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PP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三駕馬車之一,作為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曾對亞太地區的貿易產生過深遠影響,但特朗普在當選總統后便立刻宣布美國退出TPP引起亞太地區經濟形勢的風云巨變。本文分析了TPP如何遏制中國經濟,中國如何打破美國設下的貿易枷鎖,TPP是否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不利影響以及美國退出TPP后中國應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提升本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美國退出TPP不僅是退出一個經濟合作組織,更是當今世界經濟面臨的逆全球化的縮影。
【關鍵詞】TPP RECP 逆全球化
一、美國退出之前的TPP
(一)TPP究竟是什么
TPP全稱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享有“經濟北約”的稱號,是目前重要的國際多邊經濟談判組織之一。其發起國為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奧巴馬上臺后為了從經濟上貫徹亞太再平衡戰略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
1.TPP對中國經濟的影響。TPP本身的目的在于從經濟上遏制中國。從短期來看,TPP的統一監管標準(包括貿易和服務自由、貨幣自由兌換、稅制公平、國企私有化、保護勞工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資源及信息自由)是中國現階段所不能達到的,因此該協定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國的對外貿易,特別是與TP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但是長期來看,經濟全球化仍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一個多邊貿易組織總是將非成員國排除在貿易體系之外,那么這個貿易組織的發展前景是不樂觀的,更何況中國是國際貿易大國,是世界最主要的大經濟體之一,是世界經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TPP成員國之間實行零關稅政策,很多人認為這項政策會對中國的對外貿易造成致命的打擊,例如TPP有這樣一條規定“紡織產品從紗開始之后的所有工序和原料都在TPP成員國內進行將享受12國內零關稅的待遇”。通俗的來講,一條牛仔褲在中國的售價為10美元,從中國出口到美國需要交納相應的關稅,其在美國的最終售價將為13美元,而同樣的一條牛仔褲在越南的售價為10美元,由于享受到TPP內成員國零關稅的政策,這條牛仔褲出口到美國的售價依舊是10美元,我想美國群眾應該不難抉擇究竟是選擇哪一條牛仔褲。長時間的價格劣勢將會導致一部分的紡織企業由中國轉遷至越南等TPP國家,導致中國由紡織產業帶來的就業崗位的減少及紡織產業本身的流失。很多人甚至擔心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將會動搖,越南也希望經由TPP提升本國的經濟地位意圖將“made in china”變成“made in vietnam”。亞太地區以及美國是中國的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長此以往將會對中國實體經濟產生沖擊,令中國現階段本來就不景氣的實體經濟雪上加霜。
2.中國如何反制TPP。對于TPP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并非束手無策,近年來中國與TPP內的多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其中包括中韓、中瑞、中澳等,與此同時中美、中歐之間關于投資協議的談判也在不斷的加速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也不斷取得成功,我國主導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的不斷發展及“一帶一路”的重點投資建設使我國對外貿易變得更深層、全方位。因此TPP對我國對外貿易的限制作用并沒有達到美國等國家的預期效果。
近年來中國先后與多國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其中包括了原本屬于TPP的秘魯、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亞及新西蘭,而文萊和馬來西亞雖然沒有直接與中國簽訂相應的FTA但其所在的東盟也已與中國簽訂FTA,與此同時中國與日本、加拿大的FTA談判正在加速推進,與美國的雙邊投資協定也在積極磋商中。中國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方式達到了消除貿易壁壘、允許產品與服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的目的,打破了TPP給中國經濟套上的貿易枷鎖,因而TPP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并沒有起到遏制中國經濟的作用。
二、美國退出TPP后
(一)TPP各國對中國態度的轉變
TPP是以美國和日本為主導的,占全球GDP的40%、貿易額的33%。在TPP12國中,美國占總GDP的60.4%,日本占17.7%,可以說在美國退出TPP之后,TPP就沒有了意義。在TPP四面楚歌之時中國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向TPP各國伸出了橄欖枝,秘魯和智利等原TPP國家都紛紛表現出對RCEP的濃厚興趣。
1.日本應對美國退出TPP的措施。日本媒體近期表示如果TPP停滯不前,那么日本將會將重心轉移至RECP。從近期日本針對RCEP的各項舉措看“重心的轉移”已經提上了日程。日本和中國等16國參加的RCEP談判將于2月27日在日本的神戶市舉行。在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TPP之后這是亞太地區第一次舉行此類型的會議,美國退出TPP之前該協議一直作為日本對外貿易的重心,而在美國退出TPP之后日本便著手主辦RCEP會議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日本在RCEP中的影響力。
