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田如男



摘要:觀賞桃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通過對南京市城中主要的觀賞桃品種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其觀賞特性、品種分類及園林應用現狀,并編制常見觀賞桃品種檢索表。此外,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了南京市觀賞桃品種資源應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建議,以期為園林綠化中觀賞桃的選擇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南京市;觀賞桃;品種資源;園林應用
中圖分類號:S662.1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1—0190—04
早在《詩經》中就記載有關于桃的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足見人們對桃的喜愛。桃(Amygdalus persica L.)為薔薇科桃屬落葉小喬木,根據實際用途可分為果桃、花桃,因為果桃的花也很漂亮,因此在園林中最早應用的是果桃。由于實用價值和栽培目的不同,經過長期的栽培選育,果桃、花桃在形態特征上,特別是在花與果的顏色、大小及花的結構、果肉質地與味道等方面出現了顯著差異。目前園林中的桃品種雖然很多,但是種植比較雜亂,有些品種遭到破壞和損失,因此亟需對現有桃花品種資源加以調查、整理、分類、保存,使優良品種得到應用和推廣,為培育新品種提供相應材料。
本研究對南京市現有的主要觀賞桃品種資源進行調查研究,對主要的品種進行分類,并分析它們目前在南京市園林中的應用現狀,以期為城市園林建設過程中觀賞桃的選擇、品種配置等諸多問題提供參考。
1調查方法與依據
1.1調查方法、地點
在查閱文獻資料、熟悉不同品種觀賞桃的特征特性前提下,采取先普查后重點觀察的方法:首先,在花期對紫金山、棲霞山、綠博園、玄武湖、情侶園、總統府、白馬公園、小桃園、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地的觀賞桃品種資源進行全面的普查;然后對品種資源較集中的白馬公園進行詳細調查,分析與觀賞有關的形態特征,尤其是花的形態、顏色、重瓣性等,還包括枝姿、葉色等性狀。
1.2調查依據
按照胡東燕教授制定的桃花品種性狀登記表的標準登記桃花品種的性狀特征,并依據《觀賞桃》中記載的觀賞桃分類系統,對所調查的主要觀賞桃品種進行系統分類。
2結果與分析
2.1南京市自然條件
南京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3℃,無霜期為237 d。岳海燕等研究表明,南京市冬季濕冷,最低溫度可達-8℃,日相對濕度在70%以上;夏季日氣溫最高可達40℃,日相對濕度在80%以上,是典型的高溫、高濕的“火爐”城市。南京市年平均降水117 d,年均降水量1034.0 mm,屬于濕潤地區。每年初夏,受鋒面雨帶影響,南京市進入梅雨季節;梅雨過后,天氣晴燥,常會形成伏旱。此外,南京市地形復雜,低山、丘崗和谷地平原相間分布。王輝等調查表明,南京市土壤類型有水稻土(水耕人為土)、黃棕壤(鐵質濕潤淋溶土)、潮土(淡色潮濕雛形土)、沼澤土(有機正常潛育土)、紅壤(簡育濕潤富鐵土)、紫色土(紫色濕潤雛形土)、石灰巖土(鈣質濕潤淋溶土)等。
2.2主要觀賞桃品種資源與分布
經調查,南京市現有的主要觀賞桃品種約22種,白馬公園、小桃園是南京市桃品種最為豐富的景區,主要品種及其分布見表1。從本調查結果看,在調查的10個樣地中,出現最多的品種是單粉、碧桃,其次是紫葉桃;晚白桃、二色桃、粉紫臺閣、五寶桃均只出現在白馬公園;菊花桃、緋桃、絳桃、單粉垂枝等均只出現在其中2~3個樣地。可見南京市園林中應用觀賞桃造景時大量選擇了單粉、碧桃和紫葉桃,而極少考慮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品種,如五寶桃、單粉垂枝等。
2.3主要觀賞桃品種的形態特征
觀賞桃根據枝型可分為直枝型、壽星型、帚型、垂枝型、龍游型;根據花色可分為白色、紅色、粉色、復色;根據花型可分為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菊花型、鈴型。南京市現有的觀賞桃品種觀賞性狀豐富,有3種枝型(直枝桃17個、壽星桃3個、垂枝型2個),5種花型(單瓣型、梅花型、牡丹型、月季型、菊花型),復瓣品種11個,重瓣品種8個,詳見表2。
2.4觀賞桃品種分類檢索表
