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東輝
摘 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根據不同經濟發展時期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往往會制定出相應激勵科技創新活動的相關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對于促進我國科學創新、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對于企業而言,更是如此。現階段,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政策體系。但是,這些政策在構建以及實施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以及相關企業的發展。鑒于此,結合現階段國內外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的實際發展情況,提出相關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相關策略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179-02
引言
由于政策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發揮著十分積極意義,國內外學者都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科技創新政策在現階段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二是政策評估方面的研究;三是創新主體政策方面的研究;四是國家其他政策的提出。以上學者對于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具有十分關鍵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從某一角度出發,并沒有關于經濟、企業等方面的內容。如何進行這一方面政策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指導意義。
一、國外科技創新相關政策的實施
(一)美國相關政策的實施
在美國,這些政策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國家盡一切的可能讓企業成為科學技術創新以及科學成果產業化的主體,國美各個州的政府在進行這一方面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都會重視對企業與教育機構進行一定的支持。尤其是美國實行的是市場經濟體制,自主創新是其發展戰略,通過這一方法可以有效幫助相關企業進行利潤的壟斷,不斷推進新興產業的發展。現階段,美國不僅僅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同時,還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采用綜合扶持經濟發展的手段,進行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
(二)歐盟相關政策的實施
在技術創新方面,歐盟國家主要實行以下三個方法:一是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歐盟國家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他們都致力于專利體系的改進,讓這一體系更加便捷、高效。此外,還進一步降低專利費用,盡可能地采用各種方法為企業、大學等機構提供相關咨詢服務。二是大大提高創新項目審批的效率。同時,為了更好地支持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成員國還進一步簡化企業申請相關資助手續。三是進行風險資本市場的管理。鼓勵各個基金機構對于科技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對于歐美國家而言,他們不僅僅有系統化、可操作程度高的政策系統,同時,這些政策體系之間能夠相互聯系,相互支持,對于這些國家企業以及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構建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的相關策略的提出
面對現階段我國企業、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科技創新政策的構建不僅僅要貫徹落實我國各項會議的精神,同時還要根據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企業之間的關系,采用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政策體系構建。由于現階段我國各項政策均處于初級階段,因此,要重視這些政策的深入探討。在此,結合現階段國內外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相關策略的提出,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進一步完善創新動力機制
在進行創新動力機制完善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市場之間的關系是重點。對于具有創新潛力以及創新資金投入比較高的企業,政府財政部門應該重視其企業所需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關鍵技術資金方面的扶持。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對基礎設置、相應企業公共平臺的投資力度,根據企業以及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進一步完善相應新技術、新企業模式以及新經營模式的準入標準,積極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不斷促進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二)重點發揮政策合力作用
在進行政策合力作用發揮的過程中,政策配套與協同時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政府要積極加強各方面的政策協同,形成具有相同目標、各部門共同努力的政策配合模式,為創新政策的實施提供一定的保障。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中央與政府之間的政策配合,從中央到地方,為各個行業的企業發展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積極鼓勵這些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并將創新成果應用到產業生產過程中去,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
(三)以企業為創新主體
要想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水平,首先就要進行以企業創新為主體的導向模式的構建。現階段我國主要還是以國家投入創新為主,這一模式無法全面帶動科技創新的發展,因此,要積極進行轉變,應該以普惠政策為主,重點扶持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發展。同時,要進行相應經濟市場發展環境的構建,根據現階段各個行業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重視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完善。進一步加強產業與科研的相互結合,引導企業進行各種創新元素的引進,讓企業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四)加強需求面的政策引導
在這一方面,政府要積極建設與國際接軌的采購制度,不斷提高政府采購方面對于創新技術方面的支持。例如,可以不斷完善節能減排等各種標準的執行力度,在此背景下,進行科技技術的創新以及推廣。對于有利于社會人們的創新產品以及相應的技術,政府可以根據其實際研發以及消費情況,給予一定程度上的價格補貼、消費者補貼,不斷降低這一類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以及成本。此外,還要重視檢驗檢測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提高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效率,不斷簡化其檢驗手續,節省一定的時間,提高整體科技創新水平。
(五)完善企業人才引進政策
首先,要重視教育體制改革方面的工作推進。重視各大院校課程的創新改革,各大院校要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盡快建立結構合理、現代化的教育方式,為社會、為企業輸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其次,要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同時,還積極構建科研開發人員流動的環境。政府要重點扶持多層次、多種類的人才市場的發展,為相應企業人才的供應提供一定的保障。最后,政府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利用相應的政策形成向知識、技術以及管理傾斜的分配制度,通過這些政策實施,不僅僅能夠引導人才進行積極創新,同時,還能夠鼓勵人們進行創新創業。企業還可以采用技術入股、管理能力入股等方法,進行高層次人才的激勵,采用這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形成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
(六)加強創新政策的包容性
首先,要重視企業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擴大各個地方企業的覆蓋面,為農村或是處于偏遠地區創新企業的政策支持,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以及公共服務。積極推廣相關民生領域低成本的科技創新,并讓這些科技成果逐漸惠及到低收入人們。對于企業,還是可以針對新科技相關問題,進行技能培訓,進一步普及科技成果,在扶持企業發展的同時,更好地為人們提供生活便利。
(七)重視政策數據基礎設施
通過分析發現,現階段我國大量關于科技創新方面的議題缺乏豐富的數據基礎,這導致大部分政策決策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因此,要重視對國際政策實踐方面數據、以及企業相應案例的收集,進行數據庫的建設。針對其中重點的議題,例如中小企業創新等,采集準確、真實、適用和具體的原始信息和數據,建設事實型專題數據庫;加強創新調查,推動數據集成,形成綜合性數據庫。
(八)促進決策信息多元化
在進行科技創新相關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要重視相關政策研究共同體的建設,通過這一建設,可以進一步提高決策信息的多元化水平。例如,政府以及企業可以重點支持相關學會以及機構的發展,重點進行一些高水平科技創新政策智庫 的發展,為現階段企業科技創新政策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還應該積極推進相關學科的研究,不斷加強科技創新領域國際交流的發展,進一步完善相應決策咨詢機制,通過相應會議的召開,進行政策決策水平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進行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的構建對于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這些政策在構建以及實施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以及相關企業的發展。在此,結合現階段科技創新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進一步完善創新動力機制、重點發揮政策合力作用、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加強需求面的政策引導以及完善企業人才引進政策等策略的提出,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蔣鐵柱,楊亞琴.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政策支持體系——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科技創新模式比較[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11,(21):5-14.
[2] 蔣選,劉皇,李秀婷.創新系統視角下創新政策效應研究——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11):40-50.
[3]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選題研究中心,王佳寧,盛朝迅.重點領域改革節點研判:供給側與需求側[J].改革,2016,(17):35-51.
[4] 王玉民,劉海波,靳宗振,梁立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22):1-12.
[5] 牛彥紹.基于平衡記分卡的科技創新企業稅收政策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構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17):45-48.
[6] 王幫俊,王冬.區域產業創新體系的構建及相關政策機制和制度支持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1,(11):50-52.
[7] 周海濤,林映華.政府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市場主導型政策構建研究——基于“市場需求—能力供給—環境制度”結構框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17):3-16.
[8] 李欣,余貞利,劉尚希,等.中央地方科技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21):3-31.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