相對于TPP對中國的完全排斥,在RCEP內中國的影響力要遠超日本,甚至可以說中國是RCEP自由貿易的倡導者。中國在對外貿易中始終堅持“適應各國發展狀況的自由化”,這與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確立等同于TPP水平的自由化和透明度較高的投資準則是矛盾的。因此在日本對外經濟合作戰略重心轉移至RCEP后,RCEP內部的爭議將會逐漸加大。東盟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差距明顯,就此而言制定適應發展的寬松協定更加符合東盟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但寬松的協定將會成為日企在區域內開展經濟活動的掣肘因素,日本在今后的談判過程中必然會將部分TPP協議內容逐步于會議中提出,以期達到更大的自由化便于日企在區域內部的經濟活動。
參加本次RCEP會議的國家主要有三個陣營。第一個是日本、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TPP國家,他們主張建立高質量的協議規則。第二個是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老牌RCEP國家,在特朗普上臺之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色彩日漸濃厚,加之美國退出TPP等一系列舉措使美國在亞太地區出現了暫時的經濟空白,這些國家希望抓住機遇和空白期掌握亞太地區的主導權。最后一個則是泰國、老撾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認為自由化的加深將會對本國的產業造成不利的影響,其他國家必須以高技術人才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作為對他們的補償。日本為了提高其在RCEP中的影響力提出為不發達的國家提供更多的人才培養及基礎設施方面的援助,迎合第三陣營的期望積極拉攏第三陣營國家。而我國依舊堅持主張低水平的協定,認為低水平的協定對發展中國家更加友好。在第一、第二陣營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第三陣營如何選擇可能會直接決定RCEP走向何方。
2.美國退出TPP并非示好中國。奧巴馬政府積極推動TPP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在經濟上配合亞太再平衡戰略,從對外貿易上遏制中國延緩中國的崛起,保住其霸主地位。然而,TPP的推行實質上并沒有為美國自身創造多少就業崗位,例如在紡織和服裝行業,TPP推行之前中國制造的產品在競爭中占有優勢而在加入TPP之后取而代之并不是美國自己生產的紡織產品而是越南的紡織產品,同樣的在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領域,替代中國制造的依舊不是美國自身生產的產品而是由馬來西亞及日本等國生產的電子產品。換句話講就是換湯不換藥,加入TPP并沒有改善美國本土的低端產業,也沒有為美國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崗位,其本國的低端產業勞動者也沒有從中獲益,依舊難以找到工作。
特朗普在宣誓就任總統之前便宣布自己上任后會退出TPP重新開展雙邊貿易協定談判,以便“把就業機會與企業帶回美國”。例如,特朗普曾多次致電蘋果公司CEO庫克希望他能將在中國的蘋果手機制造工廠遷回美國并將為其提供大量的優惠政策。在很多美國人看來,十幾年前美國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生產力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不斷獲益,而現階段美國卻成為了經濟全球化的受害者。因此退出TPP對于美國來說也許并非是壞事,特朗普退出TPP也絕非在向中國示好畢竟每一位總統都是維護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曾誓言要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將對中國產品征收45%的關稅,并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顯而易見特朗普對中國的敵視態度是很明顯的,中國與美國在貿易等方面的博弈并不會因為美國退出TPP而減弱,未來的道路依舊不可預期且崎嶇不平。為了增加本國商品的競爭力抵制中國制造,美國對中國的很多產品征收大量的關稅,例如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征收的關稅已經超過500%,而其他的產品例如紡織產品、電子產品、輪胎及鋁產品等未來也可能進入反傾銷的范疇。
(二)美國退出TPP為中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美國退出TPP為中國帶來的機遇。在美國推行TPP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了響應美國積極促成日本加入TPP,而越南等國家為了加入TPP接受了很多不平等的協議條款。TPP、外交、軍事三者為拉動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三駕馬車。很多的國家愿意達成協議甚至接受不平等的條款的原因在于美國大力推行TPP之后跟著美國的步伐能夠為本國謀求更大的利益。美國一旦退出,TPP能為各國帶來的收益就是十分有限的,而很多國家還要繼續忍受不平等的待遇,TPP的吸引力就大幅下降了。美國突然在TPP上的撤退戰略忽略了盟國的利益也沒有考慮盟國的感受,因此實質上美國退出TPP并不簡單的是退出一個經濟合作組織而已。美國不負責任的退出事實上將會為美國的政治外交聲譽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加利福利亞大學研究中國政治經濟的專家VictorShih表示“退出TTP將會改變美國在該地區的形象,美國將被視為一個不可靠的伙伴,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在安全領域”。這樣一來中國在亞太地區掌握主動積極推行由中國主導的RCEP就顯得容易的多。
