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虎
摘要:以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為平臺,推動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互動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關鍵任務,也是提升社會創新和企業技術升級的重要途徑,所以本文從培養研究生創新應用能力的視角,討論了有效建立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途徑,并對如何全面構建校企聯合培養基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專業學位研究生 校企聯合 創新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110-02
近年來,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逐步由學術型向應用型轉變。教育部在2009年部署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工作,轉變單一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將研究生教育從培養學術型向應用型轉變,從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經過數年的努力,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已經有相當的規模,如何有效推動研究生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互動,成為當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研究生創新應用能力概念
教育部文件明確提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1]在實現這一培養目標中,應用能力培養應居于核心地位。
應用能力是指個體在從事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術含量的科研、管理活動中,所呈現出來的個體綜合心理特征,這種個體心理特征是由一定的知識、技能以及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因素在個人所從事的社會活動中,相互綜合并經常性地發揮作用而形成的。因而,應用能力是一個人在知識、技能和素質方面的綜合水平體現。應用能力有可遷移性,而且超越了具體化的職業,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因而對個人的職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研究生的創新應用能力是在具體的實踐創新活動中體現一定個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將研究生的個人素質與其所進行的具體創新活動及相應的職業發展聯系在一起,既突出了研究生的個人素質培養,又強調了個人素質必須與一定的未來職業情境相聯系,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關鍵所在。[3]而這種關鍵能力,在有限的學制年限內,只有通過參與企業的實踐創新活動才能快速而有效地進行培養。
如何建立更多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企業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并讓研究生全面深入地參與進去,是當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關鍵。
二、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設立條件
數年來,為了加強研究生應用能力培養,我國在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許多不能進行實質性合作,難以為繼。西方發達國家在校企合作培養研究生方面非常強調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實踐證明,政府積極的推動,對于完善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有重要意義。
本文認為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從推動經濟升級轉型迫切需要出發,以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原則,將部分企業技術改造或創新的政府基金,用在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資助上,不但能起到孵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而且可以在較短時間培養出企業和行業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因此政府在設立企業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時,必須確定必要的遴選條件,來引領企業向產業高地發展。具體來講申請企業應該達到以下基本條件:第一,企業應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具有技術創新的急切需求和明確的產品研發方向;第二,企業應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區(縣)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或具有相關技術研發工程實驗條件;
第三,企業應具有與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歷史,并且合作基礎良好;
第四,企業應具有滿足研究生團隊進入企業后必需的生活及文體活動條件、運行管理制度和專項經費等。
達到上述條件的企業,選擇一所或多所高校進行協商,提出五年內擬研發的主要課題,明確技術成果產權歸屬,提出需要研究生人數、管理制度、工作生活條件、研究經費、生活資助等,雙方達成合作意向后向政府提交設立申請,由教育部管理部門評審后批準并授牌。
政府要充分運用技術創新基金的獎勵機制,不僅要在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設立和技術創新的孵化上進行資助,更要在校企聯合培養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成果上設置具有較強激勵性的獎勵基金,以有效推動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以實現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三者有機結合。
三、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立體構建
政府、企業、高校不僅要將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打造成應用型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還要將其打造成企業技術創新的孵化器,同時要將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塑造成產業創新和經濟升級轉型的發動機,因此在政府的主導下,以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為平臺的校企合作必須深度融合。
(一)授課內容方面進行深度交融
首先課程設置要以企業、行業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創新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提高為核心。教學內容應該強調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緊密結合,突出技術前沿和應用研究;
教學過程重視運用討論分析、解決方案、實驗驗證、情景模擬等方法。
在專業培養方案里必須設置與實踐企業相關的技術模塊課程,讓研究生較早地與企業進行銜接,研究生教學
課堂、實驗環節可以搬到企業車間、實驗室、研發中心進行[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交融,創新擴展實踐基地的合作深度,將研究生培養與產業發展二者有機結合。
(二)在師資配置方面施行校企雙師制
在研究生任課教師和科研指導教師配置上,施行校企雙師制,借助實踐企業的資源,吸收交叉學科領域的專家、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其他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學任務和科研指導任務。
打破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導師與研究生的指導關系,強調以項目研究團隊為單位指導研究生,在學界導師團隊和業界導師團隊的共同指導下,研究生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圍繞企業提供課題開展研究。
企業導師團隊在培養過程中必須突出研究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獨立承擔專業領域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培養研究生善于針對企業實際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制約某個部門、企業或行業發展所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的意識,還要著重增強研究生技術創新成果實用性的培養。
(三)在實踐創新方面組織系統培訓
過去的校企合作基地,多半只是學生到企業臨時性的實習基地,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不能實現有效銜接,只是解決了學校讓學生完成實習任務的問題。在這種臨時性實習背景下,企業是無法按照自己以及產業需要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學生也無法深入到企業、行業的實踐創新工作當中去。
在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模式下,研究生可以提前進入企業接受教學、實驗的培訓,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培養中,接受企業和行業的系統性培訓,這樣就可以迅速有效地滿足企業和行業對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要求。
(四)在就業創業方面提高個人競爭力
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模式,研究生可以在企業實踐的廣闊天地中提高自身的創新應用能力,增長工作經驗,縮短就業適應期,提高專業水平及就業創業能力,這樣就能有效培養出滿足企業以及行業要求的人才,大大提升了研究生就業競爭力。
即使進入實踐企業的研究生沒有被企業聘用,還可以得到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共建范圍內上下游企業的優先錄用,或者被推薦到同行業的其他企業,這也說明企業實踐基地可以為研究生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R].教研[2009]1號.
[2]高兵.政產學研合作促進學科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探索,2009(12):16-17.
[3]張新廠,鐘珊珊.產學研合作培養復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2-24.
[4] 陳恒,胡體琴.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探討[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0,35(2):88-9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