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姆嘿姆
詹姆斯·麥卡沃伊,人送外號“一美”,雖然1979年的誕生年份早就被歸入了“中年人”的行列,但電影里的一美卻還是那么鮮肉,那么美——而且,那么會演戲!
在沙馬蘭的新片《分裂》里,一美成了最大的看點。初初登場,他是文質彬彬、光頭、戴著黑框眼鏡的大帥哥——1分鐘后就把車后座的兩個陌生女孩暈翻了——不是靠魅力,是靠的蒙汗藥。5秒鐘后,他又把鄰座的女孩也毒暈,三個女孩通通被關進了密室。
好吧,正當你以為一美這一次的人設是個變態殺人魔的時候,一個穿著紅毛衣的身影出現在密室門口,女孩們以為來了救兵,大聲呼救,可當紅毛衣走進屋子的時候,所有人都閉嘴了,一臉的WTF。因為眼前站著的還是光頭一美,只不過畫上濃妝,換了女性化的衣服。
此后,這部電影的進程其實可以概括為“一美又來了!”每次出現,他不單只會換一套服裝,還會換一整套人設:有風度翩翩的Barry,有患強迫癥的Dennis,有女性化的Patricia,有9歲男孩Hedweig,有弱不禁風的Kevin,還有喜歡歷史的Jade,他還會經常以Kevin的身份出現在心理醫生面前,談論自己很可能還有一種新的人格正在生成……
正當你以為這是個和《致命ID》相似的“我有七八重人格”式心理驚悚片時,從密室里逃出來的一個女孩,打開了一美的電腦。桌面上有23個視頻文件,文件名分別是:1_Barry,2_Jade,3_Onwell……22_Ian,23_Mr. Prichard。加上正在生成的人格,這一次,一美一人粉飾24角!
雖然電影里真正呈現的只有8種角色,也足以讓一美收下觀眾的膝蓋。以往一人分飾多個角色,怎么都要服裝妝發突變來造勢,可是一美難就難在——從頭到尾他都是光頭,從發型上塑造新角色已經不可能。呈現出的8個人格里只有一個是女性,也讓化妝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而7個男性角色的服裝,你懂的,男人的衣服都差不多,頂多分一分正裝和休閑。最后,一美就硬是靠表情,靠氣質,甚至靠眼神,完成了8個角色的轉換。據說臉盲的人常會根據服裝和發型來分辨人物,假如一個臉盲的觀眾看到了《分裂》,很有可能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只有一個主演吧。
一美是最大的看點,卻也是唯一的看點。出生于印度,成長在美國費城的M.奈特·沙馬蘭是個一以貫之的導演,他的片子好像永遠都在追求同一件事:反轉。當年的成名作《第六感》反轉大成特成,成就了沙馬蘭的好萊塢地位,后來的《天兆》《水中女妖》《神秘村》,雖然口碑屢戰屢敗,總還算是保留了個人風格,起碼鏡頭美如畫。再后來,當這種追求變得像執念一樣深重的時候,沙馬蘭就flop成了金酸莓獎的常客。最近幾年,他和威爾·史密斯父子合作的《重返地球》曾經在中國公映,從口碑到票房都比較慘淡。
在《分裂》里,沙馬蘭還想通過反轉講述一個“家庭會傷人”的故事:不正常的家庭把一個正常的孩子逼得外強中干,逼得從意念里生出銅身鐵臂24重人格來抵抗世間萬惡,好像一個人站出去,就是一支隊伍,但結果總是慘淡地淪為一個都市傳奇——貶義的。
電影結尾,當人們坐在快餐店里議論這個囚禁3個女孩的變態時,他們又想起了多年前的那個都市傳奇——叫什么來著?他們問。
“玻璃先生。”坐在角落里的男人回過頭說。鏡頭一掃,出現了本片最大的彩蛋——布魯斯·威利斯。2000年的沙馬蘭電影《不死劫》里,塞繆爾·杰克遜飾演的正是“玻璃先生”,而威利斯則是孱弱的他四處尋覓的“不死真身”。當年的都市傳奇沒有消散,甚至還出現了續集——我猜,沙馬蘭接下來就會組團拍一個“復仇者聯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