3PL將根據業務量來調節單位服務費用。
鑒于此,本文在王勇等研究的基礎上對3PL參與企業采購問題進行了研究。另外,考慮到產品周期縮短,顧客對時間的敏感性增強,期權合同在采購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考慮期權合同下3PL參與管理企業采購的供應鏈更具有現實和理論意義。但是,現有文獻很少考慮上述假設下3PL聯合決策采購數量和服務費用的問題?;诖?,本文在3PL采購出現偏差時給予零售商一定補償的假設下,研究了期權合同下3PL聯合決策采購量和單位服務費用對零售商、3PL和供應鏈系統的影響,并探討了不同采購模式對零售商和3PL決策的影響。
2.1 問題描述及假設條件
考慮由一個零售商和一個3PL構成的供應鏈。供應鏈中,面對隨機市場需求D的零售商銷售單一產品,并將采購外包給3PL。在銷售季節開始前,3PL以單位價格v(ReservationFee)購買q單位的期權,每一單位期權允許3PL在需求實現時以價格w(ExercisePrice)購買至多一單位產品。觀察到實際需求后,如果3PL采購的產品數量不能滿足需求,他可以以單位價格p(p≥v+w)再次采購。當3PL購買的期權數量偏離實際需求時,3PL將為自身采購失誤對零售商造成的成本增加給予一定補償。即,當q>D時,3PL給予零售商的補償為θ1v(q-D),0<θ1≤1;當q≤D時,3PL給予零售商的補償為θ2(p-v-w)(D-q),0<θ2≤1。銷售季節開始時,3PL將產品運給零售商,并對單位產品收取t的服務費用。零售商以單位價格r銷售產品。
本文采用Mills[32]對需求函數的假設,假設零售商的需求滿足D=y(r)+ε;f(ε)與F(ε)分別表示ε的密度函數與分布函數。令E(ε)=0,否則ε的均值可通過y(r)反映。同時,假設隨機變量ε服從均勻分布。即
α表示需求不確定性的大小,α越大,產品需求的波動越大,風險也越大,假設線性需求函數y(r)=a-br,a>0,b>0。
為使模型簡單,易于理解,做如下基本假設
1) 零售商與3PL都是風險中性的;
2)θ1=θ2=θ,0<θ≤1,即,當3PL購買的期權數量偏離實際需求時,3PL給予零售商補償的比例一樣;
3) 3PL作為領導者與零售商進行Stackelberg博弈;
4) 博弈雙方具有完全信息。
符號說明
v為單位期權的價格;
w為第一次采購時產品的單位執行價格;
p為再次采購時產品的單位價格;
r為零售商的單位銷售價格,決策變量;
q為購買期權的數量,決策變量;
t為3PL的單位服務費用,決策變量;
c為3PL的單位服務成本。
2.2 零售商的最優決策
零售商的期望利潤可表示為:
πR(r)=(r-t)E{D}+θvE{(q-D)+}+(θX1-p)E{(D-q)+}-wE{min(q,D)}-vq
(1)
其中X1=p-v-w。
定理 1:在給定q,t的情況下,零售商的最優定價為:
(2)
其中,X2=bp+bt,X3=1-θ,X4=p-w,X5=q-a+α。
證明:將πR(r)對r求一階,二階偏導可得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以下推論:


推論1說明,零售商的最優定價隨著3PL單位服務費用的增加而增加。顯然,3PL單位服務費用的增加將增加零售商獲取產品的單位成本,因此,零售商將提高定價以應對成本的增加。
推論2說明,當3PL購買期權的數量偏離實際需求時,如果3PL給予零售商的補償少于零售商造成的損失,零售商將會提高銷售價格以彌補3PL訂貨失誤造成的損失;如果3PL給予零售商的補償能夠完全彌補零售商造成的損失,零售商的銷售價格與3PL購買期權的數量無關。
由式(2)可知,
q-D=A-ε
其中:
2.3 3PL的最優決策
3PL的期望利潤可表示為:
πL(q,t)=(t-c)E{D}-θvE{(q-D)+}-θX1E{(D-q)+}
(3)
將式(3)對t求一階,二階偏導可得:
(4)
(5)

