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娟+徐鑫垚
【摘要】國家外匯管理局自2012年12月以來,先后在全國開展了多批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本著尊重市場需求的原則,已取得明顯成效。大幅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成本,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實體經濟受益顯著。但是,跨國公司外匯資金的集中運營引起大量的跨境資金流動,也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和風險控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鐕臼┬型鈪R資金集中運營的風險也需要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跨國公司 外匯資金 風險管理
一、外匯資金集中運營
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是指依照外匯局印發的《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有資金集中需求的跨國公司在其所在地銀行開立國內主賬戶,集中運營境內成員企業的外匯資金,開立國際主賬戶,集中運營境外成員企業的資金和借入的外債資金。具體的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業務包括集中收付匯、凈額結算、賬戶間外匯劃轉、外幣資金池業務、通過財務公司辦理內部即期結售匯等業務。
二、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所面臨的風險
(一)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一般是指經濟主體在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由于匯率的波動變化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的匯率風險主要是指主辦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的專門財務公司,在代理跨國公司以外幣計價進行國際業務收付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因相關的貨幣匯率波動所引起的應收資產與應付債券價值變化,進而產生的交易風險??鐕就鈪R資金集中管理的外匯風險主要表現為收付匯風險和對外貿易結算風險。前者是指專門的財務公司在代理跨國公司進行本幣付匯與外幣收匯的兌換過程中所產生的匯率風險。后者是指以外幣計價進行貿易交易時,財務公司代理跨國公司進行將來結算時所使用的匯率存在不確定性而產生的匯率風險。
由于跨國公司的外匯資金本身具有外匯頭寸大、貿易業務復雜、涉及外幣種類數量多、貿易結算時間長、交易環境復雜的特點,再加上引入的集中運營,使得跨國公司所面臨的外匯風險明顯增加。
(二)運營風險
運營風險通常是指企業的經營風險,是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對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和價格、成本等產生重大影響所導致的企業未來一定時期的收益或現金流量大幅減少的一種經濟風險。跨國公司在成為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的成員單位后所面臨的運營風險是指相關財務公司在遭遇意外匯率變動時,由其負責運營的外匯資金發生損益變化,從而影響到跨國公司的資產結構、資產總量,影響到跨國公司的日常經營的風險。
由于不同行業的跨國公司對其業務領域的發展戰略存在差異,對其涉及業務所在國的投入、產出及銷售區域的選擇也不同,造成所在國文化背景、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匯率制度、利率水平和購銷成本等各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得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管理以后,資金的投資運用方面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籌融資方式、籌融資幣種以及交易貨幣比重的不同安排都會對跨國公司的資產結構產生重要影響,投融資收益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跨國公司的經營風險。
(三)內部管理風險
近年來,隨著跨國企業集團的發展和母子公司體制的建立,部分跨國公司財務資金管理問題愈加突出。部分跨國公司過度依賴委托的財務公司,本身的預算流于形式,監控滯后無力。資金的收支缺乏統一的籌劃和控制,對下屬公司資金的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事后復核松懈,監督管理力度降低,容易爆發財務危機。部分管理權限模糊,跨國公司存在多級控制關系,子公司內部也存在分層控制關系,在管理上存在集權和分權的矛盾,形成資金管理的盲目集權或者分權,其結果都增加了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內部管理風險。
三、風險應對建議
(一)建立健全外匯管理機制
我國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跨國公司外匯資金的集中管理政策支持力度,深化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改革,與跨國公司共同在實踐中完善現有的外匯管理機制。由于跨國公司外匯資金的集中管理業務涉及成員單位外匯余額上收下撥、成員單位外匯日間透支、代理成員單位集中收付匯與國家收支申報、成員單位的外匯委托借貸和外匯融資、以及為成員單位進行外匯理財等眾多業務,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金融創新,業務種類和規模也將日益壯大,國家外匯管理局應積極建立建設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業務數據的報送系統,改變現在人工采集,手工報送的方式,滿足數據留存、分析、監管的需求,加強集中運營管理。
(二)采用多元化的資金管理模式
由于跨國公司的資金管理涉及其在全球范圍內的資本運作,不同行業的跨國公司對其業務領域的發展戰略存在差異,對其涉及業務所在國的投入、產出及銷售區域的選擇也不同,造成所在國文化背景、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匯率制度、利率水平和購銷成本等各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外匯資金管理的具體運作模式也不盡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報賬中心模式的資金管理高度集中,適用于母公司財務部管理同城且非獨立核算的成員單位,結算中心不是獨立法人,適用于有多個獨立的現金收付單位的大型企業集團,內部銀行模式是仿照了銀企借貸關系的集團內部資金管理模式,而財務公司模式則體現了一種相對分權的思想,現金池模式是當今跨國公司相對主流的資金管理模式,跨國公司應依據自身企業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
(三)改善跨國公司的財務管理結構
跨國公司的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業務及風險控制主要依賴于財務部門人員執行與管理。由于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夠、管理結構不規范、外匯業務及風險控制的經驗不足,對外匯風險不夠敏感等,使得風險發生后沒有專門機構去合理解決,甚至由于時效性的缺失直接導致決策的滯后,最終造成跨國公司不必要的利益損失時有發生,因此,應改善跨國公司的財務管理結構,加強風險管理人員培訓,使其具備較強的風險分析、會計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等專業素質和業務技能;優化整合公司各部門的專業人員組建獨立的外匯資金集中運營風險管理部門,專門負責公司境外投資風險信息的搜集和風險的監管工作,形成完善的風險報告機制,制定合理的外匯資金集中風險管理方案。
參考文獻
[1]李超.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改革框架研究[J].北京金融評論,2012(2):25-32.
[2]李珂.淺議我國海外企業跨國經營中的外匯風險管理[J].經濟研究導報,2014(2):150-152.
[3]夏孟濤.跨國集團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研究——以N集團為例[D].安徽:安徽大學,2015:33-39.
[4]曹吉平,趙娜.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狀況研究及思考——以河北省跨國公司企業集團為例[J].華北金融,2015(5).
作者簡介:汪淑娟(1993-),女,漢族,山東濟寧,在校學生,研究生在讀,云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徐鑫垚(1996-),女,滿族,河北承德,在校學生,本科在讀,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