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縣域城鎮化發展是城鎮化未來的主要方向,通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金融等領域協調一致的治理手段的構建,融合縣域城鎮化的推進政策與縣域治理體系之間的關系,依靠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構建縣域新型治理體系,嘗試建立城鎮化與治理活動相互協調、良性互動的發展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縣域城鎮化;治理手段;治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7-0255-02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town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to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the help of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financial and other fields consistent means of governance, We want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and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county towns. R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model construction of county governance, The system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 important attempt to establish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and governance activities.
Key words:County Urbanization; The ways of governance;The system of governance
1 構建城鄉一體的黨建工作格局
從政治改革和政治發展的角度,理解縣域治理問題,一定要著重黨的建設工作,具體而言,就是要在縣域構建覆蓋城鄉的一體化黨建工作格局。一般情況下,構建城鄉一體的黨建工作格局可以理解為:依據《黨章》和系列黨建理論的指導,以縣域黨的各級各類組織為主要對象,不斷建立健全與縣域城鄉統籌發展的經濟制度和社會體制相適應的基層黨組織體系,最終實現縣域城鄉黨組織資源共享、一體推進的全新黨建工作格局。具體而言,首先、要把“以城帶鄉”放在驅動縣域黨建工作的首要位置,通過城鎮黨建工作模式引領滲透鄉鎮黨建工作,利用城鎮化發展的物質成果支撐回饋鄉村黨組織;其次、以縣域為城鄉共建核心,充分實現“資源共享”,整合縣域優勢資源,促進市場化流動和分工;第三、以縣域為平臺,實現城鄉黨建工作的“優勢互補”,挖掘鄉村地區比較優勢彌補城鎮地區的有效格局;最后,實現縣域城鄉黨員對組織的向心凝聚,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縣域城鎮化過程中的堡壘作用,最終達到城鄉黨組織的“協調發展”。
2 促進土地資本化,保障農民土地權益
從經濟制度設計的角度,理解縣域治理體系設計,要立足于土地制度改革,換言之,推行城鎮化公共政策,核心在于擴大農民的各種權利。目前在縣域層面的突破口在于如何合理有效擴大農民財產權益,主要是如何解決好農村土地確權問題,如何改變目前政府壟斷城鎮土地使用權和土地市場的現狀,本著統籌農村土地確權發證的歷史和現實、最大限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以及規范登記確權程序的基本原則,針對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分別進行登記、發證、確權,促進市場機制發揮主要作用的土地流轉市場的形成。一方面,盡快建立同地同權的縣域土地流轉平臺和機制,為農民與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一個公平和規范的交易機會,這是借助農村土地資本化構建縣域農民土地權益保障機制的首要環節;另一方面,不斷完善健全縣域土地資本化形式,包括土地入股、抵押、租賃、擔保。融資等。
3 不斷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
在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角度,理解縣域治理體系構建,最為重要的公共政策供給就是要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首先,整合資源和市場手段,嘗試構建覆蓋城鄉的教育、醫療、社會基本保障體系,歷史上由于優先保證工業化、農村公共物品低供給、二元化的城鄉利益分配格局等原因,造成了我國城鄉公共服務水平的較大差距,解決這個問題是長期性的過程,必須注意系統推進和堅持不懈,著力點在于同等的國民待遇和機會均等;其次、縣域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借助于經濟的增長和財政收入的增加,所以,縣域經濟發展,也就是農業現代化和工業轉型升級就成為了保證公共服務投入的前提條件,具體到縣域城鎮化發展的角度來說,需要在農業現代化和工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著重促進充分就業,實現經濟增長和公平分配的良性互動,進而促進農村人口在縣域內實現市民化;第三、以戶籍制度改革為基本突破口,系統推進公共服務體系的公平程度,戶籍制度的核心就在于附著于其上的眾多利益,城市戶籍尤其是大城市戶籍代表了某種程度上的政治性特權,而宏觀上的城鄉戶籍制度則是隔離農民市民利益的“高墻”。戶籍制度改革就是要消除人為的利益隔離帶,讓全體國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最后、加大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利用縣域后發優勢和環境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旅游文化產業,一方面,通過實施村莊人居環境改造,改善村莊面貌,為城鎮化鋪平道路;另一方面,嘗試恢復田園環境,充分發掘縣域鄉村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化創意產業開辟中國特色的小城鎮發展模式。
4 不斷構筑獨具特色的縣域城鎮文化
縣域城鎮化既包括經濟的現代化,也包括農民在文化方面的現代化或者叫做市民化。中國的縣域城鎮化具有自身的獨特路徑,那么,伴隨這個過程的縣域城鎮文化的構建也一定是建諸于當地歷史人文特點基礎上的獨特文化演變過程。在縣域城鎮文化構建的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加大農村文化設施投入,配合以適當的培訓、講座、三下鄉等形式確保縣域城鎮化不僅僅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擴大農民的政治權利,同時能夠賦予農民以城鎮居民的精神氣質。具體而言,一方面是依靠市場化的手段,擴大對鄉村地區文化產品的推廣和介紹,通過建立文化傳播交流長效機制,實現城鄉文化的水乳交融,共同打造全新的具有地方性特色和品牌效應的文化事業;另一方面,利用縣域城鎮產出的具有地方性特點的文化項目,加大對城鎮資金和人才的吸引,充分調動鄉情田園追求和地方歷史沉淀等具有潛在市場價值的因素進行縣域城鎮文化構建,讓縣域城鄉居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5 整合縣域金融服務體系
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低下,已經成為制約縣域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瓶頸性因素,或者說,構建合理高效的縣域城鎮治理體系必須要相應的推進金融體系,特別是縣域農村地區金融體系的構建。具體而言,一方面,發展縣域金融,著力點在于不斷建立健全金融服務體系,改善縣域金融發展生態環境,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廣泛吸引各類金融組織和企業到縣域開設分支機構,同時,促進各種金融機構充分吸納縣域社會資金。另一方面,發展縣域金融要重點打造縣域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工程,對于政策性金融服務機構—農村發展銀行來說,要積極挖掘農村金融市場潛力,擴大資金池規模,通過具有縣域個性化的金融理財產品的投放廣開財源;提高農村發展銀行的網點覆蓋率,確保縣域地區金融輻射范圍和保障質量同步提升。對于合作性縣域金融服務機構而言,要注重妥善推進商業化轉型進程,進一步明晰產權和收益分配,主動參與金融服務市場化競爭。
參考文獻
[1]鄭懿等.略論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J].傳承,2010(11).
[2]李海新.湖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踐與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1).
[3]多金榮.縣域生態經濟研究[M].中國致公出版社,2011年版.
[4]丁志國,徐德財,趙晶.農村金融有效的促進了農村金融的發展嗎[J].農業經濟問題,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