由式(5)可知,對于給定的q,πL(q,t)是t的凹函數。因此,通過Zabel[33]介紹的方法,對于給定的q,可以先求出最優的t*(q),再將t*(q)帶入目標函數,從而求得最優的采購量。
定理 2:對于給定的q,3PL的最優單位服務費用可由下式表示:
(6)
其中G=B[2α(a+2bθX1-X9)+bX3X4X8]-2bαX4[2X8-(a+bθX3+bp)],
X9=bp-bc。
定理3: 3PL的最優采購數量q*的值取決于下述參數的關系:


在零售商采購模型中,他將親自決策產品的采購數量,而運輸等服務仍然外包給3PL。在零售商采購模型中,將考慮以下兩種情況:
(1) 零售商作為領導者先行決策;
(2) 3PL作為領導者先行決策。
3.1 零售商先行決策
這種情形下,在銷售季節開始之前,零售商以單位價格v購買q單位期權。觀察到實際需求后,零售商以單位價格w購買至多q單位產品。若期權數量不能滿足需求,零售商將以價格p再次購買產品。觀察到零售商購買期權數量后,3PL決策單位服務費用t。最后,零售商根據3PL的單位服務費用t決策銷售價格r。(注:本部分的假設及符號除特殊說明外均與文章第二部分相同)。
3.1.1 零售商的最優銷售價格
零售商的期望利潤為:
πR1(q,r)=(r-t)E{D}-wE{min(q,D)}-pE{(D-q)+}-vq
(7)
定理4:在給定q,t的情況下,零售商的最優銷售價格可表示如下:
(8)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以下推論:


推論3與推論4的結果分別和推論1與推論2的結果類似。不同的是,在零售商訂貨決策中,訂貨風險完全由零售商承擔。因此,零售商的最優銷售價格將隨著采購量的增加而遞減。
3.1.2 3PL的最優決策
3PL的期望利潤可以表示為:
πL1(t)=(t-c)E{D}
(9)
定理5:在給定q時,3PL的最優服務費用可表示如下:
(10)
由式(10),(12)可得:
q-D=A1-ε
其中:
3.1.3 零售商的最優采購量
將式(8),(10)帶入式(7),可得零售商的利潤函數為:
定理6:零售商的最優采購量可表示如下:
(11)
其中:
H=2αX4[4α(a+bp+bc)-2bX4(α-a)]+2αp[8α+bX4]J-2α(v+w)J2-αX4×(8α+bX4)[8α-2(a-bp-bc)+bX4]-X4[2α(a-bp)+bαX4]J,
I=X4[4bαX4+(8α+bX4)2+bX4J],J=8α+2bX4。
3.2 3PL先行決策
這種情形下,在銷售季節開始之前,3PL首先制定產品的單位服務價格,觀察到3PL的單位服務價格后,零售商根據3PL的單位服務價格聯合決策產品采購量以及銷售價格。
3.2.1 零售商的最優決策
此時零售商的期望利潤函數與其先行決策時相同,為:
πR2(q,r)=(r-t)E{D}-wE{min(D,q)}-pE{(D-q)+}-vq
(12)

(13)
(14)
3.2.2 3PL的最優決策
3PL的期望利潤函數與其后決策時相同,為:
πL2(t)=(t-c)E{D}
定理 8:3PL的最優單位服務費用為:
(15)
為了進一步說明3PL采購和零售商采購對零售商和3PL的決策以及利潤的影響,并分析模型中的重要參數對零售商,3PL和系統利潤的影響,本節通過算例對3PL采購和兩種零售商采購模型進行分析,并對三種情況下博弈雙方的利潤變化以及系統利潤進行比較。模型中相關參數賦值如下:a=30,b=1,c=2,v=2,w=3,p=8,α=3,θ=1。
4.1 價格敏感系數b對零售商,3PL決策以及利潤的影響
圖1-4分別給出了價格敏感系數與采購量,銷售價格,單位服務價格以及零售商和3PL的利潤的關系。

