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西勇+薛海濤+郭佳杜
摘 要:陜西接壤我國的西部與中部,是通往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而陜西境內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是秦嶺。陜西省根據當地體育產業的實際發展現狀,明確要體現陜西秦嶺的山地資源優勢,從而推動陜西體育產業的發展。為此,闡述山地體育產業的含義與特點,以及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產業開發及空間布局措施。
關鍵詞:陜西;秦嶺;山地體育;開發;布局
中圖分類號:G80-0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025-02
在陜西省內,秦嶺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庫,也是聯系陜南與關中區域的紐帶,區域位置的特殊性使秦嶺北部和南部表現為異樣的自然資源特點,這導致該范圍具備尤為豐富的山地體育產業業態。為此,需要對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產業的開發以及空間布局進行探究,從而解決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的主導產業、空間分布、優勢產業選擇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優化此范圍的山地體育現狀,最終促進陜西秦嶺區域的山地體育產業的發展。
一、山地體育產業的含義與特點
(一)山地體育產業的含義
近些年來,逐步地興起了依賴于山地資源的狩獵、滑雪、攀巖等體育運動,并且變成人們進行體育競技與休閑的一項關鍵內容,山地體育的興起,有利于發展體育產業。參與山地體育的愛好者在親近自然界、享受運動樂趣、提高生活品質的同時,實現了體育消費需求的增加,從而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山地體育產業并非某種特殊的產業形態,其指的是以山地體育產業資源為中心形成的全面、系統的體育產業形態,即在開發與應用山地體育產業資源的過程中提供山地體育服務與產品。由于是依賴于山地體育資源而整合山地體育產業,因此山地體育資源的市場規律和豐富性決定了山地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及形式。
(二)山地體育產業的特點
1.資源依賴性。山地體育產業能夠與山地體育產業資源互動影響,務必依賴于山地體育產業的自然資源來發展山地體育產業。與此同時,在持續發展的山地體育產業過程中,會有效地整合與應用山地體育產業的自然資源,從而衍生出具備豐富形態與很多類別的其他山地產業體育的自然資源,而山地體育產業也能夠應用這一系列的資源。為此,山地體育產業及其資源互相影響,能夠促進良性的循環形成。
2.業態全面性。山地體育有著全面發展很多個業態的特點。依賴于山地體育產業資源而發展的山地體育產業不但涵蓋山地體育的中心產業,即山地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業、山地體育競技表演業等,而且涵蓋關于山地體育的產業,如山地體育器材設施制造業、山地體育場館業、山地體育旅游業、山地體育會展業等等。為此,山地體育產業有別于山地體育旅游業等有關業態。而山地體育產業全面性的業態之間互相影響、練習密切,能夠使體育產業鏈形成,從而推動產業的全面發展。
3.環境影響性。山地體育產業能夠實現與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的和諧性。山地體育資源所處的環境比較復雜,常常牽涉到植物和動物保護區。為此,開發山地體育產業需要保護生態環境,有重點和有選擇性地建設產業。并且,產業布局會受到山地地貌和地形的影響作用,在兼顧產業開發成本與保護山地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開發山地體育產業的特點是受到自然環境的控制以及受到地貌地形劃分范圍的影響。簡言之,山地體育產業資源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了開發山地體育產業部門的技術經濟。交通環境會影響到山地體育產業的發展。山區是發展山地體育的核心區域,而開發山地體育產業受到交通條件的影響。倘若缺少便捷的交通,那么就難以實現山地體育服務、產品的消費和供給,也就難以使規模化的產業形成。同時,制度環境會影響到山地體育產業的發展。盡管有著豐富的山地資源,可是需要具備良好的制度才可以使資源的優勢形成,從而實現產業效益。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激勵、扶持等,能夠為發展山地體育產業創設優良的制度環境。
4.協同合作性。山地體育產業有著區域協同開發的特點。因為山地自然條件的情況復雜多變,山地體育產業會向很多的行政區域輻射,因此要求聯合多個行政部門協同開發。并且,由于山地體育產業有著多樣化的業態,因此更加要求有關組織機構加強合作,從而一致開發山地體育產業的一系列業態。
二、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產業開發及空間布局措施
(一)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產業開發的整體模式
需要因地制宜,加速山地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有效地發揮自然資源的優勢,大力開發體育產業。開發山地體育產業的整體模式是:依賴于秦嶺山地的體育資源,以秦嶺輻射的范圍作為中心,創建空間布局,輻射較廣范圍的山地體育產業區;對山地體育產業的一系列業態進行有效的整合,根據附近的環境、消費需求、市場發育情況等,實現山地體育產業的發展與豐富。這樣,能夠形成立足于山地體育資源的秦嶺山地體育產業鏈,同各種產業進行聯系,防止鏈條的散亂或斷裂,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輻射區域的擴展,推動地方經濟的迅速發展。
