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乳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健康,所以為保證乳制品檢測質量符合標準,乳制品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應是質量檢測的基礎。因此,乳制品生產企業需要積極組織相關培訓工作,從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檢驗人員的綜合技能。此外,培養檢驗人員的責任感,提升其質量意識,以便更好、更負責的完成乳品檢驗工作,確保乳品質量符合相關食品標準,從而推動乳品企業更好的向前發展。鑒于此,本文從乳品檢測中的儀器設備、檢驗方法、乳制品樣品的采集和處理、檢驗記錄以及檢驗誤差等影響其檢驗質量的方面分別進行闡述,以供專業人士參考與借鑒。
乳品檢驗中的儀器設備
建立儀器設備檔案及運行記錄。在使用儀器設備對乳品檢驗的過程中,應對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規格型號以及日常維護情況加以記錄。此外,設備的工作狀態應在其運行記錄中詳細記錄,從而方便檢驗人員了解儀器設備的工作狀態,確保獲得準確的乳品檢驗記錄。
正確操作。由于儀器設備在乳品檢驗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掌握以及了解其操作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檢驗儀器眾多,并且有難以之分,所以對于操作流程復雜的儀器設備應對相關操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持證上崗,否則禁止其操作乳品檢驗儀器。
儀器設備的鑒定。精密儀器設備必須經過當地縣、市級計量測試中心鑒定合格有效后才能使用,一般儀器設備(如精密電子天平、生化培養箱、紫外分光光度計等)鑒定有效期一年,其他如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精密儀器鑒定有效期二年。能確保儀器設備的精確度。
檢驗方法
為確保乳品檢驗工作流程符合標準規定,所以選擇正確的乳品檢驗方法就顯得尤為關鍵。乳品企業在制定檢驗流程時,可以借鑒國內外乳品制造業發達國家所公布的先進且合理的乳品檢驗方法。此外,由于使用乳品檢驗的方法各有千秋,從而導致精準度也會略有不同,通常可同時采用多種乳品檢驗方法并對這些結果加以分析,并且為提升乳品檢驗的精準度,可以通過校對來消除檢驗方法所帶來的誤差。
乳制品樣品的采集和處理
采樣原則及方法。采樣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乳品檢驗結果,因此應遵從國家標準來選取合適的采樣方法。與此同時,對于不同的乳制品,在國家標準也有著不同的采樣方法。因此,在實際檢驗乳品的過程中,采樣方案應根據乳品類型來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制定。例如,可使用五點法對樣品進行采集。其中,在生產乳制品的過程中,抽樣檢查在乳制品企業檢驗工作中比較常見,并且利用統計學原理,抽樣檢查具有極高的可信度和準確率。鑒于此,為使抽樣檢查結果符合統計學規律,乳品采樣的數量可根據乳制品生產企業實際檢驗水平進行確定。
樣品的封裝及保存。為對樣品的分析與記錄更為及時,應第一時間密封包裝所采集到的樣品。其中,應在包裝中準確記錄樣品的來源、采樣日期、數量、樣品狀態。另外,采樣操作人員的姓名也需記錄,以便對樣品的進行質量追蹤。用于乳品檢驗的樣品應在0℃~4℃下保存,從而避免其質量出現問題,造成檢驗結果出現誤差。
檢驗記錄
乳品檢驗過程中的數據以及相關參數應詳盡、客觀的記錄在案。此外,為方面乳品檢驗人員對檢驗記錄進行管理與保存,可將其劃分為兩部分,即檢驗報告和原始記錄。與此同時,詳盡、清晰的記錄下乳品樣品的編號、檢驗項目、檢驗時間以及檢驗結果等信息是對原始記錄的基本要求。在記錄原始記錄過程中,原始性作為原始記錄的基本要求,切不可有任何涂改現象。在檢驗數據的有效數字時,儀器設備的精度密度確定要按照有效數字運算的法則來計算,而最終檢驗的結果,其數字只能夠保留一位相似數字,而且還要求方法精度和密度是一致的。此外,由于原始記錄中的數據信息作為檢驗報告的基礎,所以從法律的角度講應對原始記錄信息加以保密。
檢驗誤差
為降低乳品檢驗中出現誤差的概率,應按照既定程序完成乳品的檢驗工作。然而,由于在實際檢驗過程中有較多外在與內在因素的干擾,所以檢驗誤差難以避免。其中,相關檢驗人員應對誤差出現的原因進行準確分析,從而采用針對性的措施及時對誤差出現的原因加以解決。在現階段乳品檢驗過程中,由于誤差性質有所區別,檢驗誤差可以分為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其中偶然誤差可以通過增加測定次數而預計減少,系統誤差則可以通過校正二予以消除。
目前,國際國內乳品競爭將日益激烈,乳制品企業必須重視檢驗工作質量。遵從相關標準完成乳品檢驗,使檢驗處于受控狀態,提供準確及時的檢驗數據,為企業質量控制、質量保證服務,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