圖1 價格敏感系數對采購量和需求的影響

圖2 價格敏感系數對銷售價格的影響

圖3 價格敏感系數對單位服務費用的影響

圖4 價格敏感系數b對零售商和3PL利潤的影響
觀察圖1可以發現,不管是零售商采購還是3PL采購,最優采購量和實際需求量都隨著需求對價格敏感性的增加而降低。由需求函數D=a-br+ε可以發現,在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b的增加將導致需求的減少,從而采購者將降低采購量以避免無謂的損失。進一步分析可知,在3PL采購模型中,由于3PL擔心采購量偏離實際需求導致的懲罰,因此,在三種情形中,第一種情形下(指3PL采購)采購量的下降幅度最小,第三種情形下(零售商采購且后決策)采購量的下降幅度最大。比較第二種(零售商采購且先決策)與第三種情形可以發現,當b≤1.5時,第二種情形中零售商采購的數量遠低于其實際需求,但隨著b的增加,二者的差距逐漸縮小。而在其聯合決策q與r的第三種情形下,零售商的最優采購量與實際需求間的差距總是固定不變的。觀察圖2、圖3可以發現,由于需求下降的速率小于b的增加速率,從而導致最優銷售價格與最優單位服務費用都隨b的增加而減少,然而最優銷售價格總是大于最優服務價格,這保證了零售商具有一定的利潤。通過觀察三種情形下t或r的下降幅度可以發現,b較小時, 第三種情形下的t或r也較??;隨著b的增加,且由于第一、二種情形下的t或r的下降速率高于第三種情形,因此,當b較大時,第三種情形下t或r變為三者中最大。觀察圖4可以發現,三種情形下,零售商與3PL的利潤都隨著b的增加而減少,然而零售商采用第一種策略獲得的利潤永遠高于第二種。當b≤1時,第三種情形下,零售商采取第三種策略將獲取最高的收益,且當b≤0.6時,此策略下零售商獲得的利潤超過了3PL獲得的利潤。然而,由于此情形下零售商利潤的下降速率最快,當b>1時,采用第一種策略將獲得最高的收益。通過進一步的計算發現,當b≤1時,第三種情形下系統利潤最高,第二種情形下最低;當b>1時,第一種情形下系統利潤最高。
綜合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結論
(1)零售商的先動優勢并不能使其對實際需求有更好的判斷;
(2)零售商將優先決策權讓渡給3PL會為自己帶來更高的利潤,即零售商具有后動優勢;
(3)當價格敏感系數較小(b≤1)時,零售商會將優先決策權讓渡給3PL,但會親自決策采購量;當價格敏感系數較大(b>1)時,零售商會將采購權以及優先決策權全都讓渡給3PL;
(4)3PL擁有采購權會為自己帶來更高的利潤;若沒有采購權,當b居于1附近(0.7≤b≤1.3)時,3PL具有先動優勢。
4.2 風險α對零售商,3Pl決策以及利潤的影響
圖5-8分別給出了風險與采購量,銷售價格,單位服務價格以及零售商和3PL的利潤的關系。

