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曉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而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企業常常會遇到無人可用的境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完善,從高校到企業的人才供應鏈不夠流暢。基于此,對基于人才供應鏈的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分析,以期找出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完成人才供應鏈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人才;人才供應鏈;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126-02
一批又一批的計算機專業人士,在每年畢業季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被各大企業吸納。雖然每一年專業人才的數量遠遠高于企業的需求量,但是更多的企業并未真正擁有適合自身發展的計算機人員。假如,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各大高校是一個大的企業,進入該企業的“原材料”就應該是選擇各大高校進行學習的計算機專業人員。那么,所謂的“產成品”,就是真正適合社會企業發展的優秀學生,社會所需要的那種高效能專業人才就因此而來,即人才供應鏈。對這種供應鏈的培養,能針對社會發展需求有效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以求計算機人才能更好地與社會各大企業相適應。
一、人才供應鏈的組成
所謂人才供應鏈,就是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精益思想同樣適用。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其產成品就是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各個企業需求的人才。供應鏈有其自身的主體形式流,分為單向和雙向的,即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三種形式。人才供應鏈類似于這種傳統的供應鏈,它也擁有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這三種形式。
人才供應鏈中的物流是指在人才在供應鏈下的流動性,在此,僅指計算機方面的專業性人才在該供應鏈中的流動性。選擇計算機專業學習的學生,進入各大高校之后,通過在學校特有的教育教學體系下的專業學習,完成相應的學業,進而走向社會,進入不同的企業工作或是自行進行社會深造。
人才供應鏈中的資金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社會各企業在專業人才那里獲取自己的利益,通過向國家納稅的形式將資金進行合理劃分;二是指專業性的人才,為了達到預計未來所得到的利益,自主地提前對學習進行資金的分配。這種供應鏈是以間接形式表現的,它顯然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供應鏈。
人才供應鏈中的信息流是具有雙向性的。其流向是社會各企業把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通過信息傳遞給各大高校,各大高校在接受到各企業的信息之后,對現有的專業人士進行合理調整,并將調整后的要求報送錄取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部門,該部門對其再次進行調整;通過熟悉選取各大高校的學生信息,同樣能為該高校的教育教學模式提供合理的指導方向,從而制定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案,使得社會各企業最終擁有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人才。
二、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第一,人才培養針對性較弱,結構存在缺陷。現如今,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國家在信息化的大發展下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市場需求來說,計算機專業自身發展的結構,人才的素質培養以及就業方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計算機人才市場的需求。眾所周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而計算機人才中的實踐性占據了市場需求的巨大空間。但就目前各大高校對計算機人才的培養狀況來看,相關的信息化實踐性人才是極其缺乏的。
第二,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不夠完善。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是需要專業人才具備相應的行業或領域專業的基礎知識,計算機專業也不例外,尤其是對于軟件開發而言,市場需要的不僅是掌握相應的專業信息技術和過強的理論技能,而且也需要計算機軟件專業人士具備行業領域里豐富的基礎知識。由此,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軟件人員,而且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能有效對新事物做出具體的專業反應,進而推動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合理應用,促進其有效發展。然而,與此要求相悖的卻是在計算機專業領域里,那些綜合素質不達標,專業知識欠缺的求職者比比皆是,這誠然是不利于軟件技術的有效發展的。
第三,社會對計算機專業認識不足。隨著計算機普遍的使用狀況,社會對此專業性人才的需求已經走向低潮。由于人們日常生活對計算機的需求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專業學者不再是計算機領域的新鮮人士,他們的優勢顯然受到沖擊,一些使用計算機的非專業人士,其水平甚至超過更專業的計算機人員。在這樣的情況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們,已然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該局面的形成直接影響了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錄取率。但是,在一些名列前茅的高校面前,這并不會使其受到很大影響,而那些非名牌院校,對計算機人才的培養將受到沉重的打擊。
