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濤
摘要:《紫色》是一部描寫黑人女性成長的力作,通過展示女主人公西麗成長的心路歷程,解讀美國當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愛麗絲·沃克的婦女主義的具體內涵。
關鍵詞:《紫色》 婦女主義 獨立
中圖分類號:I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088-02
愛麗絲·沃克(Alice Walker),生于1944年,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文壇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在美國黑人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她還是婦女主義(Womanism)的創始人。她的代表作品——《紫色》(The Color Purple) 于1982年結集出版,這是一部以書信為敘事策略的長篇小說,是由主人公西麗寫給上帝的書信以及和她妹妹之間的書信往來所組成。全書總共92封信件,其中70封信是西麗寫出去的,剩下22封信是妹妹聶蒂寫給姐姐西麗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藝術水準,因此,自出版之日起便成了人們爭相購讀的暢銷書。《紫色》出版以后的第二年,就一舉獲得美國書壇三大獎項——普利策獎、全國圖書獎以及全美書評家協會獎,并于1985年被美國著名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改編成同名電影,獲得奧斯卡獎提名,作品再度轟動一時。
小說的主人公西麗是一位天真、善良而又貧苦的黑人女孩,生活在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里。當時,她的父親被白人以私刑處死,其母親再婚后因頻繁生育而重病在身,而她在還不到14歲的年紀里,就被自己的繼父多次強奸,并依次生下了一女一男兩個小孩。因為她年幼就遭受到了繼父的不斷摧殘和蹂躪,最終導致她喪失了生育能力,先前的一雙兒女也被搶走,以后再也不能生育。因此,她被永遠剝奪了做母親的權力,從而也被剝奪了可能因母親身份而早日自強的機會。不僅如此,她還被重病纏身的母親責罵不休,周圍的鄰居也是對她不理不睬,態度冷漠。只有妹妹聶蒂,才是帶給她快樂的唯一依靠和希望??杉词惯@樣,苦命多難的西麗還是被她殘暴冷酷的父親賣給了一個有著四個孩子的脾氣暴躁的喪妻男子阿爾伯特。阿爾伯特是因為考慮到他和孩子們的確需要一個能做家務、會干重活兒的女人來持家,全面照料他們的生活,而且他還可以免費得到西麗的陪嫁(一頭牛)。然而,對于西麗來說,這無疑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窩。她的黑人丈夫蠻橫霸道、自私自利,不僅整天酗酒,對西麗也是拳腳相加,稍有不慎,便是一頓毒打。西麗不僅是他的衣食保姆,也是他的泄欲對象。在這種極度恐懼而又無助的氛圍之下,小女孩無路可走,只能求助于上帝,并且開始給上帝寫信。
小說的前半部分,主人公西麗給上帝一共寫了55封書信?!坝H愛的上帝,我十四歲了。我一直是個好姑娘。也許你能給我一點兒啟示,讓我知道自己出了什么事兒啦?!边@是西麗在給上帝的第一封信中的話,通過這些簡短笨拙的、稚氣未脫的話語,我們不難看出西麗還是一個特別單純善良、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對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不幸的遭遇,她顯得十分茫然而不知所措,走投無路,她只有不停地傾訴、求助于那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的上帝。作品中的上帝不僅是一位信件接收者,也是西麗的唯一陪伴者和傾訴者,同時,上帝也是她內心深處唯一的救星,她確信上帝無所不能。在她的心目中,上帝不僅是一位男士,而且還是一位白人男性,并具有超乎一切的巨大威力,這無疑反映出了上帝在西麗頭腦中的權利排位。在當時美國的現實社會環境中,黑人婦女一邊忍受著黑人男性的欺壓,同時又要遭受著白人世界的歧視。性別和種族的雙重不平等是牢牢壓迫在黑人婦女頭上的兩座大山,這迫使黑人婦女的生存狀況岌岌可危,尤其可憐。西麗的父親、繼父和丈夫從來都沒有把她當成一個人來看待,而僅僅只是視她為一個勞動工具、發泄工具甚至是男人無聊時的消遣工具。這個遭受命運無情打擊,集眾多苦難于一身的黑人女性,也在一直努力把自己看成是一棵樹,一棵不會哭泣,不會流血,不懂喊叫,不懂反抗的樹,沒有自己的思想,更沒有絲毫的自由和權利?!拔夷茏龅降闹皇遣豢蓿易屪约合衲绢^一樣。我對自己說:茜莉,你是棵樹”。伴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種種迷茫、絕望和苦悶交織在一起,讓西莉感到特別的孤苦伶仃。久而久之,西麗在無形之中逐漸失去了自我,甘心情愿地接受了被他人奴役的事實,慢慢變得麻木不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渾渾噩噩,機械一般地茍活著。然而,對于她長久痛苦而冤屈的訴說,這位全知全能的上帝對于她悲切苦難的境遇如此冷漠無情,不聞不問,漠不關心,絲毫沒有作出任何的反饋和回應,因此她的悲慘境遇也一直沒有得到任何的改變和改善。對上帝一貫敬畏并順從的西麗徹底失望徹底憤怒,決定不再給上帝寫信,而是開始給妹妹聶蒂寫信,向妹妹傾訴自己的種種感受,這也標志著她的世界觀正在悄然發生著轉變,她慢慢地把改變自己命運和前途的希望從外界轉移到了自身,她的自我意識也在漸漸覺醒。然而,就連她和妹妹之間的信件往來,包括后期妹妹聶蒂給她的所有回信,卻也被她的丈夫殘忍地全部截留并隱藏起來,鎖在了一個小木盒子里面。