圖5 風險對采購量和需求的影響

圖6 風險對銷售價格的影響

圖7 風險對單位服務費用的影響

圖8 風險對零售商和3PL利潤的影響
觀察圖5可以發現,在第一種情形下,由于3PL過多采購的懲罰大于采購不足的懲罰,因此,隨著風險的增加,其采購量呈快速下降的趨勢。而且,隨著風險的增加,可以看到3PL的采購量與實際需求的差距越來越大,意味著風險的增加會導致3PL對實際需求的判斷的誤差越來越大。而在第二、三種情形下,由于再次采購的成本遠大于首次采購成本,因此,零售商的采購量反而隨著風險的增加而緩慢增加。進一步觀察可發現,第三種情形下的最優采購量與實際需求總是分別大于其他兩種情形。觀察圖6、圖7可發現,在第一種情形下,零售商的銷售價格與3PL的單位服務費用均隨著風險的增加而增加;在第二種情形下,兩者的最優決策隨著風險的增加而減少;在第三種情形下,兩者的最優決策與風險波動無關。綜合圖5、圖6可以發現,由于需求與價格反方向變動,因此,不難解釋三種情形下的實際需求為何會隨著風險的增加而分別呈現減少,增加與不變的態勢。觀察圖8可以看到,在第三種情形下,由于零售商的銷售價格,面對的實際需求,3PL的單位服務價格均與風險無關,因此,在第三種情形下二者均可獲得穩定的、較其他兩種情形下高的利潤。進一步的計算可以發現,當α≤1.4時,零售商將采購權下放給3PL可以得到最高的利潤,而且此時3PL獲得的利潤也較其他兩種情形下高。在第一種情形下,雖然零售商由于風險帶來的損失可由3PL全部補償,但其利潤還是會隨著風險的增加而減少。綜合分析圖5-8可以發現其利潤減少的原因為:由于風險的增加,3PL的采購量快速下降,導致其給予零售商的補償較高,從而使得3PL的單位服務費用快速增長,而零售商的銷售價格增長緩慢,從而導致零售商總體利潤的降低。
綜合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結論
(1)風險的增加會導致采購者對實際需求判斷的誤差加大;
(2)當風險較小(α≤4.5)時, 零售商完全沒有先動優勢;只有當風險很大,如α≥10時,零售商才有獲得先動優勢。
4.3 補償比例θ對零售商,3Pl決策以及利潤的影響


