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國是一個稅負相對較高的國家。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為了在市場立足并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需要運用稅收籌劃的手段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進行稅收籌劃,選擇稅負較輕的方案是實現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和長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股東價值最大化 稅務籌劃 稅負轉嫁 避稅
一、稅收籌劃的概念及產生原因
(一)概念
稅務籌劃是企業的稅負控制技術和納稅技巧,是企業的一種理財手段。納稅人應該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基于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對企業在資金投入、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合理安排、科學籌劃,以達到減輕或遞延稅負的目的,實現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
(二)產生原因
現代企業經營為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企業管理者應該根據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合理安排企業的籌資、投資、經營和利潤分配行為,避開特定的政策條款,并合理、充分地利用稅收優惠等特殊政策,盡可能地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爭取更多的稅收利益。同時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立足,企業必須增收節支,提高企業盈利能力。而大多數企業最直接的做法是通過降低產品的成本和費用,提高產品邊際貢獻率的方法提高盈利水平。如今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資源的日益枯竭造成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這些使得企業很難在直接成本上尋求成本的最小化。由于我國在稅收法律法規上給予了企業很大的自主選擇空間,使得企業在納稅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稅收相關規定的自主選擇權,依法合理地達到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增強企業盈利能力的效果,最終實現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二、企業運用稅收籌劃的方法
(一)國家政策方面
國家頒布的稅收法律法規是具有相應的彈性空間的,政策的這種彈性空間主要體現在特定制度條款的制定上,即對于特定的經營企業、特定的經營行為,給予特定的制度優惠。比如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率為15%;第三產業、“三廢”利用企業、“老、少、邊、窮”地區、新辦企業等都國家都給予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的措施。還有投資生產新產品,如軟件產品的生產銷售,其實際負擔的增值稅稅負超過3%的部分給予退回并作為軟件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資金。針對諸如很多這樣的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應該通過尋找并合理運用稅收政策中的特定性、特殊性條款,來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
(二)財務核算方面
1.核算方法的選擇。納稅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核算生產領用材料的成本、結轉完工產品的成本時,選擇核算的方法不同產生的利潤就不同。當市場價格低迷的時候,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以及實際經營情況,可以通過選擇先進先出的存貨計價方法來降低企業的成本,保證企業盈利。
2.結算方式的選擇。企業可以根據我國稅法中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規定,延緩企業的納稅時間,在銷售產品確認收入時選擇合適的結算方式,并充分有效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增加企業每年的經營效益。
3.折舊方案的選擇。一般有直線折舊法,加速折舊法,如:雙倍余額遞減法、工作總量法、年數總和法等。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將直接影響應提折舊總額在固定資產各使用年限之間的分配結果,從而影響各年的凈收益和所得稅。比如說,直線折舊法相對于加速折舊法在適用累進稅率的情況下能夠使企業承擔較輕的稅負。但加速折舊法在適用比例稅率的情況下,可以使固定資產的成本在使用早期以及使用報廢前盡快得到補償,因此采用加速折舊法更能夠給企業帶來利益。對企業來說,實際上是延期向國家繳納所得稅,而就政府而言,實際上是給了企業若干年的免息貸款。
(三)稅負轉嫁
稅負轉嫁作為企業的一種納稅籌劃的方法對企業獲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稅收負擔轉嫁籌劃的操作平臺是價格,通過價格浮動、價格分解來轉移稅收和規避稅收。稅收負擔轉嫁籌劃能否成功地通過價格的浮動實現,關鍵要素在于企業的商品是否具有一定的供應彈性與需求彈性。稅收負擔轉嫁即實際承擔稅負的主體并不是直繳納稅款的主體,稅款的直接繳納人通過稅收轉嫁的方式將稅負推給他人,自己只是承擔部分甚至完全不承擔納稅義務,他只是改變了稅款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負擔狀況,并不會損害國家的利益。比如,消費稅轉嫁在當今社會中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由于稅負的沉重,企業若不進行消費稅的轉嫁籌劃,很難生存下去。企業通過必要的轉嫁籌劃,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承擔稅負,從而增加利潤。通常稅負轉嫁的方式主要有:第一,前轉,又稱稅負順轉,是納稅人順著商品從生產到零售再到消費的流轉方向,通過提高商品價格的方法,將稅負轉嫁給商品的購買者或最終的消費者來負擔。如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煙、酒行業,稅負最終主要轉嫁給消費者來負擔。第二,后轉,又稱稅負逆轉,是納稅人逆著商品流轉的方向通過壓低購進商品或材料的價格,將稅負向后轉移給商品的供應商。如房地產行業將其稅收負擔向后轉嫁給其上游建筑企業。第三,實施稅負消轉,指納稅人在不提高商品售價的前提下,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來獲得利潤,從而使得稅負在新增的利潤中得到補償的轉嫁方式。
(四)規避平臺
在進行稅收籌劃時,稅法中規定的若干臨界點被稱為規避平臺。因為臨界點承載著量的積累到發生質的變化,所以是一個關鍵點。當突破這些臨界點時,所適用的稅率就會產生變化,從而獲得稅收收益。現行中國稅法中,稅基存在臨界點,優惠政策分等級也有臨界點。所以,規避平臺的應用很廣泛。我們可以根據臨界點的稅負差異以及稅收優惠,對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進行稅務籌劃。如個人所得稅是企業代職工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起征點是3500,我們可以通過降低實際工資、增加福利費補貼,提高五險一金額度等來降低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還有在兼營不同稅率的應稅消費品時,企業可以采用先銷售后包裝的方式比先將產品包裝后再銷售給商家繳納的消費稅少。
三、總結
總之,進行納稅籌劃應該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問題具體分析。我們應該結合實際工作和國家頒發的相關政策,分析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現狀,找出更多的稅收收益契合點,使納稅人不交稅、少交稅、緩交稅或確保納稅風險為零,以便最大限度地實現納稅人的稅收收益,最終實現企業股東價值的最大化目標。
參考文獻
[1]陸小明.淺析企業稅務籌劃[J].商業經濟2015(7).
[2]中國稅網.“營改增”企業莫忽視稅務籌劃[N].上海金融報2015-8-4(14).
[3]蓋地.稅務籌劃:目標、原則與原理[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5).
[4]許虹,王雅麗.企業稅務籌劃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2,31(13).
[5]胡軍.科學籌劃 綜合施策 打造“互聯網+稅務”[N].中國稅務報2015-915(A02).
作者簡介:高揚芳(1991-),女,漢族,甘肅景泰人,蘭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理財與稅務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