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隨著我國設計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觀設計也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綠色空間的存在已經不單單是被觀賞的對象,更成為了廣大市民群眾緩解緊張情緒、感受舒適境的重要場所。同時,以低碳、節能、環保為設計中心的景觀設計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景觀設計形態的變化使城市景觀設計的功能性更加明顯。針對當前我國景觀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藝術表現形式進行探究,以供業界同行借鑒參考。
關鍵詞:景觀設計;藝術表現;創新;傳統;形式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103-02
進入21世紀,我國迎來了歷史、經濟、藝術、文化蓬勃發展的新時代。而伴隨著我國設計水平的發展,景觀設計也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經濟的迅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需求,對生活環境、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景觀設計師在描繪心中藍圖,挖掘園林文化藝術魅力的同時,對中國傳統園林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大膽借鑒了歐美等國家,極簡主義、形式主義的園林設計手法,以其強烈的個性色彩和視覺沖擊效果,使中國特色的景觀設計走向了國際的舞臺。
一、景觀設計計中的藝術表現形式的價值深度
20世紀60年代以來,現代生態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上的拓展不斷增大。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在景觀設計中,生態設計這一理念的融入并不陌生。在現代城市建設環境的完善中,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表現形式逐漸豐富。城市綠地的功能、生態設計的意義不斷深化,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愿望也更加強烈。
在具體的景觀藝術表現形式上,按照設計領域、設計方法、實施過程的分布,可以分為不同的的表現形式。從設計方法上看,可以分為中式景觀設計、西式園林設計等不同的風格。而從設計創新上看,通過在其中融應用生態學的價值原理,能夠使設計的成果更加顯著,把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融入表現形式中。
從根本上說,景觀設計的藝術表現形式需要進一步滿足人類的需求,從而根據人類生態學的發展歷史,在生存需求、觀賞需求等方面,進行符合自然條件的觀察和探索。人們在關注生活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居住質量,這種存在模式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藝術表現,實現了對景觀設計的更深層次的開拓和深化。
二、景觀設計中的藝術表現形式的設計表現原則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綠色空間的存在不單單是被觀賞的對象,更成為了廣大市民群眾緩解緊張情緒、感受舒適環境的重要場所。在獲得人們廣泛關注的同時,景觀設計中的藝術表現也讓無數設計者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就景觀設計的根本元素而言,一個優秀的景觀設計作品需要遵循以下幾種原則,具體分析如下:
(一)生態植物的觀賞性
在景觀設計中,藝術表現形式的塑造離不開對生態植物的塑造。在自然界中,景觀設計需要遵循生態植物原始的生長規律,在城市環境、綠化設計上進行科學的改造。景觀設計代表著人類智慧的凝聚,在推進生態系統建設的過程中,運用生態植物能夠減少或降低環境污染問題的產生。讓每個人都能生活在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環境中,減少人類環境負面影響,保持生態系統的自凈效果。在景觀設計中,藝術表現形式的塑造需要基于生態植物的觀賞性之上,這樣才能在龐大繁雜的城市生態系統中找準發展定位,呈現出景觀設計的氣候特點、地形地貌、生態要素等。這樣,人們在進行觀賞活動時,才能獲得最佳的藝術享受。設計師要充分注重綠化植被的相互搭配,并根據每一種植物不同的形態,進行合理的資源調配,從而實現“因地制宜”的景觀植物形態。
(二)實施手段的平衡性
園林景觀設計使人們在城市的發展中能夠更加舒適,在良好的綠化環境中,人們可以盡情享受戶外的生活、感受居住環境的美好。通過植物配置、造型設計、顏色調配等實施手法,增進景觀設計藝術中的平衡性,進一步彰顯生態園林設計的藝術價值。同時,對于植物配置而言,每一種植物都具有繁茂的枝葉、在實際的配置中,設計師只有充分利用植物的顏色、形態,才能使生態園林呈現出規律的形態,體現景觀設計中的動態之美、靜態之美,為人民創造出一個更加適宜的園林環境。在景觀設計過程中,人類處于管理者和設計者的角色,所以在具體的實施因素上,主要包含了山水地形、工業建設、綠色植物和水文要素這個幾個部分。這些元素能夠維持景觀設計的運轉,所以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三)綠化功能的多元性