圖9 補償比例對單位服務費用的影響

圖10 補償比例對零售商和3PL利潤的影響

圖11 補償比例對零售商和3PL利潤的影響
觀察圖11可以發現,隨著3PL對零售商補償比例的增加,3PL的最優采購量快速下降并向產品的實際需求靠近。在θ=1時,第一種情形下的最優采購量與第三種情形相同,但一直高于第二種情形。分析圖11、12可以發現,雖然3PL對零售商的補償比例在增加,然而由于在補償比例增加的同時,3PL的最優采購量快速接近產品的實際需求,從而導致了3PL單位服務費用的下降,并進一步推動了零售商銷售價格的下降。綜合第二、三種情形下零售商與3PL的最優決策可以發現,3PL和零售商的最優決策均隨著θ的增加而減少,并在θ=1時與第三種情形下的相應最優決策相同。觀察圖11可以發現,隨著3PL給予零售商的補償比例的增加,零售商的利潤快速增長;由于3PL的最優采購量隨著補償比例的增加快速接近實際需求,因此,3PL利潤的下降速度反而相對較慢。綜合本小節開始時的數據可以發現,當θ=1時,第一種情形下零售商的利潤略高于第三種情形,但兩種情形下零售商的利潤均遠大于第一種情形;對于3PL來說正好相反。
綜合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結論
(1)零售商不具有先動優勢。即,當零售商先行動時,其對產品實際需求的判斷要比后動時差,且其利潤比后動時低;
(2)只有3PL給予零售商的補償比例接近1時,零售商才會將采購權下放給3PL,否則零售商將采取自己采購且3PL先決策的策略,而且此時3PL的利潤比零售商先決策時高,因此,3PL會接受此策略。
本文研究了期權合同下3PL幫助面對隨機需求的零售商采購的問題,對比了3PL采購與零售商采購對零售商,3PL的最優決策和利潤以及系統利潤的影響。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正像Liu等[34]指出的那樣,很多時候,3PL在某一方面的杰出表現比提供廣泛的服務更重要。即,3PL同時提供采購與其他服務時,零售商、3PL以及系統的利潤并不總是比其只提供運輸等服務時高。研究表明,當需求對價格的敏感性較高時,3PL采購可以提高零售商、3PL以及系統的利潤;當需求對價格的敏感性較低時,零售商自己采購可以大幅提高自身及系統的利潤,而3PL的利潤會有小幅的下降。另外,風險對于3PL采購非常不利。研究表明,風險增加時,3PL采購會使自身利潤大幅降低并小幅降低零售商的利潤。研究還表明,隨著3PL對零售商補償比例的增加,零售商的利潤會大幅提高,3PL的利潤會小幅下降,而系統利潤則會有所增加。只有當3PL承擔絕大部分風險的時候,3PL采購才會使得零售商的利潤最高。另外,只有當風險非常大時零售商才擁有先動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得到顯式解以對模型更好的分析,本文假設3PL(或零售商)第二次采購時的價格不小于保留價格與執行價格之和,而且只考慮了需求風險滿足均勻分布的情況。今后將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擴展和完善,如在供應鏈中加入制造商并考慮制造商生產中斷對供應鏈的影響、零售商只擁有部分需求分布信息等。
[1] Sink H L, Langley Jr C J, Gibson B J. Buyer observations of the US third-party logistics marke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6, 26(3): 38-46.
[2] Rajesh R, Pugazhendhi S, Ganesh K, et al. Influence of 3PL service offerings on client performance in India[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11, 47(2): 149-165.
[3] Sohail M S, Sohal A S. The use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s: A Malaysian perspective[J]. Technovation, 2003, 23(5):401-408.
[4] Lieb R C, Randall H L. 1997 CEO perspectiv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 Transportation Journal, 1999,38(3): 28-41.
[5] 易余胤, 袁江. 渠道沖突環境下的閉環供應鏈協調定價模型[J]. 管理科學學報, 2012, 15(1):54-65.
[6] Lim Y F, Wang Yunzeng, Wu Yue. Consignment contracts with revenue sharing for a capacitated retailer and multiple manufacturers[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5, 17(4):527-537.
[7] He Yuhong, Yin Shuya. Joint selling of complementary components under brand and retail competition[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5,17(4):470-479.
[8] Ray P, Jenamani M. Mean-variance analysis of sourcing decision under disruption risk[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6, 250(2):679-689.
[9] Kouvelis P, Shao Wenhua. Supply chain contract design under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bankruptcy costs[J]. Management Science, 62(8):2341-2357.
[10] Hua Guowei, Wang Shuoyang, Cheng T C E. Price and lead time decisions in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5(1):113-126.
[11] Dan Bin, Xu Guangye, Liu Can. Pricing policies in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ith retail serv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 139(1):312-320.
[12] 范小軍, 劉艷. 制造商引入在線渠道的雙渠道價格與服務競爭策略[J]. 中國管理科學, 2016,24(7):143-148.
[13] 王勇, 孫海雷, 陳曉旭. 基于數量折扣的改良品供應鏈協調策略[J]. 中國管理科學, 2014,22(4):51-57.
[14] 王麗穎, 鞏天嘯, 陳麗華, 等. 二級市場季節性商品的訂購和銷售決策[J]. 管理科學學報, 2014,17(5):35-42.
[15] 王文利, 駱建文. 交易信用與資金約束下兩階段零售商訂貨策略[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4, 34(2):304-312.
[16] 徐兵, 熊志建. 基于顧客策略行為和缺貨損失的供應鏈定價與訂購決策[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5):48-55.
[17] 張偉, 周根貴. 一次提前訂購下生鮮農產品的最優訂貨[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11):138-144.
[18] 丁平, 付超, 肖明, 等. 基于不對稱需求信息的供應鏈最小定購量決策[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6):99-106.
[19] 曹兵兵, 樊治平, 張胡偉. 考慮零售商失望規避與欣喜尋求的定價與訂貨聯合決策[J]. 中國管理科學,2016,24(7):82-91.
[20] 于輝, 王亞文. 供應鏈金融視角下利率市場化的魯棒分析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2016,24(2):19-26.
[21] 王宗潤, 馬振, 周艷菊. 核心企業回購擔保下的保兌倉融資決策[J]. 中國管理科學, 2016,24(11):162-169.
[22] 陳曉旭, 王勇, 于海龍. 3PL參與的時變需求變質品三級供應鏈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14, 22(1):65-73.
[23] 馮穎, 余云龍, 張炎治, 等. TPL服務商參與決策的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機制[J]. 管理工程學報, 2015, 29(4):213-221.
[24] 王勇, 胡飛飛, 言小明. 考慮3PL決策的三級供應鏈定價和訂購決策[J]. 系統工程學報, 2014, 29(3):353-361.
[25] Chen Xiangfeng, Cai G. Joint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by a 3PL firm[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014(3):579-587.
