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近日看到媒體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當天就前往德國訪問。請問,各國領導人上任后,首訪有什么慣例?
河南讀者杜晨各國新任領導人的首次對外訪問帶有明確的政治傾向性,或為鞏固友邦關系、或為開拓重要的戰略合作。各國歷任領導人的外交首訪目的地雖無“定例”,但確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從美國當代幾任元首的首訪中不難看出,該國十分重視與南、北兩個鄰國的交往:自第40任總統里根起,一直到第44任總統奧巴馬,美國新任總統的外交首秀不是墨西哥就是加拿大。奧巴馬、克林頓、老布什就任后的首訪均為加拿大,凸顯出美國對于這位北部鄰邦、同時也是最大貿易伙伴的重視程度。小布什和里根雖然首訪墨西哥,但緊接著也去了加拿大。而現任總統特朗普上臺后,美、加關系明顯轉冷,特朗普的首訪更是直接跳過鄰邦,選定了沙特阿拉伯。
俄羅斯歷任總統顯然也十分重視與友邦關系:俄聯邦首任總統葉利欽和第3任總統梅德韋杰夫的外交首訪國均定于哈薩克斯坦,而現總統普京第一和第三任期外交首訪國均為白俄羅斯。
在歐洲,一些國家的緊密關系更是從領導人首訪當中就能看出。比如,法國和德國近幾任國家領導人一直都恪守著“禮尚往來”的規律:法國前總統奧朗德、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前總理施羅德上任后的首訪國均為對方國家。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和前首相卡梅倫就任后的首訪國也是德國,且二人均在結束對德訪問后立刻前往法國,之間行程緊密、毫無間隙。
日本和韓國國家領導人的首訪國家一般都是美國。韓國前總統樸槿惠、李明博和盧武鉉的外交首秀均在美國。二戰后,美國更是諸多前日本首相首訪的“首選”,如竹下登、海部俊樹、橋本龍太郎和小泉純一郎以及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等。▲ (劉皓然)
環球時報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