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要:基本研究基于S公司高管股權激勵政策, S公司是國內某知名上市公司,通過對國內外同行業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本研究先介紹了股權激勵的概念和發展現狀,通過對S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的運作模式進行系統的分析,得出高管股權激勵對市場效應和公司的經營效果的影響,并提出了完善股權激勵的措施和建議。相信在今后的探索和努力下,一定能夠使高管股權激勵的機制更加完善。
關鍵詞:S公司;高管;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說起源于1970s的美國,在之后得到發展,傳入我國后,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股權激勵已經發展成熟。政府還頒布了相應的管理辦法,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推行高管股權激勵政策。本文從高管股權激勵的概念出發,系統的分析了S公司股權激勵的運作模式,及對企業的影響。通過對收集數據的和大量案例的分析,得出投資者對股權激勵有著積極的市場反應,對S公司的財務狀況也有著正相關關系。通過不斷的探索,得出適應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并且和S公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高管股權激勵的模式。
一、股權激勵的基本內涵
(一)股權激勵的概念
股權激勵是指在上市公司內部,對于業績優異或者為了吸引人才而對企業管理者的給予一定的股權獎勵,使管理者能夠參與到企業制度和大政方針的制定和決策里去。使管理者能夠以主人的身份和企業榮辱與共。從長遠來看有利于管理者能夠真正地分享企業的利益,承擔企業經營的風險。
(二)S公司高管激勵政策的發展背景
2006年之前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是受到限制的,自股權分置改革之后,障礙被徹底清除。并且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證券法》,規范了股權激勵的政策,清楚了股權激勵的障礙。通過相應法律法規的頒布和實施,使得公眾對于股權激勵政策的認同度加強,相信通過政府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企業股權激勵的政策將會更加完善。
(三)S上市公司發展現狀
S公司是2008年開始正式實施股權激勵政策,因為股權激勵政策在2008年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迎來井噴期。但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機和國內資本市場的萎靡,以及國家新的法律規章的頒布與企業之前的政策計劃相悖的原因,使得多家上市公司叫停股權激勵計劃。2009年之后通過進一步地法律完善股權激勵的細節,S公司也進入激勵的成熟完善期。
二、S公司股權激勵的運作模式
股權激勵在西方已經很完善和發達了,我國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向西方的學習,探索出了適合中國上市公司的發展模式,以S公司為例進行介紹,如下:
(一)股票期權激勵模式
股票期權激勵模式,是指S公司通過給予管理者在未來一定期限內以預先確定的價格和條件購買S公司一定數量的股份的權利,并且準許管理者在約定的時間內進行轉讓。股票期權來源于上市公司定向發行股票,股票期權 的短期激勵性小,長期激勵性適中,約束性較大,相比之下現金流壓力較少,股價的變動影響程度大,總體看受外部市場影響大。
(二)限制性股票激勵模式
限制性股票激勵模式相比于股票期權模式而言,更為嚴格。S公司將公司部分股權無償贈與管理者,并且規定在特定的時間或者條件下才能出售,并從中受益。這就意味著管理者必須嚴格地達到特定的業績條件后才能出售股權,并且從中獲得相應的利益。限制性股票 來源于股東轉讓股票、上市公司定向發行股票、上市公司提取激勵基金買入流通A股和股東轉讓股票。限制性股票的短期激勵性較大,長期激勵性適中,約束性較大,現金流壓力較小,股價變動影響適中,總體看長期激勵效果不大。
(三)股票增值權激勵模式。
股權增值權是指公司贈與管理者部分股權,并且規定管理者在相應的經營期限內努力工作,不考慮管理者個人的業績水平,如果公司的股價上升,管理者就能獲得相應的股價提高帶來的收益。與股票期權相比,股權增值不需要付出現金代價。股票增值權的短期激勵性適中,長期激勵性適中,約束性適中,現金流壓力較大,股價變動影響程度大,總體來看現金流壓力較大。
三、高管股權激勵對S公司的影響
(一)財務重述的可能性增加
股權激勵政策給予管理者更多的權利和機會,使得管理者在管理企業的同時也在為自身謀取利益。這體現著市場經濟的特點,最大限度的利益最大化。這不排除主管或者財務主管在公司的運作過程中為自己謀取私利,并進行舞弊,使得發生財務重述的可能性增加。通過以上的分析,得出三種高管股權激勵的模式,相比之下股票期權的激勵模式更容易使得財務重述發生,和財務重述發生的可能性呈正相關關系。限制性的股票期權也能引發財務重述。還有一些財務指標,比如資產負債率,隨著資產負債率的提高,財務重述的可能性也在提高。另外,在外部因素方面,比如公司的規模大小,是和財務重述呈負相關關系。
(二)持股數量決定著激勵效果
現在的普遍情況是,在國內市場企業中,大部分的管理者所持股份比例較低,而且很大程度上,高管的業績不能和持股比例掛鉤。因此,在國內市場中,大部分的企業股權激勵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好。確定適度有效的持股比例,也是現代實行股權激勵政策的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困難。難就難在不好掌握度。如果給予管理者過多的股權,除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將會提高,企業還會面臨財務重述、徇私舞弊等問題,但是如果不能給予一定的股權,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股東大會應該在股權激勵政策上做出合理有效的決策。
(三)股權激勵政策有可能使管理者的所獲得利益與自身所創造出來的價值不符
公司股東看重的是企業的長期價值,考慮的是企業的長遠價值,并不關注眼前的小利。高管關注的則是自身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這顯然是和公司的利益不一致。公司為了使高管的利益與企業掛鉤,就實行了股權激勵政策,讓管理者的利益與企業聯系在一起。公司想要達到的目的是,公司盈利則管理者也跟著獲利,公司虧損,管理者也跟著虧損。但是,股價不僅受公司內部因素的影響,更多的是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市場的穩定性,經濟是否景氣,整個行業發展狀況,國際市場的情況等等。有時高管的股權收益將會超過自身所創造的價值,有時又會低于高管自身所創造的價值。這也是給予公司的警示,一定要有完善的選擇機制,在用人和選人上制定完備的方案,選擇合適的高管來進行股權激勵計劃,將會使股權激勵的作用最大化。
四、結論
本研究以S公司為例,在收集和分析國內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數據的基礎上,結合S公司的具體情況,分析了S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的不同模式,以及對S公司影響的基礎上,得出高管股權激勵對S公司的市場反應和財務業務有重要的作用,二者是呈正相關關系。公司在用人和選人上也應該制定詳細的方案和政策,提高股權激勵里的效率,才能使股權激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通過不斷的探索,得出適應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并且和S公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高管股權激勵的模式。相信在今后的探索和努力下,一定能夠使高管股權激勵的機制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朝龍.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激勵的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2012(5):24-62
[2]陳力楠.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公告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05)
[3]陳曉,陳小悅,劉釗.A股盈余報告的有用性研究-來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實證證據.2012(6):21-28
[4]程隆云,岳春苗.上市公司高管層股權激勵技校的實證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