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當自行車遇上“互聯網+”,成就了如今火遍各大城市的共享單車,各路資金的瘋狂涌入也讓共享單車開始了跨越式的野蠻大擴張。然而,在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其使用背后關于押金以及盈利模式的討論成為了廣為熱議的話題。究竟是共享單車還是“金融”單車?共享單車正面臨著多重金融風險的考問。
驚人的吸納資金“小銀行”
數目不等的押金和充值金額,為共享單車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在不斷增長的龐大用戶群體之下,共享單車究竟沉淀了多少資金?
由于共享單車有制造和維護成本,幾乎所有共享單車平臺都會向用戶收取數額不等的押金,來約束用戶行為,摩拜單車押金299元、ofo和小藍都是99元、優拜298元、小鳴199元……根據ofo最新公布的數據,其用戶量已達3000萬。摩拜單車官方數據表明,其用戶量在去年底已超千萬,以此用戶量粗略估算,兩家公司僅押金存量都達到近30億元。盡管為了爭奪市場制造影響力,這兩家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共享單車公司的數據不免有注水之嫌,但是隨著用戶規模的增長,實際沉淀下來的押金規模不容小覷。
有專家表示,如果把摩拜、ofo的單車比作銀行網點的話,其1000多萬家網點就可募集資金這比眾多國有銀行厲害多了。沉淀下來如此大的資金量已經堪比一家小型銀行,同時這筆押金對用戶來說只有較小的挪動需求,且加入共享行列的用戶仍在不斷擴展,行業存款還在不斷增加——這是最經典的互聯網金融的玩法。
這個龐大的資金池如果投入金融市場,每年也將產生數億元的不菲利潤,這個許多大型企業追求的目標,而摩拜和ofo通過鋪設單車即可輕松收入囊中。這也許是共享單車直接引來眾多投資者的加入,讓其在2016年整體低迷的資本市場異軍突起,與直播成為年度兩大投資熱點的重要動因。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現在,用戶與單車公司不再只是簡單的一對一交易,而是一對多的交易模式,“一旦變成了一對多的交易模式,收取押金就會形成資金池,擁有金融屬性。”由于很多用戶在一次使用后不發起退還押金的請求,這會造成押金沉淀在單車提供者手中,沉淀得多了,就可能引發“變相募集或占有資金”的嫌疑。
押金去哪兒?
共享單車沉淀的押金、余額形成的巨大的“資金池”,讓人們不能不對其資金流向產生質疑。
曾有業內人士根據各大單車公司披露的信息分析表示,ofo單車每天每輛約5-19元收入,需要1-2個月才能收回單車成本;摩拜單車每天每輛約6元收入,需要約10個月能收回單車成本。劉春彥老師也曾表示,根據共享單車的經營模式去看,“單車公司很有可能會將押金和余額進行其他的用途,發工資、投資單車等”。
目前在市場上,確有單車公司用押金另作投資的傳聞,也有將押金用作平臺運營費用的消息,但這些均無法得到證實。而各大單車公司對押金的流向和實際用途都語焉不詳。在不透明的情況下,人們不免會產生聯想,已經有人猜測,巨額押金的理財收益,或許才是共享單車的盈利的基礎。
此外,關于共享單車押金、余額難退的報道也不時見諸報端。據悉,上海市消保委接到的相關投訴量激增,今年截至3月初,已接到463起,投訴量已超去年全年。
如果說余額的性質相當于預付款,是公司的收益,無需向用戶說明如何使用以及資金去向,押金卻是用戶的錢,并不歸單車公司所有,押金的去向更備受關注。
摩拜單車方面曾有負責人表示,收取的押金存放于摩拜單車單獨設立的銀行賬戶中,交由第三方監管,與公司的運營資金是分開的。“摩拜單車承諾用戶的押金隨時可退,所以公司對這筆錢保證能夠隨時存進、取出,不會用作固定資產投資。” 優拜單車創始人兼CEO余熠也聲明,優拜單車押金將完全由第三方監管,確保不被挪作他用。
然而前不久,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對摩拜單車CEO王曉峰進行了一次專訪,詢問押金去哪兒了?王曉峰解釋了為什么收押金、為什么是299元,而對于葉檀反復追問的押金用途問題,卻始終王顧左右,未作正面回應,最終的回答是“甩鍋”給招行——“去問招商銀行。”
近日,ofo小黃車宣布與中信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共享單車+金融服務的創新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押金托管、支付結算、跨境金融、資金托管、授信支持、市場營銷等。不少人認為ofo、中信本次合作的核心,在于消除外界對共享單車行業巨額押金的質疑,即ofo將用戶押金托管在中信銀行,類似于摩拜和招商銀行的押金監管模式。
然而,在缺少政府層面的監管情況下,這種商業性質的監管是否能打消人們的疑慮,仍然還要打上個問號。
法律監管必須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且不論押金到底的去向,在法律人士看來,共享單車的押金模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律師表示,共享單車在現有的押金模式下,確實可能存在一些法律問題。主要涉及到的問題包括:第一,押金規則可能被認定為格式條款、霸王條款;第二,注冊用戶未租賃使用單車期間,平臺對“押金”的占有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第三,出租方與使用方未約定押金孳息歸屬情形時的孳息歸屬。
