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芳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α-硫辛酸與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自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該院治療的198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按自愿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96例和觀察組102例。對照組給予甲鈷胺2片/次,3次/d,連續服用4周;觀察組給予α-硫辛酸2粒/次,1次/d,聯系服用4周。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 采用α-硫辛酸治療的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2.2%顯著優于采用甲鈷胺治療的對照組的72.9%(P<0.05);觀察組的神經傳導速度指標值(尺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4.9%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采用兩種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均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但采用α-硫辛酸可獲得更理想的治療有效率,同時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率較低,因此具有更理想的治療用藥價值,更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α-硫辛酸;甲鈷胺;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079-03
2型糖尿病(成人發病型糖尿病)是指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作用效果較差而導致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呈相對缺乏的病癥。為原發性糖尿病的主要類型(約占糖尿病患者90%左右)[1]。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代謝紊亂、氧化應激、缺乏神經營養因子、血管損傷等造成周圍神經發生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下肢癥狀較上肢多見)、感覺異常(麻木蟲爬觸電樣等)、便秘腹脹、異常出汗、撕裂樣疼痛及腸梗阻等[2-3]。目前臨床主要在控制患者血糖基礎上采用抗氧化藥物、改善神經營養藥物、改善神經微循環藥物等進行治療,為此該研究進行α-硫辛酸與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對比分析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該院治療的198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按自愿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96例和觀察組102例。對照組:96例,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齡分布在39~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2±12.7)歲。觀察組:102例,男性61例,女性41例,年齡分布在43~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7±13.3)歲。兩組患者經臨床多項檢查(糖尿病癥狀、神經病變等)均得到確診,兩組患者均為自愿選擇治療用藥并排除治療用藥禁忌特征(同時排除伴有嚴重心腦、肝腎器臟及傳染性疾病),兩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血壓等常規性治療(藥物及飲食等)。對對照組患者采用甲鈷胺進行治療采用口服方式給藥甲鈷胺片(國藥準字H20030812,規格為0.5 mg/片),按2片/次,3次/d(飯前)方式給藥(可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不同劑量),療程為28 d。注意使用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等。③對觀察組患者采用α-硫辛酸進行治療,采用口服方式給藥硫辛酸膠囊(國藥準字H20100153,規格為:0.3 g/粒),按2粒/次,1次/d劑量給藥,每天在早餐前30 min服用,以28 d為用藥療程。注意使用中可能出現的惡心、嘔吐、胃腸疼痛、皮膚過敏等情況,一經出現應立即停止用藥。對兩種藥物均需長期服用,在每1個療程結束后可暫停2~3 d并檢查,對病情好轉的可適當降低服藥劑量。
1.3 評價指標
將治療效果、神經(傳導速度、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評價指標內容。其中治療效果的評判標準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提高程度≥5 m/s;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提高程度<5 m/s;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神經傳導速度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在用藥后的3個月后進行統計評價[4]。
1.4 統計方法
對收集的評價指標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的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2.2%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2.9%,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情況見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傳導速度均得到顯著改善,較治療前比較(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變化更為顯著,治療后的神經傳導速度指標值比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中的不良反應率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4.54%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進展中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已有資料表示糖尿病患者中的50%可隨病情進展而發生,主要與糖尿病發生時間有直接關系,一般高發時間為糖尿病出現5年以后發生[5-6]。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人類的生活飲食習慣都發生明顯改變,加上環境的日益惡化等,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人速呈逐年上升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稱我國目前已經確診并接受治療糖尿病患者已超過5 000萬,由于糖尿病發生早期并無典型性癥狀,因此未檢查確診的人群數量極為龐大,并且同時發病人群正呈年輕化趨勢,因此其治療防控形勢極為嚴峻[7-8]。
迄今為止,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與患者的體內代謝出現紊亂、氧化應激、神經營養因子缺乏、血管損傷等有關。目前對該并發癥的治療主要是首先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標值以及其它如血脂等并采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為此該資進行該文內容的研究。
通過研究認為,甲鈷胺是一種內源性的輔酶B12,對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轉甲基反應過程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該藥易于進入神經元細胞器而參與腦細胞以及脊髓神經元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可促進葉酸的利用和核酸代謝而能促進軸突運輸功能和軸突再生,不但能對藥物如阿霉素、丙烯酰胺、長春新堿等引起的神經退變具有抑制作用,而且還能延遲的神經突觸傳遞和神經遞質減少恢復正常,通過提高神經纖維興奮性恢復終板電位誘導而使乙酰膽堿恢復到正常水平,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9];α-硫辛酸是一種類似維他命的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謝抗氧化物,是唯一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萬能活氧劑,且作用力也比其它抗氧化劑來得持久,能平衡血糖,能增強患者骨骼肌和紅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以通過降低血糖、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使患者減少使用胰島素或降糖藥物[10]。同時α-硫辛酸能再生抗氧化物質、清除自由基,減弱氧化應激,使神經生長因子等物質逐漸恢復正常,并能刺激神經纖維再生。由于減少AGE形成所以對減輕糖尿病血管病變也起到一定作用。從該文內容的結果可以看到,使用兩種藥物患者均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用藥后的神經功能較治療前均發生顯著改善,但使用α-硫辛酸可獲得更高的治療有效率,且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更為顯著,并且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更為理想,充分表明該藥物在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顯效性和安全可靠性。
通過該文研究認為及早預防的意義更為重要,如糖尿病患者應通過合理的飲食、運動調節好自己的血糖,避免或延遲并發癥的發生;做到忌煙忌酒,即使喝酒也一定要避免空腹飲酒,以免出現低血糖,并可以選擇葡糖酒(不要喝白酒);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避免情緒起落影響;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少食多餐、營養均衡,避免食用含糖豐富的食物等;進行一些如散步、游泳、登山等有氧運動來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綜上所述,該研究認為在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時采用α-硫辛酸可獲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有效率,并且可顯著降低用藥的不良反應率,具有極高的治療用藥價值,更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Asmat U, Abad K, Ismail K. Diabetes mellitus and oxidative stress-A concise review[J]. Saudi Pharm J, 2016,24(5):547-553.
[2] Izenberg A, Perkins BA, Bril V. Diabetic Neuropathies[J]. Semin Neurol, 2015,35(4):424-430.
[3] Russell JW, Zilliox LA. Diabetic neuropathies[J]. Continuum (Minneap Minn), 2014,20(5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1226-1240.
[4] 韓亞娟, 高方,薛耀明,等. α-硫辛酸注射液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 2011, 32(18):2464-2466.
[5] Das S, Pal S, Mitra M. Significance of Exhaled Breath Test in Clinical Diagnosis: A Special Focus on the Detec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 J Med Biol Eng, 2016,36(5):605-624.
[6] González-Serrano J, Serrano J, López-Pintor RM, et al. Prevalence of Oral Mucosal Disorders in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Group[J].J Diabetes Res, 2016,2016:5048967.
[7] Qiu S, Sun XH, Liu WY,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diabetes mellitus adults in the Jilin provinc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PeerJ, 2017,5:e2869.
[8] Liu Y, Song Y, Tao L,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mong 13473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in six provinces[J]. BMJ Open, 2017,7(1):e013199.
[9] Hazari A, Maiya AG, Shivashankara KN, et al. Kinetics and kinematics of diabetic foot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and without peripheral neur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pringerplus, 2016,5(1):1819.
[10] 王萍, 姜國良. α-硫辛酸聯合腺苷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5(16):50-51.
(收稿日期: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