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竇超+吳文靜+劉波+黃金田+呂富+劉文斌+徐維娜



摘要:測定分析了中華鱉(Trionyx sinensis)幼鱉的肌肉營養成分,并對其營養品質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中華鱉幼鱉臟體比和含肉率分別為10.31%和14.65%。中華鱉幼鱉肌肉(鮮樣)中水分、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的質量分數分別為79.11%、0.81%、1.08%、19.18%。肌肉中共檢測出16種氨基酸,總量為67.77%(質量分數,干樣),其中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EAA)總量是26.93%,占氨基酸總量的37.74%;其中EAA的構成比例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的標準。中華鱉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為82.47%,4種鮮味氨基酸(DAA)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總量為27.92%(干樣),其中特征性的鮮味氨基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占干物質含量的18.89%。表明中華鱉幼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豐富平衡的氨基酸,具有較好的營養價值,研究結果為開發中華鱉幼鱉配合飼料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華鱉;肌肉;氨基酸;營養成分;品質評價
中圖分類號:S96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1—0269—04
中華鱉(Trionyx sinensis)又名“中國鱉”,隸屬爬行綱(Repiflia)龜鱉目(Tesmdinata)鱉科(Trionychidae)鱉屬(Tri-onyx)。除西藏、青海和新疆外,其他地區均有分布,以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為多見;國外主要分布于朝鮮、日本和越南。中華鱉不僅是味道鮮美的佳肴,而且也是傳統的營養、保健食品的珍貴原料,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名貴水產品。
中華鱉的養殖業迅猛發展,養殖方式主要有魚鱉混養、池塘單養、工廠化溫室養殖等,而中華鱉規模化健康養殖需要開發和推廣高效環保、營養均衡的全價配合飼料作為重要保障,開發中華鱉配合飼料成為其產業發展的重大課題。目前,有關中華鱉營養需求及飼料的研究甚少,僅見有關健康養殖模式對中華鱉成鱉營養成分的影響,以及其他水產營養成分與飼料的研究報道,關于中華鱉幼鱉肌肉營養成分及品質的研究未見報道。本研究分析了中華鱉幼鱉的肌肉常規營養成分和氨基酸組成,旨在充實兩棲動物類營養學,并通過對其營養品質的評價,為開發中華鱉幼鱉配合飼料提供理論依據,以促進中華鱉規模化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2013年7月從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郊區養殖場采購中華鱉幼鱉50只,選取10只規格一致健康中華鱉幼鱉作為試驗材料,試驗用鱉的平均體質量為(178.6±19.68)g。
1.2樣品處理
選好材料,進行初步處理,包括測量其體質量、體長,解剖采集四肢和裙邊內側的肌肉樣品并精確稱質量,0℃保存,等待做分析試驗。中華鱉肌肉樣本分為2份,1份做常規營養成分分析,另1份做氨基酸測定。
1.3含肉率與臟體比的測定方法
1.6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用SPSS 19.0軟件進行生物學數據的統計,描述性使用“平均值±標準差”方式表示。
2結果與分析
2.1中華鱉幼鱉含肉率與臟體指數
從表1可以看出,中華鱉幼鱉的含肉率為10.31%,臟體指數為14.65%。中華鱉幼鱉與小鱷龜和黃喉擬水龜相比含肉率較低,臟體指數較高。
2.2中華鱉幼鱉肌肉常規營養成分
從表2可以看出,中華鱉幼鱉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別為(79.11±1.20)%、(1.08±0.10)%、(19.18±1.05)%、(0.81±0.24)%。結果表明,中華鱉幼鱉肌肉水分含量略低于江鱈,但高于其他經濟魚類;粗灰分含量與其他經濟魚類相當,差異不大;粗蛋白含量與黃斑籃子魚和長春鳊相當,高于中華鱉日本品系、三角魴、江鱈和川鲇;粗脂肪含量高于中華鱉日本品系、三角魴和江鱈,低于黃斑籃子魚、長春鳊和川鲇。
2.3中華鱉幼鱉肌肉氨基酸組成
從表3可以看出,中華鱉幼鱉肌肉中含有常見的16種氨基酸,氨基酸總量為67.77%(干樣),低于鱖的78.39%、草魚的67.91%、黃顙魚的75.84%;高于鳙的60.87%。其中包括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EAA):Thr、Val、Met、Phe、Ile、Leu、Lys;2種半必需氨基酸(HEAA):His、Arg;7種非必需氨基酸(NEAA):Asp、Glu、Ser、Gly、Ala、Tyr、Cys。從氨基酸組成上看,谷氨酸含量最高,占1.75%,其次為天門冬氨酸、賴氨酸、亮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氨基酸組成特點與黃斑籃子魚、達氏、施氏、異育銀鯽、翹嘴紅鲌、興國紅鯉、黃顙魚、黃尾密鲴是一致的。
2.4中華鱉幼鱉的肌肉營養品質評價
將表4中的數據換算成每克氮中含氨基酸毫克數(乘以62.50%)后,與FAO/WHO建議的氨基酸評分標準模式和全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進行比較,并計算出中華鱉幼鱉的氨基酸評分(AAS)、化學評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
從表4可以看出,AAS以中華鱉幼鱉的Phe+Tyr和Lys最高,其次是I1e、Leu和Thr,而Val和Met+Cys最低;CS以中華鱉幼鱉的Lys和Thr最高,其次是11e、Leu和Phe+Tyr,而Val和Met+Cys最低。
由表5可知,中華鱉幼鱉的鮮味氨基酸中Gly的含量與其他經濟魚類比較含量最高;Asp的含量除施氏鱘和黃顙魚外最高;Glu的含量除黃顙魚外最高;Ala的含量除黃斑籃子魚外最高;而鮮味氨基酸總量(WDAA)低于黃顙魚,高于其他的經濟魚類。
3討論與結論
3.1中華鱉幼鱉含肉率與臟體指數
含肉率是魚體肌肉質量占魚體總質量的百分比。含肉率是評定魚類品質、食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生產前景的重要指標之一。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華鱉幼鱉的含肉率是10.31%,顯著低于小鱷龜的40.01%和黃喉擬水龜的23.40%。中華鱉與其他經濟水產動物相比,含肉率均偏低,原因可能是中華鱉殼含量高,導致其可食用部分少,因此其含肉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