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忠亮
[關鍵詞]藝術創作;原則;方法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藝術創作首先來源于生活,也就是要對生活有感觸,對生活有深刻的認識,有獨道的理解。毛主席講藝術與生活的辯證關系時指出,生活是藝術唯一源泉,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但藝術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可以而且應當比實際的生活更高、更典型、更理想。就是說,藝術要求對生活進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從而創造出比現實更美好、更富有詩意、更理想的藝術境界,創造出新時代的意境。
從生活出發作為藝術創作中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創作方法,這種方法揭示人類與藝術的一種現實的依存關系,反映人類的精神訴求。 從生活出發創作出的現實品格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弘揚人文精神的寫照,生活的氣度則是廣闊而浩大的。現實主義作品不但追求作品的真實性,而且也追求表達崇高的感情,使作品能夠與觀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提高人們認識的作用。一個民族的藝術,如果沒有崇高的審美理想,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藝術之林。如何從生活中攫取最能反映時代精神與理想的素材作為母題,體現著藝術家的修養與人文價值,更體現藝術家精神生活的層次。只有從生活中更深的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作品中才會有更強的傳統藝術氣息,藝術作品承續傳統可能以古開新。中國有取之不盡的素材,古老悠久的文化歷史, 中國擁有一方至為廣闊而深厚的社會土壤,這是中國藝術家的寶貴財富。藝術為人民服務,藝術面向13億人民群眾,這是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是一個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優良品格。
從生活出發一定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藝術作品的深層或本質的內涵是人文精神的追求。人文精神是藝術創作的核心,我們說的人文精神是指民族精神,也包含著藝術家的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高層次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和對精神世界的表述。藝術的終極價值是以真善美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而人文精神又是推動藝術終極價值實現的力量源泉。人文精神無論對于民族藝術的發展或藝術家的創造能力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中華民族藝術賴以存在和發展的信念和支撐。我們應該用更高、更遠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視野去關注現實生活。藝術家必須重視在人文精神中洞察、在平凡中挖掘,以獨特的視角反映生活,對社會現象進行文化思考,這樣創作出的作品才會有一種分量與生命的厚重感。不斷地創作出反映民族文化精神與品格,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藝術精品。
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藝術創作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堅持先進文化取得的成果,在技術手段和立意上熟練精思,銳意創新。 所謂“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只有回歸生活才能實現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是創作的根。沒有了根,這座藝術高樓就沒辦法穩定。藝術創作要把生活的積累真實地呈現出來,對生活的積累就是回歸生活的過程。反映時代、感悟生活、關注民生、追求真善美相統一的審美理想。藝術家創作的過程中,不是憑借理性,就是出自感性,而事實上多數是兩者結合的結果。憑借理性就是對生活的觀察和研究,出自感性就是對生活的升華和超越。回歸生活就是要敢于探索,勇于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找到觸及心靈的深度。任何一種文藝創作方法都是適應社會實踐和藝術實踐的需要產生的。實踐證明回歸生活的創作方法就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創作方法。一切藝術創作從本質上來說都是離不開生活,現實主義是人類最基本、最普遍的創作方法。凡是偏重審美關注客觀現實的藝術作品都是來源于生活。
回歸生活要求創作題材和內容上更加廣泛深入,表現現實生活和重大題材在藝術形式、語言手法諸方面的探索上也顯得更為多樣豐富。從歷史高度上對于未來藝術要有前瞻性。開拓發展如何堅守和突破民族精神問題。優秀的藝術作品重視形式美,又總是一其形式達于內美的表現,以期給觀者以精神性的感染。中國經濟的騰飛增強了中國文化藝術的輻射力。國家文化藝術發展的大好形勢為繪畫藝術創作提供了最廣闊的舞臺。
繪畫大師塞尚說:“畫畫并不意味著盲目地去復制現實,它意味著尋找各種關系的和諧”。塞尚說的各種“關系的和諧”就是回歸生活理念在繪畫中的運用,正好比寫生要忠實于自己的內心感受,有意地建構自然的和諧關系。
藝術家在繪畫中表現人類高層次的精神世界,它高于人類的世俗生活和普通欲望之上。藝術作品之所以強調藝術的心靈化,正是因為各種形式的優秀藝術作品,可以滋養人們的心靈,啟迪人們的智慧,升華人們的思想境界,也就向人們展現了一條通往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繪畫作品可以使那些不朽的精神以一種永恒的形式保存下來,人們可以通過它和未來對話,可以告訴未來的人,曾經有人具有這樣的情感并思考過。在繪畫中精神世界的運用也是回歸生活理念的體現,只有回歸生活,精神世界的圖像才能體現在畫面上。馬蒂斯說:“一切藝術家都帶著我們時代的烙印,最偉大的藝術家則是那些印痕最深的藝術家”。最深刻的藝術作品很重要的成份就是從生活中來,又高于生活。油畫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外來的藝術樣式,但同時它也是一種世界性的藝術語言,因此,藝術家能否更好地運用這種藝術語言來準確地表達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表達對生命的感知,就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永恒課題。“油畫的民族化”是一代代藝術家的追求目標,其中一個課題就是在民族精神里找到“形式感”用創新的眼光來思考藝術形式,尋找藝術語言。中國油畫提倡現實主義,現實主義側重于關注現實,注重通過寫實手法來揭示社會的本質,表達畫家對現實的深刻認識。現實主義是代表中國油畫的特色,關注現實、關注形式感、關注藝術語言,但必需用藝術的、真誠面對生活的視線去關注現實。
回歸生活就是將來自生活的真實感情融化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 塑造出融于民族性,時代性和創新性于一爐的當代藝術作品。
(編輯/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