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摘要】在這個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行業的經營模式也在悄然間發生著變化,其中電子金融迅速的崛起,就帶動了整個金融的發展與變化,現在已成為了金融領域一種重要的競爭手段,不過隨之而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本文對電子金融的定義、必要性、特征以及其帶來的風險進行了概述,并針對電子金融所帶來的風險提供了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電子金融 特征 風險管理
一、電子金融的定義
電子金融,又叫網絡金融,這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發展起來的金融業務。它以各類借記卡、客戶終端為媒介,以互聯網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為手段。與傳統金融模式相比,電子金融是一種以虛擬化的形式存在于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
二、電子金融發展的必然性
第一,電子金融與電子商務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概括來說,電子商務就是將傳統的線下商品交易在線上完成。交易雙方、商品,以及資金作為傳統商品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在電子商務中表現為商務信息流、商品配送及資金支付。電子商務的發展開創了一種新興的經濟環境,這種新的經濟環境需要一種新的交易媒介去完成,這就促進了以銀行網上支付為代表的電子金融的發展;同時,電子金融拓展了這種新經濟模式的交易平臺,加快了電子商務前進的步伐。
第二,電子商務的發展使金融市場走向網絡化。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傳統的商品交易市場擺脫了地域、空間以及時間方面的限制。與傳統的商品交易市場相比,電子化市場所需要的信息成本小很多。這就大大削弱了實物貨幣在商品交易市場中的媒介作用,為確保金融行為在價值鏈的重要作用,電子金融應運而生。
第三,電子金融的經營成本較傳統的金融機構降低很多。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包括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支付系統在內的電子金融的經營成本要小很多。可以從三方面進行論證:首先,電子金融一次性投入相應的成本完成開發后,銀行不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客戶端的運營上,減少了網點建設支出;其次,電子金融電子金融產品的大量運用,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傳統的銀行按形態屬于有形銀行,有形銀行需要雇傭大量的柜員去重復簡單而機械的存取款業務,提高成本的同時,仍然無法完全避免銀行人員手工操作中出現失誤。而電子銀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將這種重復性很高的人力勞動通過網絡完成,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最后,電子金融的出現不僅可以減少客戶和銀行工作人員往來于有形銀行之間的在途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顯著減少了客戶、銀行的經營成本,同樣也降低了社會成本,提高了社會效益。這也是電子金融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
三、電子金融的特征
為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金融應運而生。與傳統金融相比,電子金融具有以下特征:
(一)服務方式虛擬化
傳統金融市場幾乎所有的交易、辦公活動都通過網絡來實現,銀行之間的結算業務也可以通過電子數據來完成。傳統金融中,業務文件的傳遞均以面對面的交流進行,路程較遠的則借助于EMS等郵寄方式,不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社會資源極大的浪費。電子金融的出現,業務人員只需要借助網絡的傳遞功能,進行交易信息的傳遞。為保證交易的安全可靠,人們則采用了數字驗證技術和公開密碼技術等技術手段。
(二)業務多元化
電子金融產品的大量涌現使金融機構的業務更加多元化,金融機構可以涉及金融領域的多個方面,如平安集團。同樣從事網絡金融服務也不在局限于傳統的金融機構,這樣使得金融業原本以板塊式分工的格局被徹底打破,互聯網的多元化信息使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各行業的混業經營模式拉開帷幕。
(三)地域化限制的消失
電子金融機構虛擬化降低了傳統金融機構因地域限制帶來的業務影響,只要有互聯網終端就可以將業務網絡延伸到世界的任意角落。同時,電子金融機構虛擬化打破了傳統金融市場的時空限制,只要有互聯網終端就可以隨時的辦理支付結算等業務。有了電子金融,地域及時空的限制將不再是制約金融快速發展運行的重要因素。
四、電子金融的特有風險
不同國家的電子金融風險也不盡相同,我國的電子金融金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技術風險
目前,電子商務發展而來的電子金融業務交易及控制風險等工作,主要依靠于電腦程序進而軟件系統來完成。因此,電子系統技術和管理的安全問題成為了電子金融業務能否安全運行的重要因素。計算機系統的停機,磁盤的損壞,以及來自于外界網絡中的攻擊與破環都可能威脅電子金融運行的安全。因此安全風險是電子金融風險當中一種特殊風險。
(二)業務風險
1.信用風險。以信貸業務為例,傳統的信貸業務在合同到期時,可能存在部分借款人因自身的財務狀況無法按時、足額的償還貸款的情況。電子金融的加入加快了市場運行的速度,大大增強了過程及結果的透明度,也降低了交易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但是,電子金融的運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交易雙方對于彼此的身份確認過程中的難度,也無法確保信用等級評價的真實性,從而增大了信用風險。
2.法律風險。當前,我國電子金融的發展與其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我國的電子金融是在法律制度并不完善甚至是沒有的情況下發展的。這種狀況就使得相當一部分電子金融業務的行為及責任問題沒有相關的制度予以約束,導致了電子交易的風險。
(三)其它風險
其他風險也危及電子金融交易,如市場風險、利率、匯率等市場的價格的劇烈波動對電子金融交易者的資產、負債以及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有相關影響,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帶來的風險。
上述電子金融的各種業務風險與傳統金融并沒有本質性的區別,但是由于電子金融與網絡信息技術息息相關,這就導致電子金融在延續融合傳統金融風險的基礎上,對傳統金融風險的內涵和表現形式進行了更新擴充。
五、應對電子金融風險的相關建議
(一)積極發展我國信息安全技術
由于信息技術的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電子金融環境的健康與安全,所以為了杜絕隱含,加強人們對于電子金融的信心,則必須要積極發展我國的信息安全技術,使其可以達到相應的安全等級,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電子金融的健康發展。可以通過大力開發網絡加密技術的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民眾的安全防范意識的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構建一個和諧的交易環境。
(二)建設健全的電子金融風險制度
建設健全的電子金融風險制度可以通過一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由于在電子金融相關法律制度方面的欠缺與不健全,一些企業游走于灰色地帶,這樣的行為顯然不利于我國電子金融的發展,因此我們國家應該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規范金融市場中的經濟主體,使金融市場健康穩步快速的發展。其次,加強金融行業自律機制,行業自律是一種自我管理、自我規范、自我約束的機制。金融行業自律,是通過各金融主體為得以健康快速的發展自發組織訂立相關的公約規范金融行為,它的組織機構——金融行業協會,是一家民間管理機構。當前,我國金融市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與之相比,國家監管顯得并不全面。為確保金融市場中,金融主體的行為有序進行,金融市場得以穩定發展,加強行業自律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最后,加強電子金融風險控制管理的國際協調與合作,電子金融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傳統金融市場間相對封閉的市場格局瞬間被打破,經濟主體間交易信息的傳遞進一步加快。并且隨著國際間越來越頻繁的貿易交易,相互之間關系也越來越親密,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通過監管的國際化有利于共享信息,提高了整個國際金融市場的監管水平和效率,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引起的區域性風暴。
參考文獻
[1]卓武揚.論全球化下電子金融的有效監管[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2.
[2]謝國旺.電子金融監控問題探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
[3]張松.互聯網金融下的操作風險管理探究[M].金融監管,2013.(295).
[4]柯珂.超網絡時代的電子金融和風險管理[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