[26] 陳祥鋒, 朱道立. 資金約束供應鏈中物流提供商的系統價值研究[J]. 系統工程學報, 2008, 23(6):666-673.
[27] Belavina E, Girotra K. The relational advantages of intermedi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12, 58(9): 1614-1631.
[28] Adida E, Bakshi N, Demiguel V. Supply chain intermediation when retailers lead[J]. Working Paper, London Business School, 2012.
[29] Yang Zhibin, Babich V. Does a procurement service provider generate value for the buyer through information about supply risks?[J]. Management Science, 2014, 61(5): 979-998.
[30] 葉青. 多部件采購外包的兩階段均衡投標策略[J]. 管理工程學報, 2012, 26(3):22-27.
[31] 王勇, 胡飛飛. 隨機需求下企業采購外包的風險與博弈分析[J]. 管理工程學報, 2013, 27(2):115-122.
[32] Mills E S. Uncertainty and price theory[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9, 73(1):116-130.
[33] Zabel E. Monopoly and unvertainty[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0, 37(2):205-219.
[34] Liu C L, Lyons A C. An analysis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provisio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11, 47(4):547-570.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Corporate's ProcurementManagement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3PL
ZHOU Ji-xiang1, 2, WANG Yong2
(1.School of Business Plann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s usually outsource some of their business such as procurement to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They make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share the risk of uncertainty with them, and thus they can devote themselves to developing their own core business. This has become a approach and trend for the enterpri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n addition, during the procurement, as the product cycle is shortened, many enterprises are increasingly tending to use the option contract to avoid the procurement risk, and it makes the option contract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lied in the supply chain.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3PL) participates in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of the enterprise is of greater realistic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seldom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3PL jointly deciding the procurement quantity and service cost under the abovementioned assump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point,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for a 3PL is explored to apply the option contract to manage the procurement and the model for a supplier to manage the procurement when a supplier and a 3PL form a supply chain and build the random demand respectively, and the game theory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equilibrium solution for the supplier and 3PL under the abovementioned condition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onl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can 3PL-managed procurement improve the profit for the retailer, 3PL and supply chain system, and only when the risk is high can the retailer own the first-mover advantage. Besides, when 3PL gives a relatively small compensation proportion to the retailer, the retailer will choose to manage the procurement by itself and be subject to the 3PL-oriented decision. As the profit of the 3P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tailer-oriented decision at this time, the 3Pl will accept this strategy. The conclusion from this paper will enrich the literatures of 3PL research and be of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the retailer and 3PL.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curement outsourcing; option contract; stochastic demand
1003-207(2017)03-0121-09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7.03.014
2015-04-26;
2016-02-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872123、7127208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2YJA630135);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博士和培育項目(2015BS032);重慶市教委科技項目(KJ1600609);重慶工商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950316037);重慶工商大學校內科研項目(670101561);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J15WB54)
周繼祥(1986-),男(漢族),江蘇徐州人,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E-mail:zhoujixiang860904@163.com.
F253.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