桃品種分類最主要的依據是形態學方面的特征。張秀英在對桃花品種調查的基礎上,經多次的調整和完善,將桃花品種分為2系、5類、16型,且這一分類系統得到了后續研究者的認同和佐證。胡東燕在對中國及日本部分地區桃花品種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將桃花品種分為2系、5組、11型。根據最新的《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ICNCP)》的規定和要求,取消了原來桃花品種分類中山桃花系和真桃花系的劃分,將桃花品種直接分為6類,即山碧桃類、垂枝桃類、帚桃類、直枝桃類、壽星桃類、曲枝桃類。總之,種系、枝型及花型是桃分類系統的3個主要分類依據。南京市主要觀賞桃品種分類如下:
3南京市主要觀賞桃品種在園林中的應用
3.1城市美化
3.1.1水邊的配置 園林中的各種水體,無論其在園林中是主景還是配景或小景,無一不借助植物來豐富水體的景觀,水中、水旁園林植物的姿態、色彩及所形成的倒影,均增加了水體的美感。
觀賞桃可用作水邊植物,用于豐富岸邊景觀視線、增加水面層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南京市,常植垂柳于水邊,配以碧桃、迎春等。如玄武湖上以桃、柳間植水濱,到了春天,桃花盛開,爛漫芳菲、花團錦簇,且柳葉新發,枝條纖細、樹影婆娑,相得益彰。“桃紅柳綠”已成為園林春季景觀中的經典搭配手法,但這一造景形式用得過于頻繁易使游客產生審美疲勞,且樹種稍嫌單調。可從2個方面人手,改善這略顯單調的景觀:(1)保留“間株楊柳間株桃”的傳統配置形式,以觀賞桃的花色、花型、花期等為選擇依據,應用具有不同觀賞特性的觀賞桃品種,形成具有不同韻味的景觀,如不同花色的桃花相互搭配更能夠相互映襯,體現春意盎然的意境;(2)豐富植物種類,增加觀花、觀果灌木及地被,來烘托點綴“桃紅柳綠”這一經典景觀,如云南黃素馨柔韌的枝條與垂柳輕撫水面,可為水景增添一絲柔媚;紫薇與桃花配植可彌補桃花觀賞期較短的缺點,保證水岸邊三季有花可觀。需要注意的是,因觀賞桃怕水濕,其在與水體配置時,應植于較高且干燥處。
3.1.2道路的配置 (1)城市道路。道路以“線”的形式,貫穿于整個城市中,聯系著城市中分散的“點”和“面”的綠地。道路綠地中,桃的應用可謂歷史悠久。《呂氏春秋》中提到:“子產相鄭,桃李垂于街”,足見周代就用桃作行道樹了。已有學者調查發現,在南京市老城區人行道綠化帶中,碧桃或叢植或與其他植物交替種植來豐富道路綠化景觀。壽星桃較低矮,不會影響路面交通,且其著花緊密,觀賞價值高,是道路分車綠帶中良好的綠化植物。如壽紅、壽粉、壽白三五成群,或某種壽星桃與木槿、紫薇等搭配種植,均能豐富道路分車綠帶的景觀。
(2)園林道路。園林道路(簡稱園路)是公園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園林的脈絡,是聯系各景區、景點的紐帶,起著交通、導游、構景的作用。如南京市小桃園的園路植物配置以觀賞桃為主,其平坦的主路采用規則式種植,以香樟、銀杏等作為上層大喬木,以碧桃、壽桃等觀賞桃及紫薇、紫葉李等作為中層小喬木,以紅花檵木、女貞等作為下層花灌木,以麥冬、吉祥草作為地被,如此復合層次的搭配,豐富了道路景觀;而蜿蜒曲折的支路,以自然式配置為主,白碧桃、紅碧桃、絳桃、緋桃等各種觀賞桃爭奇斗艷,配植桂花、金絲桃、海桐等,游人春賞桃花之明艷,夏觀金絲桃之燦爛,秋聞桂花之香郁,冬嘆海桐之蔥綠,四季有景可觀,游人置身于其中可享受這如詩如畫的意境。
3.1.3建筑周邊的配置 植物與建筑配置,可以使園林建筑主題更突出,協調建筑物與周圍的環境,賦予建筑物以時間和空間的季相感,也完善了建筑物的功能,如導游、隱蔽、隔離等。在南京市挹江門城墻前,春有碧桃、壽星桃爭奇斗艷,夏有紫薇百日紅艷,秋有爬山虎、雞爪槭紅紅火火,冬有女貞青翠欲滴,四季之景增添了城墻的美感,使其產生出一種生動活潑而具有季節變化的感染力。觀賞桃與建筑周邊的配置最為常見的是零星地散植于機關、家庭庭院。古今中外,庭院的布置幾乎都離不開桃紅柳綠,在庭院一角散植不同品種的觀賞桃,可選紅白相間,相映成趣。南京市宋都美域錦園內某一角以1座方亭和自然式疊水為構圖中心,四周散植著垂柳和紫葉桃,從留出的透景線可觀亭的北面一叢叢風姿綽約的孝順竹,可賞亭的南面三五成群的碧桃及配植的雞爪槭和紅葉石楠,“四季交替、春華秋實”已成為該方亭四周之景的一大特色。
3.1.4與其他植物的配置 桃花可作為單一或組合配植營造花墻、花山甚至花海來豐富園林植物景觀,如南京市小桃園的桃花塢,成群的各色觀賞桃下配植成片的黑心菊,修剪整齊的小蠟和紅花檵木組成的圖案點綴其中,游人仿佛置身于美麗的桃花世界。桃花也可與多種植物相配植,營造出格調不同、色彩鮮亮的絢麗春色景觀。最為著名的傳統栽植方式是桃柳組合,這一搭配利用桃花花期與柳樹展葉期大致同時的特點,產生物候現象重疊之美,如南京林業大學紫湖溪兩岸的“桃紅柳綠”;桃李同栽,有桃李滿天下之意,如一些庭院的“桃李滿園”;“竹外桃花三兩枝”,富含詩情畫意,如南京市情侶園一片竹林邊幾株桃花,營造出了寧靜幽遠的園林意境。
