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
摘 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產運營這一環節早已成為企業的利潤增長點。基于供應鏈的生產策劃管理,通過流程驅動、有效的數據分析、科學的全供應鏈績效管理及策略性的集中生產運營引入,實現生產效率最大化。該生產策略模式,能夠有效推動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關鍵詞:供應鏈;生產物料品類管理;供應鏈績效管理;集采模式;集中式戰略生產運營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7-0204-01
1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供應鏈現狀
(1)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的整個供應鏈設計還處于初級階段,有的甚至還沒有完成供應鏈的基本構建。無論是企業內部因素還是前后端的輸入輸出均存在信息傳遞失真,流程銜接不暢等問題,包括供應鏈的全流程梳理優化、生產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及生產作業開展標準化等多個方面,都對當前的專業化生產和企業發展構成一定的障礙。(2)整個生產體系的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生產運營戰略的制定,大部分中小企業在這一板塊的規劃還處于入門的階段。雖然有了基本的數據收集硬件環境和途徑,有了初步的物料品類管理概念,也開始摸索構建相應的各部門或職能工作團隊,但是當前可能缺失比較重要的一環——對于當前物料品類的動態評估。(3)很多企業沒有動態的對新增或可能新增的物料品類需求做出有效的關注和反應,等需求近在眼前,才十分倉促的啟動供應鏈評估及生產組織。平時不能從容有效的整理需求信息,對物料品類的行業信息、價格水平、銷售實際需求及物料品類的未來趨勢評估不充分或太倉促,導致了生產管理的整體工作全面被動和效率低下;企業無法根據實際經營戰略的需要,生搬硬套一些生產模型和運作模式,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實際起作用的還是老一套的方式,總之是無法很好的契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2 企業生產物料品類管理是生產運營管理的基礎
(1)在生產運營這個層面,我們有一些基礎工作需要做,按照大部分企業都是從物料品類管理這一維度來構建生產管理體系來說,物料品類的動態管理是能夠有效牽引我們開展生產戰略管理的相關工作的。(2)通過數據的分析,依托于跨部門跨職能供應團隊的工作開展,對企業已有物料品類或新增的物料品類的供應及質量數據進行動態分析,可以很清晰的識別出企業當前資源存在的問題。(3)通過問題的分析,可以整理出必要的物料品類需求清單,那么生產運營物資供應管理工作開展的目標就產生了。依托于企業完善的供應鏈管理流程,完全可以很好的識別出制約了生產運營執行效率的因素,然后通過整個團隊的力量去推動優化和完善。(4)從外部因素來講,也可以相對清晰的整理出實際需要的供應資源,然后通過對相應行業的了解和分析,就可以基本鎖定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目標或潛在供應資源了。(5)有效的物料品類管理不論是在生產的選擇標準制定還是生產計劃排程體系的建立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3 供應鏈績效管理的優化和完善提升生產運營活動
對于當前國內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更多的生產運營績效評價可能也還在摸索階段,雖然在績效評價層面,有必要的生產緊急程度分級、生產月度和年度完成機制,但是從績效的有效性、對供應鏈的改善牽引作用來說,實際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可以說更多的還是流于表面和形式。如何更好的發揮生產運營日常考核和月度年度評價在生產運營活動中的作用可能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試圖從兩個方向進行思考[1]。
(1)根據企業生產實際的物料品類差異化來制定差異化的生產運營考評機制,雖然可能存在一個供應鏈上游同時進行多個物料品類的供應,但這并不影響整個物料品類維度的物料管控策略制定,差異化的制定生產運營策略能最大程度反應每個物料品類對應供應資源的實際狀況,供應鏈上游的改進與否,也能直觀反映出來,幫助企業修正物料品類層面管控策略的優化更新,從而產生最貼近實際的供應資源需求,觸發生產運營的尋源工作。(2)很多企業當前供應鏈上游的績效管理還停留在”控制”這一層面,甲方思維很容易將供應鏈上游放在生產運營方的對立面,很難產生雙贏的合作機制,也缺少了構建與公司相適應的產品試驗和研發能力的機會。可以說不論是從當前很多中小企業的信息系統構建來說還是從市場信息有限共享來說,對供應鏈上游還是以防范為主,所以才有很多企業生產運營的硬件資源非常強大,但是不論是信息傳遞效率、交易成本還是其他隱形成本來說,都存在極大的人員及資源浪費。更嚴重的問題還在于因為沒有開放合作的態度,就缺少生產運營方提供給供應鏈上游外向能力培養的牽引力,簡單粗暴的供應鏈上游管理模式,會導致供應鏈上游養成了不思進取的合作和經營習慣,不管引入多么強的供應鏈上游,結局只有兩種:供應鏈上游體量做大了,就很容易分手;配套性較強的供應鏈上游很容易形成“依賴”。
所以在整個供應體系構建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的供應鏈建設,更要考慮與供應鏈上游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系統開發以及信息的共享層面多做公司內部和外部延伸性思考和生產運營體系構建,在自身生產運營不斷完善和提升的同時,進一步引導供應鏈上游培養自我提升和自我更新的理念,跟上企業自身發展的步伐。協同好企業生產運營的上下游, 形成強勁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模式,通過與外部伙伴的協作去挖掘科技、創新、研發、市場進入等更深度的價值。
4 “集中式戰略生產運營”的推行提升生產運營效率及企業戰略競爭優勢
(1)傳統的生產運營模式是在企業不同的部門或業務單元設立相對獨立的生產運營單元,從企業全局來看,一定會出現重復性生產運營,規模效應流失和資源浪費等問題,而且缺乏戰略生產運營理念的支持造成了整個企業生產運營風險的增加,阻礙了生產運營效率的提升。(2)為了克服傳統生產運營模式中的劣勢,企業應當推行“集中式戰略生產運營”,一方面,在內部實現跨部門的生產運營資源和生產運營功能整合,重組生產運營流程和組織結構;另一方面,在外部加強與供應在外部加強與供應鏈上游建立“雙贏”的戰略合作關系。(3)集采模式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且對于整個公司來說,優勢和好處不言而喻,不管是生產運營規范性還是成本的節約都是大有裨益。集采能夠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2]。
首先,企業能夠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戰略,綜合考量市場變化趨勢和各業務單元生產運營資源,制定最符合自身經營理念的生產運營目標和生產運營計劃,充分體現了該生產運營模式基于訂單管理的特性,因此集中生產運營對企業戰略的促進力度遠遠超越傳統生產運營。其次,通過對企業所有生產運營需求的集中管理,能夠按照物料品類戰略的差異化,對關鍵品類進行優先生產運營,充分體現企業戰略意圖,保證企業關鍵業務的穩定有序。最后,通過集采和供應鏈上游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有利于抵消整個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包括價格短期小幅波動和頻繁的缺料問題,進而保證企業運作的穩定性。部分企業還在供應鏈戰略聯盟的基礎上合作開發新產品,縮短了新產品研發周期,從而為企業贏得了戰略競爭優勢。
5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供應鏈的戰略生產運營管理是生產運營管理領域中的一次變革,通過企業內外部生產運營資源集成管理,流程優化完善、大數據支持及集中生產運營的深度應用實現供應鏈上總成本的大幅降低,并有效提高了運營效率。戰略生產運營能夠更高效的為企業提供了不斷提升競爭優勢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張銅學,徐劍鋒.西部中小企業物流運作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J].中小企業科技,2007(8):42-43.
[2]伊新,李瑤.淺談中小企業網店的運營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3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