小說轉折點始于另外一位黑人女性——莎格,她美麗又性感,獨立又自信。正是莎格,將處于長期苦難麻木、絕望迷茫之中的西麗喚醒,幫助她重新認識自我,從而徹底拯救了西麗。莎格和當時其他絕大多數的黑人女性都不一樣,作為一位黑人女歌手,她不僅牢牢主宰著自己的命運,而且還能反過來支配黑人男性。西麗的丈夫將莎格奉為神明,對她俯首稱臣,唯命是從,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反對。莎格天生一副好嗓音,十分擅長演繹黑人布魯斯音樂(藍調音樂)。這種音樂是美國黑人原創的民間音樂,用來排遣當時的苦悶生活,寄托思鄉之情。莎格身邊的男人們不僅沉醉于她美妙的歌聲,更是深深陶醉于她的個人魅力。她并不依附于任何黑人男性,完全依靠自己的歌聲賺錢養家。莎格十分富有,不僅組建了自己的小樂隊,而且還有能力幫助身邊的黑人姐妹,西麗就是其中之一。當初莎格作為西麗丈夫的情人,因為身患重病,被帶回到了西麗家里,并安排由西麗全權照顧她的飲食起居。讓人特別驚訝的是,西麗非但沒有傷心難過,怨恨憤怒,相反,卻給予了莎格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盡力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莎格的面前。這種無私與善良感動了莎格,讓病中的她感受到了西麗的溫柔和美麗,同時也幫她看清了束縛在西麗身上的巨大無形的精神枷鎖,她決定要喚醒西麗的自我意識,幫助西麗從這種無盡的苦難和不幸的生活之中擺脫出來。她曾創作一首《西麗小姐之歌》,并且公開在酒吧演唱。這樣的做法,使西麗有生以來第一次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人的尊嚴和愛的溫暖。莎格對于西麗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她對西麗的愛護、照顧和保護,讓西麗覺得她就是自己想象之中的那個溫暖的充滿愛的力量而又無所不能的上帝形象。莎格引領著西麗慢慢認識自己,認識男人,認識上帝,并用無限的溫情溫暖著她,幫助她找回了被丈夫隱藏起來的妹妹的來信,帶著她離開了自己的丈夫,最后幫助她獨立自主,找回真實的自我,完成了西麗的華麗蛻變。她在莎格的循循善誘和鼓勵啟發之下,不斷成長和覺醒,逐漸學會了面對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解放自我、提升自我。西麗這條崎嶇坎坷的成長之路也正是黑人女作家愛麗絲·沃克的婦女主義不斷建立、發展、形成、完善的道路。莎格和西麗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這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自立自強的愛的力量正是當時社會受到壓迫的黑人婦女最需要的基督教精神。她們是千千萬萬個美國黑人女性的代表,用自己充滿鮮血、淚水、汗水和歡笑的生活表達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符。
愛麗絲·沃克通過《紫色》講述了一個逆來順受、軟弱善良,被奴役、被壓榨的黑人小女孩歷經磨難與痛楚,憑借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蛻變成長為一位自立自強、敢于擔當的全新黑人女性的故事。這說明了黑人女性身份的獨立和地位的解放,并不依賴于外界的任何事物和條件,完全取決于自我意識和反抗意識的覺醒以及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只有精神世界的徹底獨立,才能在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徹底解放。婦女主義也正好契合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美)艾麗斯·沃克.紫色[M].陶潔譯.上海:上海譯林出版社,1998.
[2]張紅敏.《紫色》中的上帝[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3).
[3]王冬梅.《紫色》象征意義的女性主義解讀[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4(1).
[4]包麗麗.《紫顏色》中色彩象征體系的構建[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2(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