我國景觀設計所具備的功能性是經歷著一定的演變的。在發展初期,景觀設計知識起到了簡單的裝飾、改善生活環境、促進旅游產業、構建美好文化生活和休憩空間的價值功能。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交通綠地、公共綠地、住宅綠地等景觀使綠化設計成為重要的元素。同時,以低碳、節能、環保為設計中心的景觀設計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在公園、學校、住宅等發展形態上,使城市景觀設計的功能性更加明顯。
三、景觀設計中的藝術表現形式存在的問題
盡管景觀設計具備重要的價值,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廣大景觀設計者依然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景觀藝術的表現風格不明
毫無疑問,在當前的景觀藝術中,所呈現的表現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具體的創建風格上,我國景觀藝術的發展和塑造進程較為緩慢,并且呈現出獨特的園林設計風格。與西方景觀藝術不同,當前形勢下的景觀藝術設計呈現尚可、創造不足。很多景觀設計師能實現對大型景觀藝術的模仿,卻不能設計出符合中國文化特點的景觀藝術。復制、模仿得過多,景觀藝術的發展生機也就不夠靈活,個性特點不具有文化代表性。這樣一來,我國景觀藝術的發展就會處于弱勢,難以形成具備潛力的發展空間。
(二)景觀色彩調配較為單一
在景觀設計中,顏色是十分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是,在顏色的設計協調中,很多設計者都忽視了這一元素,過度關于對于景觀構圖的塑造。在顏色的使用上,過多過雜過亂的顏色調配反而不利于景觀藝術的發展,會使人產生煩躁的心理。除此之外,單一的色彩搭配使緊張的空間變得更加緊張,無法增進空間藝術設計的延展性。
(三)景觀可視化體系不完善
在園林設計景觀可視化理念推動下,我國林業可視化的探究邁出了新的步伐。但是在林業可視化的探究中,人們對林業可視化概念的認識還并不充分,對林業資源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一些中高級科研資源上,難以實現景觀計算機專業技術理論和實踐的雙向支撐。
四、景觀設計中的藝術表現形式
(一)變化多端的構成藝術
在景觀設計中,藝術表現形式的首要價值就表現在構成藝術中,構成藝術社景觀設計中不同視覺效果的混合呈現,在具體的構成面積上,可以從“點”“線”“面”這三個方面,進行視覺藝術的重新解構。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點的視覺面積是三者之中最小的一個。點的構成十分常見,小到一朵花,大到一棵樹,都能夠將構成特性中點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點的構成能夠實現連續化、排列化、規整化的發展,實現對綠化帶、草坪帶、景觀帶等線型景觀的呈現。以蘇州園林為例,無論是景觀植物還是建筑造型,都借助于“飛檐翹角”的弧線形式,結合“白墻灰瓦”的矩形直線,同時憑借河流、植被等空間線條,進一步引導線的構成美感。
(二)豐富多彩的植物形態
在植物的具體形態上,顏色和形狀是決定景觀設計效果的兩大因素。首先在植物的顏色中,冷暖色系是景觀顏色設計中需要的重要手法。可見度高、飽和度強、顏色鮮亮的色彩在人們的心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紅色代表熱烈,粉色代表溫馨,橙色代表光明,顏色通過人們的眼折射出不同的效果。而在冷色系的組成顏色中,綠色、藍色為主及其相鄰的顏色能夠增進視覺的冷峻感,例如在南京中山陵的景觀設計中,有藍色和白色構成的建筑映襯在墨綠色的松樹之間。在花卉、綠植的組合上,多采用冷色調的天然制度,在搭配以白色、淡黃的花卉,能夠產生一種莊嚴的感覺。
(三)輔助景觀設計的具體表現
在輔助類景觀設計的表現中,山石、園椅、宣傳欄、建筑物是景觀設計中最為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輔助景觀設計的表現形式也之分重要。尤其是在亭臺、廊架、景墻等建筑物上,設計師必須要抓住建筑物各個景觀之間的關系,來探究構筑物和水體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喬木、灌木等不同景觀物體之間的造景是否協調、地形的鋪設形式是否符合設計理念。其次,景觀設計師要針對高低起伏的地形和空間,設置出不同主題的道路和布景。將具體的道路作為連接的景觀脈絡,或采用蜿蜒曲折的曲線進行設計和直線構成的形式進行分割,增加景觀設計的藝術感覺。在幾何形體的圖案鋪設上,要設法融入良好的人文思想,根據中式園林、美式園林、意式園林等不同的景觀分割,增加游客進行景觀觀賞的趣味性。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景觀設計中,設計者需要進行植物的群體設計。切實貼近生態規劃導向,盡可能地利用本土綠色植物和自然再生設備,大大減少在園林建設中對外地樹種的依賴,在人力、物力上降低不必要的浪費。選擇具有良好適應性能的植物,發揮本土植物在遺傳、生理、形態、環境尚的適應性,滿足生態規劃的發展需求。廣大景觀設計師要更加尊重自然、親近自然,在結合本土特色的基礎上,創新人性化綠地發展模式,讓園林景觀能夠為城市發展增加正能量,更好地服務于自然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 孟凡營,張占軍.淺議中國景觀園林設計發展現狀和趨勢[J].現代園藝,2011,(7).
[2] 阮素華,趙憲桃,段春香,金錢榮.現代園林景觀透視效果圖創作技法研究[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3).
[3] 岳本良,張麗麗.試論現代人居環境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7).
[4] 何春陽.深具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態風光帶園林景觀設計的探索[J].中外建筑,2010,(5).
[責任編輯 劉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