美國退出了TPP,同時美國又并非RCEP的成員,顯然短時間內美國在亞太地區將會出現經濟領域的空檔期,美國退出TPP無疑將會減少中國對外貿易方面的壓力,中國的國際貿易環境將會有所改善。同時美國放松了對亞太地區的經濟介入這對中國而言是一個良好的機遇期,中國應抓住機遇期大力推行“一帶一路”建設,增強自己在亞太地區甚至是世界貿易領域的話語權。在新的去TPP時代,應對愈來愈不確定的國際形勢是具有挑戰性的。在美國的退出TPP之后,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經濟體,本屬于TPP的國家將會對我國產生更大的訴求,在提升中國的貿易話語權的同時,也同樣增加了中國在全球在貿易體系中的責任與負擔。
2.美國退出TPP是全球化經濟裂痕的縮影。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將美國存在的問題直指民眾與精英階層的矛盾,提出“美國參與的全球化進程正在撕裂自己”。發展中國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美國的精英階層利用這些潛力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全球化經濟的背后是大財團利益對普通民眾利益的不斷侵蝕。不難理解,美國退出TPP是特朗普還惠于民的措施,受到了普通美國民眾的支持。無獨有偶2016年6月23日英國通過全民公投確認脫歐,同年12月6日意大利總理倫齊因修憲失敗而下臺,就在特朗普宣布退出TPP的同一天,歐洲主要右翼民粹主義聲稱,民族國家最終將會回歸,2017年將是歐洲大陸“覺醒的一年”。可見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
當今世界經濟“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特別是在特朗普上臺之后更是將“貿易保護主義”推向了高潮,經濟全球化正在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在享受全球化的帶來收益的同時如何更好的規避全球化對本國經濟的損害已經成為各個國家關注的焦點。但值得提出的是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依舊是主流,和平、發展、共贏依舊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旋律。經濟全球化令生產要素在各個國家之間的流動日益自由,世界市場在全球化的推動下不斷的完善,跨國公司、跨國生產早已屢見不鮮,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資源配置效率獲得了巨大的提高,規模經濟效應不斷增強,各個國家在享受收益的同時確立了風險共擔、榮辱與共的更加深化的國家關系。作為全球化經濟的一員,保證自身的利益是必然的要求,但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同時必須承擔自己在國際舞臺的責任。更好的參與全球化不僅僅意味著成為全球化的一員,更重要的是要使全球化成為國內經濟的促進因子,利用全球化達到加快發展的目的。
雖然全球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但發達國家普通民眾與精英階層之間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警示我們還惠于民的重要性,人民群眾創造了發展成果而發展成果帶來的巨大收益卻由少數人瓜分,長期以往社會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必須盡快提上日程。同時我國必須在國際合作中保證自己的主動性,拒絕“捆綁利益”,在堅持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時謀求在對外貿易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盡管部分發達國家采取了“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但全球化進程是不可逆的,各國之間通力合作、相互依存依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新的國際形勢雖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也給予了新興市場國家更大的發展機遇。經濟全球化顯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收獲利益的同時完全避免其不利影響,雖然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同時也集聚了大量的遺留問題,但不能因此全盤否定全球化的必要性,只有適應和正確引導當今全球化的新形勢,堅持推動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才能擺脫當前的困境重新歸于正軌。
參考文獻
[1]張宗斌.日本大規模對外直接投資的經驗教訓及借鑒研究[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5.
[2]吳澗生,曲鳳杰.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趨勢、影響及戰略對策[J].國際經濟評論,2014(01).
[3]彭支偉,張伯偉.TPP和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及中國的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13(4).
[4]盛斌.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政治經濟分析:中國視角[J].國際經濟與政治,2007(3).
[5]余楠.當前國內TPP研究評述[N].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2(3).
作者簡介:劉俊成(1993-),男,漢族,山東省棲霞市,碩士研究生,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