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許慶芬+張榮華+張洪亮



摘要:開花期滴灌對馬鈴薯產量影響達到極顯著水平,幼苗期和現蕾期滴灌對馬鈴薯產量影響達到顯著水平;幼苗期和開花期滴灌對大薯率的互作效應達到顯著水平;開花期滴灌對馬鈴薯淀粉含量影響達到顯著水平。通過對有利于馬鈴薯產量、商品薯率、淀粉含量的最優灌溉值分析可知,幼苗期最優灌溉區間沒有互交區間,最近值為30 kPa;現蕾期的互交區間為30.485~37.88 kPa;開花期的互交區間為29.96~38.45 kPa。由此可以得出最有利于馬鈴薯生長的灌溉模式為:出苗期30 kPa、現蕾期30.485~37.88 kPa、開花期29.96~38.45 kPa。
關鍵詞:滴灌;馬鈴薯;負壓值;正交旋轉;產量;商品薯率;淀粉含量
中圖分類號:S275.4;S53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1—0126—03
馬鈴薯生育期內缺水是導致我國馬鈴薯產量低的主要原因。其中,開花期是馬鈴薯需水的關鍵期,這時缺水必然會使產量下降。王鳳新等認為,馬鈴薯壟作更適合滴灌;楊麗民等在滴灌試驗中發現,在同等施肥條件下滴灌處理比不滴灌處理增產27.68%。不同類型土壤的飽和含水率(無論是質量含水率還是容積含水率)都不一樣,而土壤水張力卻是一致的,均為0;不同類型土壤的毛管破裂含水率也不相同,而土壤張力卻又幾乎一樣。可見,不同類型土壤從飽和含水率到毛管破裂含水率的范圍間,土壤水分對作物影響是一致的。在同一個土壤水分張力下,不同種類土壤的含水率各不相同,但對作物的生理需水和根系吸收而言卻是一致的。國外有許多研究者利用負壓計來測量土壤水分值,并用來指導不同作物的灌溉方式。本試驗通過土壤負壓值來衡量作物是否需水為標準,同時計算出適合馬鈴薯優質高產的滴灌模式。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及試驗器材
品種:費烏瑞它;試驗器材:滴灌設備各1套、水泵1臺、負壓計23支;試驗原理:通過負壓計測量土壤土水勢,根據土水勢的高低對不同處理進行滴灌,使其達到預期的土壤水分含量,通過試驗結果計算出馬鈴薯整個生長期的最佳需水量。
1.2試驗設計
根據2013年試驗設定幼苗期、現蕾期、開花期3個生育階段,各時期土壤的張力分別以35、35、40 kPa作為基本值,變化間距為15 kPa,共設置3個水平,進行3因素5水平的正交回歸旋轉試驗(表1),共23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