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哲波
丹陽市埤城中心小學創辦于1905年,是丹陽市為數不多的具有百年歷史的老校之一。現今的校園內是花草遍地,曲徑通幽,人文詩雅,筆墨飄香……一進學校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刻有特色辦學理念“以詩啟智、以詩促學、以詩怡情、以詩育人”的詩柱,刻有學校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立體書簽,“詩廊”、“詩石”錯落分布于各個花壇,詩詞標牌鑲嵌其中。在這風景如畫的校園之中,全校師生正是秉承著學校傳統,牢記著學校精神,背唐詩、吟宋詞、學禮儀、踐誠信,發展出了具有濃厚儒雅之風,又極符教改需求的校園文化特色。
總結學校今天的燦爛,是凝聚著歷代學校領導的心血,凝聚著成百上千名教師的奮斗……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學校最成功之處卻在于注重文化建設引領學校的發展。
一、追求卓越,打造精致文化——發展學校精品特色
精致化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是優質教育的必然趨勢。學校管理要精細、教師隊伍要精良、育人活動設計要精心、課程與教學實施要精當、校園環境建設要精美……優質教育要做的事還很多很多,沒有深入人心的精致文化作為保證,學校優質教育也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學校要努力打造好精致文化,讓文化統領教育,才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造精致文化,需十分注重過程和細節的管理。我校做法是力求做到周道、精致、精細入微、精雕細刻。我們要讓校園展現出如此的風景:校園內綠樹蔥郁,花開四季;回廊樓道名言奪目,詩詞飄香;一草一木會向孩子的自我介紹和說明,一房一路是孩子們征集篩選出的命名。在具有濃郁文化的校園中,師生共樹文明之風。老師們充分尊重孩子們身心特點和需求,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校用精細管理不斷修正偏差,總結經驗教訓,在追求“更為美好”的教育發展過程中,讓更多師生享有自信與成功。
我們認識到精品學校的建設不是一蹙而就的,是不斷修正完善,不斷發展的過程。打造精致,追求卓越才是學校發展的正確方向。我們要善于把握每一個發展的機遇,校慶、現代化達標、安全文明校園的創建等等活動都能成為我們打造校園文化的重要時機,不斷改善校園環境,不斷形成精細管理,不斷總結精致文化,不斷打造校園亮點。學校將會在不懈努力的過程中發展出精品特色。
二、挖掘內涵,塑造品位文化——提升學校品牌特色
隨著學校辦學條件的日益現代化,人們已很難從學校的外在特征、物理屬性上去區分其優劣,獨特鮮明的品牌形象悄然成為學校辦學質量的符號。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品牌形象的差異正在取代傳統意義上的學校差異,任何一所名校都以其求精的意識始終堅定地塑造自己的品牌。學校的品牌在硬件建設的影響力是有限的,而文化的品牌卻引領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目光。學校要不斷挖掘內涵,塑造品位文化。
首先是核心文化的定位。塑造品位文化,提升學校品牌必須有核心文化,即明晰的辦學目標和科學的學校精神。埤城中心小學的辦學目標是:深化內涵發展,建設“管理規范、質量上乘、特色鮮明”的現代化農村小學;學校精神是:敢為人先,追求卓越。這一核心文化使學校具備了獨特的競爭能力和辦學優勢。
其次是特色文化的塑造。學校要抓住學生發展創品牌、創特色,因為學校的教育質量、辦學水平才是支撐學校品牌的基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發展。我校就充分發揮詩詞文化的育人功能,發展出校園詩詞文化、詩意教育,開創了學校教育教學特色。
第三是品牌的認同和傳播。學校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開展宣傳,先讓師生員工對辦學目標、學校精神定位以及校園文化、教育理念產生認同感,再進行研討,開展研究,發展理論,追求成果,最終以事實說話,不斷傳播學校品味文化,贏得社會的認同。這是提升學校品牌形象的一個主要因素。
三、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文化——彰顯學校人文特色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和諧,更離不開和諧文化的建設。和諧文化是學校的理論旗幟,是它去凝聚了教師、影響了學生、取信了社會,促進了學校持續優勢地發展。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構建和諧文化的重要性。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管理文化。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學校管理的價值取向,其基本理念就是以人為尊、以人為重、以人為先、以人為貴。學校的管理中,我們建立以“情感——人格——制度”為鏈條的管理機制,處處體現出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人文特色。愛是教育的魂,情是教育的根,學校樹立的是校長為教師服務,教師為學生服務的基本理念;實行的是舍“霸氣”求“和氣”,舍“匠氣”求“靈氣”的原則;推動的是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和諧管理文化,引領師生志存高遠,快樂成長。
以師為本,構建和諧的育人文化。學校的育人文化體現的是學校教育思想與教師教育行為取向的和諧統一。發展和諧的育人文化一要樹立教師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能夠堅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正確方向。二是建設團結奮進的教師群體,造就一支業務能力強,熱愛學生,忠誠事業,有強烈責任感的優秀師資隊伍。三是規范教育行為取向,能確立全面、均衡的思想,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對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一視同仁,尊重學生的權利,給予學生相同的機會和公正的評價,充分體現教育教學的公正和公平。
以生為本,構建和諧的行為文化。和諧教育,歸根到底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而最后要落實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采取學生易于理解的內容和方式,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力求讓每個學生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是個好公民。我們積極倡導和踐行師生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見面時一聲溫馨的問候,一絲真誠的微笑,上下樓梯時腳輕慢步靠右行,見到紙屑主動彎腰來拾起,別人偶有失誤時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師生有困難時伸出熱情援助之手……點點滴滴的小事如春風化雨,譜寫著校園文化建設中美麗動人的和諧音符。
總之,學校是不斷發展的整體,校園是綜合實力的體現。一個符合現代教育需求的特色學校,不僅要追求學校硬件建設上達到現代化的層次,還應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注入文化內涵,讓校園文化體現出先進的教育理念,成為素質教育的需要,讓學校角角落落顯現出勃勃的生機,培養和發展著學校中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