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龍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誠信狀況對其自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都有重要影響。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經濟、就業、人際交往四方面誠信現狀調查后發現,當代大學生誠信狀況主流是好的,但仍有一部分大學生的行為表現存在失信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應從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加強高校誠信教育、構建誠實守信家庭環境和加強大學生自律這四方面改善大學生的失信現象。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誠信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109-01
一、當代大學生遵守誠信的價值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從年齡結構上看大多大學生已是成年人,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從心理結構上看大學生已具備很強的獨立判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從知識結構看大學生是社會群體中知識層次較高的一個群體;大學生處于由學校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大學時期是其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因而,大學生遵守誠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誠信是當代大學生立足社會與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必然需要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 ,當代大學生不可避免地需要與他人交往。誠實守信是人與人正常交往的前提和保障,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有品質。大學生如果不誠實、不守信,就無法獲得身邊人的信任,不能與家長、老師、同學等周圍人正常的交往,也就失去了在社會中的立身之本,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生存。大學生只有堅持誠實守信準則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并與周圍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因而,誠信是當代大學生立足社會與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必然需要。
(二)誠信是大學生的融入社會并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和保障
第一,誠實信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大學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參加實踐必須遵守的規則,欺騙他人最終必然會被市場和社會所淘汰,因而誠信是大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個人品德。[1]
第二,大學生進行自我活動,無論是在家庭、學校還是將來步入的社會中,都需要他人的支持與配合,而誠實守信是得到他人支持與配合的前提和保障。大學生只有用誠實守信標準要求自己的行為,才能獲得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等周圍人的信任,進而得到周圍的人的配合和支持,才能更順利進行實踐活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當代大學生存在不誠信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誠信環境的不良引導和沖擊
社會誠信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價值觀與行為方式的重要外在因素,從調查結果看,6598%的大學生認為社會誠信風氣是造成目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社會誠信環境中的消極因素是造成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2]
1. 發展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造成價值取向多元化
隨著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國策的實行,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在市場經濟中人們奉行的道德價值觀念不同于傳統的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中的道德價值觀念。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驅使下,一些自律性差的人會守不住道德底線,作出有違誠信的行為,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競爭,人們逐漸感到傳統誠信背后的不足。
(二)家庭誠信教育引導的不足及偏差
家庭是一個人道德品質養成的第一環境,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映在孩子的眼里,成為子女的行為指南,家庭誠信環境對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的養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家庭對子女的誠信教育存在一些誤區,是造成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1)教育理念的誤區。缺少陪伴和教育,重智育輕德育,注重物質給予,輕視精神滿足,錯誤的誠信教育觀。
(2)家長自身存在不誠信行為。部分家長教育子女沒有言傳身教,使子女的誠信觀產生偏差,對誠信產生懷疑,養成不正確的誠信觀。
三、改善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大環境
社會誠信環境對道德品質培養的影響可以說是家庭和學校對道德品質培養的依托,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對于培育大學生誠信道德品質有著綜合的影響力。
(二)加大誠信思想宣傳力度
首先,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思想。其次,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各類媒體,推廣誠實守信的典型案例、先進人物和事跡,樹立誠信典范。此外,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誠信教育活動。如舉辦誠實守信模范頒獎活動,倡導人們守誠信,使誠信意識真正的內化為主體的品質。[3]
(三)建立健全誠實守信法律法規
當前我國社會普遍存在不誠信現象,僅依靠誠信思想宣傳不能對改變誠信缺失起到很好的效果,必須增強法律對失信行為的約束。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個人和社會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大學生誠信缺失雖不嚴重,但防微杜漸,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周亞輝.大學生誠信問題及教育對策[J].科教文匯,2014(11).
[2]余國師.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原因和對策[J].科教導刊,2013(4).
[3]黃曉輝.大學生誠信品質培養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5).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