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取得豐碩成果后于昨天閉幕。參會陣容相當強大,美日韓也派來了官方代表,這是世界對“一帶一路”倡議整體積極態度的真實反應。印度沒有派官方代表來,印外交部發言人上周六還表示,新德里不可能接受一個“有損印度主權的計劃”。印度大概是這些日子里唯一公開對“一帶一路”展示不贊成姿態的國家。
新德里這樣做,首先要表達的是對中巴經濟走廊的不滿。這一走廊經過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巴都認為自己擁有克什米爾主權,那里爆發過印巴戰爭,目前由雙方分別控制,而中巴陸地聯系不可能繞開巴控克什米爾。中方一直認為克什米爾爭端是印巴之間的事情,中方不介入其中,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主要項目之一,完全是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沒有搬弄是非的政治意涵。
印度處于民族主義的上升期,印度輿論又在對華問題上尤其敏感,人們愿意同中國比較、對照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希望北京積極回應新德里的每一個要求,而且對中巴發展友好合作有成見,總是覺得中巴關系越來越好就是“沖著印度去的”,希望中國疏遠巴基斯坦。
新德里還有人說,中國的倡議也沒提前商量,印度如果被動接受會“沒面子”。當幾乎整個世界都正面響應北京“一帶一路”的倡議時,新德里更像是在“鬧情緒”。很難說印度政府的冷淡姿態有多大成分是做給國內看的,又有多大成分是要向北京施壓。
下面的總結大概是恰如其分的,那就是新德里表示不參與“一帶一路”,并沒有影響北京高峰論壇的氛圍,印度沒有官方代表來,比美日韓都派政府代表來在國際媒體中受到的關注要小得多。另外,新德里更不太可能影響“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范圍內的實際推動情況。
最近兩年中印關系中的老問題未能解決,一些新的問題又浮出水面,后者包括新德里希望中方支持聯合國將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軍”頭目列入制裁名單,支持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等等。印度總是抱怨中方未照它希望的那樣做。
由此看來,印度方面意欲更主動地塑造印中關系,希望中方應該對印度的要求給予特殊關照。或許這樣,才能表明中方對印度的“誠意”,但這顯然不是中印這種量級國家的交往規則。
如果印度視自己為大國,就需習慣它與中國之間存在諸多分歧,并與中方一道積極管控好那些分歧。大國的外交大多是全方位的,兩個大國什么都一致,幾乎不可能。看看中美有多少分歧吧,但兩國關系表現出總體的平穩,新德里應當培養自己這方面的氣度。
中印關系沒有出現嚴重下行的基礎,兩國邊境這些年一直很平靜,這是中印關系最重要的定力所在。兩國都將開展經濟和社會建設放在國家戰略的首要位置,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符合兩國各自的根本利益,北京和新德里因為具體事情齟齬、摩擦,不應被視為將轉向激烈地緣政治競爭的信號。
應當指出,印度有一些能夠影響輿論的人有著淺薄的國家利益分析,他們對地緣政治的理解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傲慢與自卑在他們的身上錯綜交織,他們個人對中國的成見不斷擴散至印度全社會。對他們可能產生的破壞力,中印都應有所警惕,要讓中印關系盡可能少受他們的牽制。▲
環球時報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