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彥羽
摘要:高校團支部是高校團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共青團思想引領、信仰教育、實踐教育等重要抓手,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極其重要的倚重力量,是體現(xiàn)高校共青團工作成效和特點的重要參考。因此,加強高校團支部建設對高校共青團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團支部 創(chuàng)新 建設
中圖分類號:D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041-01
在高校里,團支部是共青團工作和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團的最基層一級組織,團支部與廣大青年學生有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lián)系,它也是團的各項工作的顯示終端。所以,團支部工作對青年學生以及團的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各支部在完成常規(guī)工作之余,要結合支部職能,積極思考如何結合實際,依靠自身優(yōu)勢,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支部工作,指導青年成長;各支部在進行創(chuàng)新性工作時,可以先進行試點工作,等出現(xiàn)工作成果,并總結出普遍經驗后,再進行推廣;各支部間也要加強工作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各支部要積極開展活動,加強對青年團員的思想教育,并做好推薦優(yōu)秀青年入黨的工作。各支部要認真履職,創(chuàng)新工作,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要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素質過硬的優(yōu)秀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一、強化團支部的基本工作職能,發(fā)揮其核心作用
(一)加強團員理論學習,把握青年思想動態(tài)
支部要組織團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地就時事熱點新聞展開討論,要堅定青年團員對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支部負責人要不定期地與支部成員進行談心交流,了解青年團員的思想狀態(tài),主動關心青年團員的生活、學習與工作,對于有困難的團員要盡力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支部對他們的關心與希望。
(二)定期組織支部活動,增強支部凝聚力
青年大學生代表著青春與活力,他們的身上透著希望與激情。團支部要利用好青年團員的激情活力,定期組織支部的各種活動,讓支部團員之間相互了解,增進互信,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勉勵,共同進步。支部的集體活動也要講究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可以充分貼近所學專業(yè),依托專業(yè)優(yōu)勢開展青年們喜聞樂見的,有利于團隊建設的,有利于青年成長的,能夠體現(xiàn)支部工作特點的活動。
(三)完善支部大會制度,促進支部決策民主
高校是匯聚了青年人才的地方,團支部又是這些優(yōu)秀青年人才的直接聚集地,而當代90后青年大學生喜歡張揚個性,追求民主,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一個團支部要想成為一個有公信力的組織,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就必須充分認識到支部重大事項決策民主的重要性。團支部要定期召開支部大會,就上一階段的工作向全體團員進行匯報,并就下一階段的支部重大工作進行征求意見;還要增強團支部對班委會工作的指導與監(jiān)督,班級重大事項要提交支部大會討論表決。
二、創(chuàng)新團支部工作模式,發(fā)揮組織引領作用
(一)組織青年志愿服務,傳遞社會正能量
高校青年團員是當代青年群體的優(yōu)秀代表,他們是我們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社會的頂梁柱,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團支部要組織青年團員參加形式多樣、主題多樣的志愿服務,讓青年團員更多地接觸社會,服務社會,增強青年團員在社會上的“主人翁”意識和奉獻精神。讓高校學子利用周末和課余時間走出校園,走進社區(qū),山村,敬老院,福利院……讓他們將愛與希望傳遞,讓社會見識到優(yōu)秀青年團員的風采。
(二)加強支部間交流合作,促進優(yōu)秀青年交流學習
團支部可以積極地與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甚至是不同高校、不同地區(qū)的團支部開展交流活動,相互借鑒成功經驗,共同面對發(fā)展的瓶頸;讓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經歷的青年團員相互學習,共同討論,讓他們了解優(yōu)秀同齡人的思想與成長經歷,這將有利于青年團員的更進一步發(fā)展。
(三)“互聯(lián)網+”團支部,讓支部的工作方式與時俱進
團支部應該積極響應國家“互聯(lián)網+”的號召,依托微博、微信、QQ等新興社交工具,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支部工作,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對支部工作活動進行宣傳報道,進一步增強支部的社會知名度以及活動的公眾影響力;同時,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可以即時準確地進行工作部署,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工作的反饋。
(四)當好“橋梁”作用,聆聽青年心聲
團支部是團委與青年團員之間的“橋梁”,一方面要將團委的要求與任務落實下去,另一方面,也要將青年團員的想法與訴求匯總好并及時向上級團委反映;團支部主要負責人要多與本支部的團員溝通交流,要充分了解他們的想法以及思想動態(tài),在接受“掌聲”的同時,也要能夠聽得進“不一樣的聲音”,在工作中對待團員的質疑與意見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參考文獻:
[1]劉紅艷.新形勢下高校團支部凝聚力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1(5): 291.
[2]李潔琳.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團支部建設的若干思考[J].南昌高專學報,2010,25(5):75-7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