(二)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產業鏈的培育
開發山地體育產業需要涵蓋體育產業牽涉到的一系列業態,有效地兼顧市場規模和資源要素,有重點和有選擇地發展業態,從而使依賴于山地體育產業資源、實現消費需求的山地體育產業整體形成。培育產業鏈是規模化發展山地體育產業的關鍵方式,其指的是有關產業當中的一系列業態通過提供體育服務或者是產品的形式,以創造消費價值或者是實現消費者的需求為目的,結合相應的時空布局和邏輯關系而形成的一種鏈式組織。
以體育的市場價值與經濟作用作為視角來講,山地體育產業中的中心產業是山地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業以及山地體育競技業,而山地體育用品銷售業、山地體育會展業、山地體育旅游業等其他的體育產業屬于相關的產業。當然,山地體育產業的組織會越來越擴展,從而更進一步地豐富產業形態。與此同時,產業的發展組成部分是消費需求與產業組織利潤。山地體育產業提供的服務或者是產品重點實現兩種消費群體:一是專業運動需求,這種消費需求是立足于展示山地體育運動的成績或者是提高山地體育運動競技能力,如建設的皇冠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就是為了實現這種需求。二是大眾群體需求,這種消費需求是立足于感受山地體育活動,如休閑和健身等,例如寶雞太白山旅游登山節。并且,山地體育的產業鏈需要在組合與延伸的基礎上推動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陜西秦嶺的山地體育產業鏈需要立足于秦嶺的山地體育產業資源,提供體育服務和產品,實現大眾群體和專業運動員對山地體育的消費需求,從而為地方創造價值。并且,需要根據制造生產、銷售產品、消費服務的邏輯順序建設一種動態發展、互相影響、上下聯系的鏈條式的動態產業結構。
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產業鏈的一系列業態組成部分是上游與下游的聯系,依賴于山地體育產業資源的上游的體育用品制造業與體育設置器材制造業生產消費資料,從而將運營資料提供給體育用品銷售業、體育場館業。屬于服務消費層次的體育旅游業、體育健身娛樂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會展業、體育培訓服務業等依賴于上游的業態提供更加多樣性的產品和服務。并且,這幾種業態之間互相影響、互動支持、互相促進。處于山地體育產業鏈下游的體育對外貿易業與體育傳媒業屬于延伸的上游體育產業鏈,而有效地統一上游業態跟這兩種業態能夠實現消費需求以及山地體育產業的發展要求。
(三)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產業的空間布局
體育產業的空間布局是對固有的山地體育產業鏈進行有效的整合,連接固有的產業部門,從而使市場激活的一種有效形式。在整合需要開發以及已經開發的山地體育產業部門的基礎上,通過點帶軸的進一步發展,能夠互補產業的優勢,大大地減少開發資源的成本。陜西秦嶺體育產業的空間布局需要立足于渭南、安康、西安等固有的山地體育產業基礎之上,根據交通條件、產業資源的分布情況,有重點地建設六大山地體育產業區域,即商山體育產業區、安康體育產業區、驪山體育產業區、華山體育產業區、終南山體育產業區、太白山體育產業區。其中,商山體育產業區包括商洛所轄的1 區 6 縣,由于該區域具備丹江文化、柞水溶洞、金絲峽等資源,因此適宜重點發展登山和水上運動等體育項目,注重開發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業、體育旅游業,以及開發體育競技表演業和體育培訓服務業;安康體育產業區包括漢陰、石泉等,由于該區域具備天華山瀑布、子午棧道等資源,因此適宜重點開發山地越野、水上漂流等項目,以及發展體育健身娛樂休閑服務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場館業,并且延伸體育對外貿易產業鏈;驪山體育產業區包括臨潼區驪山及北麓,由于該區域具備驪山溫泉、秦唐文化等資源,因此適宜發展體育外貿和體育傳媒業,需要重點開發體育會展業、體育旅游業、體育休閑娛樂業;華山體育產業區包括潼關縣、華陰市等,由于該地具備武俠文化、道教文化、華山資源,因此適宜開發攀巖、探險等體育項目,需要注重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旅游業,以及實現產業鏈的延伸,開發體育場館業和體育用品銷售業;終南山體育產業區包括戶縣、長安等,由于該地具備森林公園和山區,因此適宜發展參與性強的體育運動項目,需要開發體育外貿業和體育傳媒業;太白山體育產業區包括岐山、眉縣等,由于該區域具備民俗文化、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因此適宜發展狩獵、體育競技、探險等體育運動項目,以及開發體育旅游業,實現體育對外貿易業與傳媒業的延伸。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陜西秦嶺山地體育產業整體模式進行開發與產業鏈進行培育,以及對該區域產業空間進行合理布局的基礎上,能夠實現該區域的規模化發展,從而推動陜西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春和.體育學科研究方法的多元融合及關系辨析——基于還原論與復雜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4).
[2] 張學軍,張麗穎.基于DEA的縣市域體育產業競爭力評價[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6,(5).
[3] 林永濤.城市化體育休閑環境的缺失與出路[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