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哈佛大學舉行,2016年也是該獎項誕生的第26年。與往年一樣,2016年也有很多好玩的、狗血的、奇葩的研究獲獎,比如假裝自己是山羊在阿爾卑斯山生活、為啥吸血的虻“不待見”白色的馬、兩腿間看風景更美、穿羊毛褲子對老鼠情欲有什么影響等。
物理學獎:蜻蜓愛黑色墓碑
獲獎者是蓋伯·霍瓦斯和同事們。他們研究了為什么白色的馬最不易受馬虻叮咬,以及蜻蜓為什么會受黑色墓碑的吸引。
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奧秘在于水中偏震光。昆蟲們愛待在水平偏振光多的地方,因為這種地方在它們眼里是亮晶晶的,就像它們熟悉的水域。它們也通過水平偏振光來尋找自己的“吸血”對象,深色馬反射的偏振光更顯眼,而白色馬反之,因此白馬能躲過虻的吸血攻擊。除了虻,很多昆蟲都有類似特性,比如蜻蜓也容易把光滑方正的墓碑表面當成水面,因而往往停在那里不走。
醫學獎:左邊癢請撓右邊
獲獎者是克里斯托弗·海爾姆申和同事們。他們發現如果你身體左邊感覺癢癢,只要對著鏡子撓撓自己右邊對應的身體部位,就能緩解癢的感覺,反過來也同樣成立。
如果你覺得身體左邊癢,請對著鏡子撓撓身體右邊,真的會覺得身上沒那么癢了……這不是開玩笑,而是德國科學家用對照實驗發現的結果。精心擺放的鏡子和相應位置的撓癢,能讓你在視覺信息的引導下,把鏡子里的右胳膊看成自己的左胳膊。而且,如果你只能看到鏡子里被撓的右胳膊,止癢效果還會更好。
其實,此時你的視覺和觸覺產生了矛盾,為了處理這些矛盾信息,大腦可能以鏡子里看到的撓癢為依據,進行了觸覺轉移。
生物獎:混進羊群的男子
關于動物錯覺的終極探索來自查爾斯·福斯特和湯姆斯·特懷茨。福斯特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倫理學家和獸醫,特懷茨是倫敦的一名技術人員,兩人都曾花費大量時間模仿人類以外的動物。為了更好地理解“非人類世界”,福斯特花了大半輩子致力于“在野外當一只動物”,他曾用數天時間模仿過一只獾,白天睡覺,晚上用手和膝蓋在林地行走,并以蚯蚓為食。他還在倫敦當過狐貍,并曾學著水獺那樣用牙齒捕魚。
特懷茨則扮演過山羊。他說服了一位名叫格林·西斯的假肢專家,為其打造了一副模仿山羊腿的假肢。他穿上假肢,假裝自己是一只四肢行走、吃青草的山羊,在阿爾卑斯山上和羊群一起生活了3天,設法融入羊群。那么,他身臨其境學到了什么呢?他的體會是,在一個等級制度非常強的群體世界中,擁有一個朋友非常重要,而他很幸運地擁有了一只山羊“朋友”。
認知科學獎:兩腿間看風景更美
獲獎者是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東山篤規和大阪大學教授足立浩平。他們研究了彎下腰時從兩腿之間看到的世界與平時是否不同。東山教授說,通過“胯下看世界”,風景的景深會縮小,遠處的風景也會縮小并離得更近一些。當頭朝下從兩腿間顛倒著看世界時,人們會感覺比頭朝上正著看世界時,走起路來前進的距離更短,這是人們的錯覺。因為這項研究,他們從2007年開始已經連續10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
心理學獎:每人每天說2.2個謊
獲獎者是伊芙琳·德比和其同事們。他們統計了1000名說謊者的說謊頻率,并判斷哪些時候可以相信他們的答案。通過對這些年齡在6歲到77歲之間的測試者的研究,他們發現,每個人一天要說2.2個謊,另外,小孩和老人比較誠實,青壯年比較愛說謊。
生殖獎:老鼠的情欲受它的褲子影響
生殖獎頒給了已故的艾默德·沙菲克。他通過利用不同物料替老鼠制造褲子,觀察褲料對老鼠性欲的影響。他發現老鼠穿上聚酯纖維后,性欲便會降低。沙菲克認為,研究結果亦適用于人類。
化學獎:在接受尾氣檢測時自動減排
令人尷尬的是,大眾汽車公司獲得了化學獎。該公司在接受汽車測試時,總能神奇地自動減少排放量,以此“解決”了機動車污染排放問題。當然大眾沒有派人去領這個獎。
該獎項諷刺的是大眾尾氣排放造假事件。2015年9月,美國監管部門指認大眾銷售的部分汽車存在尾氣排放“造假”,這些車輛由于安裝了專門應對尾氣排放檢測的“失效保護器”,該系統通過復雜的運算,能識別車輛是否處于尾氣排放檢測,并啟動尾氣排放裝置,應對相關部門的檢測。
經濟獎:石頭“真有”人格
獲獎者是馬克·艾維斯和同事們。他們從銷售和市場營銷的角度,對石頭的性格進行了研究。
在你眼中石頭是沉穩而堅毅的,還是優雅而多情的?想必你從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你可以先來猜下這三塊石頭,誰是踏實鄉下人,誰是紐約奸商,誰又有點抑郁。經濟學獎得主撿了3塊石頭,對它們進行了經濟學研究,證明了石頭“真有”人格。
和平獎:如何鑒別政客假裝深;沉的狗屎言論
獲獎者是戈登·彭尼庫克和同事們。他們研究“如何鑒別政客假裝深沉的狗屎言論”。
文學獎:關于收集蒼蠅的自傳
獲獎者是弗雷德里克·斯約伯格。他寫了三卷自傳體巨著,介紹了自己在搜集死蒼蠅或者快死掉的蒼蠅時體會到的樂趣。
他的獲獎感言:我已從事寫作達15年了,即使是在沒有讀者的情況下。不過我明白,把自己所知道的寫出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