在目前越做越大的共享單車生意,對于押金的監管,一方面為了防止平臺跑路、押金無處索要或由于特殊情況而出現兌付危機,另一方面也為了規范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對此,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監管機構要求業者對押金設立專用賬戶,并接受第三方監管,防止押金被挪作他用。另外,在退還時間上,也作硬性規定,7日內必須退還。畢竟,共享單車這生意可越做越大,而且這押金可不少,還有數千萬用戶。
劉春彥表示,共享單車企業收取押金、余額,如果將其用于其他經營,可能面臨風險,一旦經營失敗,那么就會給消費者造成巨額損失。而那些聲稱不退還用戶余額的單車公司,更是涉嫌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黃少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在法律上并沒有一個“押金”的術語,“那么這個押金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規避和約束風險發生的預付款,例如車子壞了,造成違規的行為。” 黃少卿表示,充值不具備強制性,但押金是“一對多”的強制性的模式,即一輛單車可能收取了多個用戶的押金,這就相當于一種融資行為,“共享”就有金融屬性。但這些共享單車公司在形成了資金的集中的同時,又不具備從事相關金融業務的資質,對于這樣的行為,就急需一些監管政策來約束它們。
央視財經節目此前就以“押金不能直接退還,數億款項缺監管”為題進行報道,新華社也有《錢去哪兒了?有無風險?如何監管?——三問數十億元共享單車“資金池”》的報道。可見,共享單車押金的問題已經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據悉,相應的政府層面的監管措施也很快就要出來。
今年1月13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自4月17日起,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由央行監管,支付機構不得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據了解,該賬戶資金暫不計付利息。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宏民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共享單車這種押金和余額性質和第三方支付很像。現在央行已經對支付寶余額采取措施,統一放在商業銀行進行監管,也明確不再付利息,對備付金賬戶的管理也越來越加強。“這個政策是現成的,也很成熟,我覺得針對共享單車的資金監管政策很快就會推出。”
信用模式逼退押金
3月16日,ofo宣布與芝麻信用達成戰略合作,將開啟共享單車的信用免押模式。凡上海地區ofo的用戶,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無需交納99元押金,即可享受ofo的騎行服務。這意味著,共享單車的龍頭企業ofo將嘗試告別“押金模式”,推行“信用模式”。
此前首家引入免押金機制的永安行,盡管匆匆退出了與芝麻信用的合作單飛,但其董事長孫繼勝也曾表示,“真正的共享單車就不該收押金,收押金的共享單車都是偽共享經濟!”
“那些損壞或者盜竊單車的用戶,不僅僅是被平臺懲罰,而有可能影響其未來的金融信用服務,例如限制其消費信貸、乘坐飛機、高鐵等,那么就會帶來更有力的制衡。”孫繼勝說,免押金模式不僅利于單車行業告別惡性競爭,有助于行業健康發展,而且有利于信用社會的建設。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也表示,芝麻信用希望通過信用讓單車出行更便利、更綠色,并助力信用城市的建設。
對此,法律專家提議共享單車行業成立“反押金聯盟”,并呼吁更多機構加入,通過信用方式消滅押金,以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
“免押金消費體驗遠遠優于押金模式,只要市場部分商家采取免押金,必須產生良幣驅逐劣幣效果,最終推動整體市場服務升極。”大成律師事務所胡銘律師說。在胡銘看來,押金是上個世紀的產物,押金的收取是在信用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產生的權宜之計,是落后且不合時宜的,隨著數字信用時代的到來,押金消失是必然趨勢。芝信信用甚至預測,10年后,中國所有城市都將成為信用城市。
螞蟻金服透露,芝麻信用目前和永安行、優拜、騎唄、小藍、OFO、funbike、一步、北京市公共自行車有合作。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宏民判斷,如果央行介入監管,共享單車公司不能挪用押金,沒有利息,不能產生收益,那還要押金何用?收取押金這條路很快會走到盡頭。他認為,共享單車以后可能會大概變成兩種經營模式,一種就是免押金,搞“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模式,利用消費者人群進行廣告等增值服務,以其他的方式賺錢;還有一種就是交會員費的模式,年交或者包月,期限內隨便騎,到年底錢就是商家的,就像健身房的模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