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芬
摘 要:本文針對臺區線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給予實時整治措施,以確保臺區正常供電。本文試對臺區實時線損的出現原因進行簡單介紹,并總結相應的整治方法。
關鍵詞:臺區線損;整治工作;整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7-0123-01
1 臺區線損概念及類別
1.1 臺區線損概念
在電力設施等系統的結構中,臺區的概念是指變壓器的服務范圍或者服務的區域,其從屬于電力經濟運行管理的專業性名詞。臺區的線損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公共的配變電區域內的線損情況進行統一的整理、分析、掌控的管理方式,臺區線損管理還有另一種稱呼,即分臺區的管理,分臺區管理是線損的四分管理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1.2 臺區線損類別
(1)統計線損。(2)理論線損。(3)經濟線損。(4)定額線損。
1.3 臺區線損影響因素
(1)配網結構和技術的影響,其中包括的有供電方式、電壓的質量、供電的半徑、負荷的分布等。(2)工作中設備狀態的影響:主要包括線路的型號、變壓器的基本性能、低壓線路的截面、無功的補償裝置和儲備的空間、考核的計量表、客戶計算設備的概況等。(3)設備的運行方式的影響:分為單臺變壓器獨立運作的方式、雙臺或者是多臺變壓器主要設備的運轉方式、雙臺或者多套變壓器同時運轉的方式、兩臺或者多臺變壓器相互結合運轉的基本方式。(4)營銷管理的影響:主要包括客戶之間的變量關系、抄表的手段;抄表的時間、用戶是否按照用電的標準使用電力;電表的統計故障、自用電、統計的手段等[1]。
2 線損表現及其成因分析
2.1 相鄰臺區在線損率上呈互補表現
這種線損現象主要發生于臺區技改之后的新增變壓器上。由于技改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沿著一定的方向逐步進行整改,因此基層供電公司難以全面掌握變電器與戶表的具體狀況,大部分城鎮臺區是將低壓線路鋪設在地下的,其走向相對隱秘;而老臺區的舊電纜通常未掛有標識牌或標識牌沒有及時更新,在新增變電器時便難以實現配電變壓器與用戶電表之間隸屬關系的清晰區分,一旦進行臺區變更,便有可能導致電路配比錯誤,出現線損問題。
2.2 在某一時段同一臺區出現了較大幅度的線損率變化
這種線損現象主要源于抄表質量低下,一般是少數抄表員沒有于規定的抄表時間在現場抄表,或是拜托不懂電表的人前去現場代抄,或是沒有親臨現場,只是對電表可能的讀數進行估抄,這無疑會導致漏抄或錯抄等問題的出現,此外,抄表員應該每次均按照相同的順序抄表,公用變壓器的低壓側總表與對應的分表應該保持抄表時間一致、抄表結果相同,若沒有做好上述工作,便會導致在某一時段同一臺區出現了較大幅度的線損率變化。
2.3 臺區在線損率上較高,在功率上則較低
目前,我國供電企業在管理體制與理念認知上仍處于較為粗放的狀態,臺區沒有注重無功補償與無功就地平衡,線路因無功功率過高而發生高損耗現象。以江西省某供電公司為例,僅2016年一年全縣低壓電網便出現了31.8%的損耗。而國家經過多年的用電實踐、結合電工理論進行分析,發現提高功率因素可以實現臺區線損的有效降低。
3 臺區線損整治方法
3.1 相鄰臺區線損互補
首先,可以基于營銷系統信息對電纜信息與用戶信息進行核對,其次,可以通過技術采樣來及時發掘線損問題所在;最后,要做好用戶原有信息的及時更新。若線纜在老街區,其走向不夠明確,可以借助用戶識別儀進行住戶核對,如此可以糾正舊戶表與舊變電器的錯誤信息。如果情況嚴重,還可通過拉電操作來識別,但因對用戶用電有較大影響,因此除非必要并不推薦使用此方法。
3.2 臺區內某時間線損率有大變化
在以往之前,用戶用電量多少,都是需要抄表員親自到用戶家中做出記錄。然而,往往會因為抄表員抄表或是在數據錄入過程中,有遺漏或是錯誤問題出現,從而對線損率計算造成影響。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可以借助智能電表,來對以往抄表員所負責的范圍,做到全部覆蓋,利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進行電表示數的采集,減少人工抄表造成的誤差。同時要求抄表員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到戶對智能表進行現場與采集系統示數的比對工作,確保電表的準確性,對有故障的智能表及時進行更換處理[2]。
3.3 臺區線損率高但功率低
可以通過就地平衡降損方法來降低低壓無功損耗,簡單地說,可以在配電變壓器的低壓側或低壓電路的負荷集中處安裝補償用的電容器,也可以使用電動機進行就地隨機補償。
3.4 臺區線損短時間出現較大變化
若線損率短時間內大幅度增加,查看是否存在抄表不到位、三相不平衡、臨時緊急用電等狀況;若線損短時間內大幅度降低,查看是否存在囤積電量進入或臨時追補電量等狀況。若均不是上述原因,則可檢查總表、戶表與TA運行狀態,明確其是否發生故障。若有,則應加強管理與維護,及時排除各項故障。
4 結語
臺區線損是無可避免的,電力企業只能通過開展整治工作來降低線損率,維持供電、配電的正常運行,本文通過對常見的線損現象及其原因分析,總結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予以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參考。
參考文獻
[1]梁惠英.淺析農電線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4):127-128.
[2]陳美晶.供電所線損降損措施管理[J].科技風,2014(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