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有仙+汪瑾
摘 要:本文介紹了健康管理概念;闡述了我國健康管理發展現狀并進行了需求分析;指出健康管理發展的3大依托平臺: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發展健康管理,以醫院為依托發展健康管理,社會醫療保險與健康管理相結合;提倡通過推行健康管理,平衡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醫患關系和諧。
關鍵詞:健康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社會醫療保險;健康保險;醫患關系
1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它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運動狀態。即對健康危險因素的檢查監測(發現健康問題) →評價(認識健康問題)→干預(解決健康問題)→再監測→再評價→再干預……。其中健康危險因素干預(解決健康問題)是核心[1]。健康管理循環每進行一次,解決一些健康問題,健康管理循環的不斷運行促使服務對象向健康方向發展。
2中國健康管理現狀及需求
認真管理我國的健康資源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中國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中國能否解決國民的健康問題,國民的健康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健康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 可以充分發揮個人和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源源不斷地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2] 。
我國目前在人口老齡化,“未富先老”;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疾病經濟負擔嚴重;醫療費用急劇上漲,個人、集體和政府不堪重負這些嚴峻形勢下,健康管理的實施顯得破在眉睫。在國內,人們一直以來習慣了“生病就醫”的醫療模式,在尚無明顯癥狀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重視,甚至不了解。國家實施的醫療保障也只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醫療需求,只有生病之后方能使用,只保治、不保防,防與治相分離,當人們處于“亞健康”狀態以及“高?!睜顟B時,社會醫療不能提供任何解決方案。
由此可見我們缺少一個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體系,即找出隱藏的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加以預防和干預。雖然在國內也有一些醫療機構打出“健康管理”的旗幟,大都還停留在體檢的范疇,但僅停留在體檢這一步,沒有提供體檢以外的諸如健康評估、健康干預、跟蹤隨訪等更進一步的服務。
健康管理主要針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對一般人群可以進行健康教育;對高危人群可以進行非藥物治療的個體化指導,如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等;對疾病人群可采用專項疾病管理,健康促進等服務。
3健康管理的發展趨勢
3.1 健康管理的發展平臺
3.1.1 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發展健康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集預防、保健、康復、醫療、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旨在提供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雖然目前在全國開展的社區衛生服務理論設計上也有在人群中實施健康管理的理念,但并未達到健康管理的實際要求。健康管理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是病人,還包括健康和亞健康人群。各國的經驗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區得到有效防治。在社區解決不了的疾病,利用轉診制度把病人轉到指定的醫院治療,治愈后再轉回社區進行康復。因此,社區不僅應該成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還應該成為健康管理的平臺[3]。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和需求,健康管理可在以下方面提供幫助和支持:建立健康檔案,識別、控制健康危險因素,實施健康教育;進行健康和醫療需求指導;搭建個人健康信息網絡平臺,方便社區和指定大醫院之間的患者信息共享。目前,我國健康管理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社區衛生服務建設也有諸多不足,將兩者相結合, 以期獲得雙贏的效果。
3.1.2以醫院為依托發展健康管理
人類健康需求賦予醫院的職能和任務已大大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治病救人”,醫院應該調動一切資源為人的健康服務。因此,醫療市場應重新被認識,醫院功能和內涵可以進一步調整,并正確引導現代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消費,這就要求醫院除面對病人服務,還要涵蓋占人群90%~95%的亞健康和健康人群[4]。醫院一般擁有強大的住院病人資源庫,同時也可為門診就醫者建立詳細的檔案資料庫,門診就醫者可能會成為潛在的醫療服務需求者,通過數據資料整合分析,可以將這些人群進行分類, 醫院設置專門的健康管理科室,對健康、亞健康人群提供健康咨詢,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給予健康指導,并對其進行跟蹤治療;為康復期患者提供科學、規范的康復指導,隨時糾正、解答其在康復期存在的不科學行為和困惑;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心理、情感、精神狀態、營養、飲食、生活行為等各方面的指導,定期開設講座并發放健康手冊;對于高端人群可根據其需求設置專門的健康管理方案,實施俱樂部會員制服務。醫院實施健康管理的優勢在于??票容^齊全,設備比較齊全。
3.1.3社會醫療保險與健康管理相結合
現行的醫保制度主要是對患病的參保人給予事后經濟補償,分散患病帶來的損失,但不能減少和避免疾病的發生,結果患者越來越多,并集中于大醫院治療。醫療保險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治?。ㄓ绕涫窃诤笃冢┵M用的控制上,同時加劇了“看病難、看病貴”[1]。在醫療保險管理中引入健康管理新理念,將基本醫療保險與預防保健相結合,引導健康和亞健康人群能夠將個人賬戶內積累的資金用于健康管理,既有利于減輕醫保基金的壓力,又有利于實現人人健康的目標。
3.2推進健康管理,促進醫患關系和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和患者構成了醫療服務的供方和需方,而醫患之間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狀態。由于醫療行業的高度專業性和技術性,作為患者的代理人,醫生對醫療知識和技術有足夠多的了解,在我國,由于醫學知識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人們的醫療知識普遍缺乏,患者往往處于醫療信息的劣勢地位。健康管理可以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從整體上把握醫療資源分布、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醫院和醫生,從而不再使患者在醫療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劣勢,能夠對醫療活動的療效有合理的期望,通過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模式更好地促進健康水平。健康管理這一形式將醫生和患者放在了同一位置,醫患雙方地位平等、目標統一,醫生較容易贏得廣大患者(潛在患者)的信任,這為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找到了一個較好的契合點。
參考文獻:
[1]陳建勛,馬良才,于文龍,等.“健康管理” 的理論和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1):7-10.
[2]黃建始.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雜志,2006,10(3):215-218.
[3]張瑞利.健康管理產業的供給現狀及趨勢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07,4:50.
[4]黃慧琴.健康管理—— —醫院體檢工作的方向[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 2006,17(6):35-36.
基金項目:襄陽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校級青年基金課題,社區居民原發性高血壓心電圖異常結果分析研究,課題編號:XZJJ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