3.2專類園
專類園是在一定范圍內種植同一類觀賞植物供游賞、科學研究或科學普及的園地。觀賞桃的變種、品種繁多并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宜集中于一園專門展示。我國目前的桃花專類園通常是以植物園的專類植物收集區、園的形式,或以風景名勝區、公園的桃園、桃花谷、桃花山的形式出現。目前南京城區最具代表性的桃花專類園是南京白馬公園,據不完全統計,白馬公園已種植觀賞桃約20個品種近萬株,種植規模、數量及觀賞價值均居南京城區桃林之首。
3.3盆栽與盆景
觀賞桃以其樹干性弱、樹冠開張、幼齡樹生長旺、開花結果早等特點適宜盆栽培養。盆栽桃花宜選擇植株矮小、節問較短、樹冠緊湊、株形優美的觀賞桃花品種,目前最常用的是壽星桃。此外,碧桃、菊花桃等品種也是盆栽桃花的優良品種。觀賞桃盆景是將桃樹栽培技術與傳統造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可以賞花品果,而且經過冬季催花,春節開花。觀賞桃花盆景的主要形式有斜干式、臨水式、雙干式、叢林式、露根式、懸崖式等,有獨枝懸崖型、龍曲型、雙枝鹿角型、三枝杯狀型、分層開心型、垂柳型等造型。胡忠惠等已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觀賞桃盆景培育技術,可使桃花盆景盡早批量上市,形成規模化生產。
自古以來,色澤艷麗的桃花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民間桃花素有吉祥之花、幸運之花的美譽。目前南京市盆栽桃花及桃花盆景常用于年宵花卉的展覽銷售或用于裝飾酒店大堂、點綴會場等室內公共空間環境以及庭院、道路、公共綠地等室外綠化。
3.4切花與插花
桃切花屬于木本切花,是東方式插花的主要材料,其枝條養分充足、花朵密集、開花集中,易于造型和搭配,觀賞效果好。桃花作為折枝瓶插的歷史由來已久,近年來切花催花技術也廣為應用。已有學者研究記載,桃花切枝瓶插催花主要與桃花品種和著花密度有一定關系,例如早花品種絳桃,需冷量較低,著花密度中等,催花相對容易,又能達到較好的觀賞效果。此外,桃花的切枝催花還可結合冬季修剪進行,可將剪棄的枝條插于瓶中,用于室內美化。
4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分類意識不強,缺乏專類苗圃。觀賞桃品種豐富,多數苗木商甚至是園林綠化技術員不能進行區分,常會出現“張冠李戴”的品種混亂現象。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強觀賞桃品種分類的知識普及,為優良品種的選育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目前,觀賞桃多與其他苗木混植于苗圃中,管理較粗放,桃花苗木品質較低。觀賞桃專類苗圃的建立,有利于對觀賞桃進行規范化栽培管理,如對其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從而提高觀賞桃苗木質量。
(2)早、晚花品種較少,花期相對一致。南京市現有觀賞桃品種雖然比較豐富,但花期相對一致,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造成桃花整體觀賞期較短。湖南省常德地區3月上中旬的早花品種黃金美麗、迎春和北京地區4月中下旬開花的晚花品種京舞子、黛玉垂枝等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多引種栽培諸如此類的早花、晚花品種,合理地組合搭配,以延長觀賞桃的整體花期。
(3)品種應用較單一,景觀相對單調。南京市白馬公園、小桃園及棲霞山桃花澗觀賞桃品種豐富,桃花景觀美不勝收,但其他如玄武湖、綠博園、居住區等地的觀賞桃造景僅大量應用碧桃、紫葉桃,多數景觀重復而單調。因此,觀賞桃在南京市園林應用研究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南京市各景點在應用觀賞桃時,應考慮各品種的花色、花型、花期等觀賞特性進行選擇搭配,從而豐富桃花景觀,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
(4)養護管理欠佳,病害較為嚴重。小桃園某支路兩旁三三兩兩栽植的碧桃,其枝條細弱、樹冠狹窄、樹型矮小,嚴重影響了道路景觀;白馬公園一角多數觀賞桃患有流膠病,降低了其本身的觀賞價值。因此,需要加強觀賞桃的養護管理,定期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桃穿孔病、桃炭疽病、桃流膠病、蚜蟲、紅蜘蛛是桃花的最為常見的病蟲害),以確保觀賞桃較高的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