三、基于人才供應鏈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社會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有著嚴格的標準,這個標準是具體的、客觀的。高校對人才培養的模式成為教育教學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并且對專業知識的劃分掌握以及對知識結構的掌握,都是十分重要的。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需要有適合其未來發展方向的教育教學模式,并且體現在教育模式當中。而在對知識結構的掌握中,則注重的是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從學生個人和社會兩方面的發展來進行指導。對于個人而言,掌握強硬的專業技術水平是不斷提高自己的重要選擇,這不僅是對個人專業知識的考驗,更是對個人綜合能力素質的考驗;對于社會而言,學生未來的就業更應該具有明確的方向,專業知識的運用是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其關注的主要問題。對于現金社會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更需要其具有創新力,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完美結合已經成為綜合專業素質高標準的要求。專業的發展有其各自的方向,過強的專業知識,對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大的意義。
“研究型人才”是指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掌握,這類人才一般具備很強的理論知識,并且對計算機專業的發展前景有一定的了解,計算機科學這一學科就是從這類人當中培養而來。“工程型人才”是指能將計算機的各種軟件應用到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計算機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工程等。“應用型人才”是指對計算機技術的合理運用,比如對信息技術的處理,對圖形即圖像的處理,對計算機輔助設備以及電子商務的應用,對信息系統的管理等。
(二)高校與用人企業攜手培養專業人才
為了使人才供應鏈能夠穩步的發展下去,各大高校不僅要同社會各企業保持有效的針對性合作,而且要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的改正。以期使人才達到定向發展。各大高校根據社會各企業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模式,并對學生進行專項輔導,這一大批學生畢業之后就走進相應的社會企業進行工作,這樣的方式,就是人才的定向發展。目前,國內為緩解就業壓力,已經采取了這種人才定向發展的模式,如在一些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一些民辦院校內,就已經使用這樣的發展方式,比如青島海爾職業技術學院以及吉利大學等。
社會各企業通過各大高校使其對學生進行定向教育的模式屬于企業對外的介入模式。社會各企業對外介入的模式僅有一部分是學生在各大高校內完成,而另一部分則是從該企業完成,這就有效地使得學生的專業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當中,為達到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社會企業并不能知曉計算機專業人才在進行了本企業另一部分的學習之后是否愿意繼續留在本企業,于是,社會各企業對新的專業人才的再培養有了相應的阻礙。這時,人才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使得社會各企業與各高校之間的顧慮大大降低,進而,人才供應鏈的發展進一步得到了細化。
(三)高校完善人才供應鏈,結合生源地進行人才培養
各大高校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來源于生源地,這兩者的配合程度決定了人才供應鏈的優質程度,好的生源對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方向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各大高校為擴大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數量,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招生。要達到預期培養人才數量的目的,就要做好計算機專業各方面發展的宣傳工作,包括計算機未來發展的方向、計算機對人們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影響、計算機在現實生活中的有效應用等,使計算機專業人才深刻感知學習的重要性,進而選擇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習,這對人才供應鏈的有效發展又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四)高校與其他社會資源進行合作培養
社會各企業最終需要的是綜合素質過強的人才。學生在高校進行學習的同時,更應該注重自身的發展,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接觸實踐的經歷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生在學習當中,可以借鑒人才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不斷的向既定目標前進。各大高校、學生以及人才供應鏈之間就有著必然的聯系。
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家庭應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不斷鼓勵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認可,各大高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和家庭之間進行有效的學習交流及溝通,作為家庭一方,應該盡量地為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保障學習資源,比如實踐機會和對學習中所需設備的經濟支持等。
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各大高校所處地區的影響。各大高校的外部環境直接影響到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衣食住行,擁有一個方便優質的學習環境,是各大高校應該具備的條件。比如健康的飲食環境、安靜的休息區域、便捷的交通設施以及適當的娛樂場所,都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四、結語
專業人才的培養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社會的發展和支持,計算機專業人才要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就必須形成有效的人才供應鏈。并且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要結合社會資源,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來培養符合經濟發展的創新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穎.中高職銜接視角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電子世界,2013,(24).
[2] 唐金鵬.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3,(7).
[3] 李波.輔導員培養計劃之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的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6).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