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冰
找油網的整合思路,實質在于通過互聯網提升渠道流通速度,淘汰中間環節,優化產業鏈。
通過團購、運輸、金融服務,找油網抓住了用油市場中的長尾用戶。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號稱“三桶油”,制霸中國石油市場已久。但有一家企業,偏偏敢公然叫板“三桶油”。
石油在國內是一個高度壟斷的市場,產業鏈條環環相扣,生產經營按部就班。過去20年來,涉足石油領域的創業者無一不鎩羽而歸。但高度壟斷也導致了產能過剩等問題,2015年,政府為民營煉油企業發放原油進口牌照,允許它們擁有原油進口配額。
新政一出,做了十多年石油貿易商的呂健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5年6月,B2B石油線上交易平臺找油網正式上線。
呂健虎口奪食的勇氣來自于長期的行業觀察。成品油交易市場信息不透明、中間商多、產業關系復雜等問題由來已久。從煉油廠到批發商,再到加油站、卡車司機,油價從3 600元一噸到7 200元一噸,已經翻了一倍。
用油成本是物流公司的第一大成本,占營收的三成左右。針對物流企業用油成本高的問題,找油網效仿美團的團購模式,將大量的小訂單匯集成大訂單來獲得更高的議價權。通過集中采購,找油網可以為客戶降低5%~10%的油料成本。
此外,油品得不到保障、運輸時間過長也是用油企業的一大痛點。油罐車屬于危險品運輸車輛,國內目前沒有成熟的危險品運輸物流平臺,買賣雙方找車難。同時,運輸過程中偷油、換油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找油網請來滴滴出行團隊的技術人員,采用眾包模式搭建了一套危險品運輸領域的“滴滴打車”系統。找油網還拿出全產業鏈數據監控的辦法,運輸方的油罐車中裝多少油,經過哪些站點,這些數據從一開始就寫進了運輸流程。如果運輸途中的數據與既定數據不符,運輸方需承擔責任。為了徹底杜絕偷油、換油現象,找油網還在油罐車中加入智能硬件,車速過低時會自動報警,因為低速可能意味著車輛停在某地偷油。
自2015年6月上線以來,找油網累計撮合交易額達100億元,幫助5 000多家企業完成了找貨和采購,復購率超80%。
交易量的增加,還有利于找油網開展下一項業務:幫助企業用戶進行金融征信。找油網累積的資金流數據能夠體現客戶的購買頻次和月用量,反映企業的生產運營狀況,可作為企業的征信依據。找油網專門建立了數據通道,來幫助上游生產煉化企業和下游真實用油企業更快速、便捷地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
2016年12月,找油網完成了1 000萬美元A+輪融資。2017年,找油網規劃開展企業端的成品油零售業務,幫助物流企業建立內部加注站,降低企業在加油站加注所付出的額外成本,進一步抓取用油市場中的長尾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