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近些年引起了公眾關注,并帶來了惡劣的社會輿論影響。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食品技術快速發展,種類不斷豐富,但是也給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從產業鏈角度探索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構建途徑十分必要。
食品質量安全影響因素
原料。原料是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原料生產質量與安全不符合安全生產標準要求,食品安全自然無從談起。首先農產品原料方面,農產品種植過程中為了高產,存在著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各類催熟劑等化學藥劑的情況,使農產品原材料化學殘留物含量嚴重超標,有毒物質、化肥農藥以及其他化學藥品的殘留成為了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而肉蛋產品的養殖過程中,為了縮短生命周期,預防病害,往往使用激素促進牲畜生長,濫用抗生素,或使用瘦肉劑改變肉質,導致肉類食品原材料激素水平偏高,人食用了這種肉制品食物,容易出現機體激素紊亂并導致一系列病害,如果食品原材料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將無法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過程也是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重災區。如果食品加工環境清潔程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細菌滋生,將可能導致食品污染,攜帶病原菌,這樣的食品被人們所食用,可能導致食品中毒和感染。除此之外,不潔加工環境蚊蟲滋生,可能導致食品中攜帶蚊蟲卵,尤其是衛生環境很差的小食品作坊,食品中很容易裹挾蟲卵,威脅食用者健康。除此之外,一些食品為了獲得更好的口感或延長保質期,在食品中添加了大量違規添加劑,可能會嚴重影響人體機能。無論是食品加工過程還是加工環境,都會給食品質量安全造成威脅。
質量監管。質量監管對食品安全有著直接的影響。質量監管為食品投放提高了門檻,成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關卡,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將無法進入市場,因而食品監管在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現階段,質量監管工作在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并不充分,質量監管執行力度不強,食品安全檢驗不到位,留下了食品質量安全隱患。
基于產業鏈角度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策略
食品危害風險分析。食品產業鏈涉及到農業、畜牧業、工業、商業等多個產業,產業間存在著復雜的物質聯系如原材料種植、收購、加工儲藏、運輸批發零售等,此外還包括產業間的組織聯系,產業鏈涵蓋了食品加工的所有環節,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分析食品危害風險是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第一步,通過食品危害風險分析,能夠正確的認識到食品質量安全隱患可能對群眾身體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食品危害風險分析主要有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信息交流三個步驟,正確認識到食品危害風險,對食品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原料生產安全管理。原料生產安全管理是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原料生產是食品生產的關鍵,為了進一步加強原材料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積極提倡無公害生產模式,推廣無公害原料生產技術,在原料生產過程中,無論是施肥、用藥還是養殖飼養,都應該減少有毒害化學藥劑的使用,為農作物和牲畜提供一個無污染、無公害的環境,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原料檢測工作,全方位掌握原料生產過程,從源頭抓起,保障食品原料的質量和安全性。
食品加工環境監測。要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加工環境的監管,逐步完善食品生產環境標準條例,確立食品加工環境標準,加強對食品環境的檢測工作,發現存在不合格的食品加工環境,立即要求整改。同時還要限制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劑的使用,禁止有害添加劑的生產與流通,并對添加劑進行檢測,驗證其安全性,防止工業原料進入食品行業。
市場投放監管。市場投放是食品質量監管最關鍵的一環,為了避免有害食物流入市場,需要加緊建立統一的市場標準,要求所有食品都要滿足市場標準才能夠投放市場,避免不達標產品的混入,同時還要加強市場投放監管制度的落實力度,嚴格執行市場投放標準,提高市場投放監管工作的實效性。
我國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形勢嚴峻,面臨著諸多挑戰,食品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對食品質量與安全造成影響,研究基于產業鏈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策略,對更好的控制食品質量安全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