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子
【摘要】期權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期權交易在交易市場上有著不可忽視的經濟價值。隨著國際市場上全球化經濟的推進和期貨交易的拓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及地區建立了期權交易所或交易所期權交易市場。在范圍上,期權市場從最初的股票期權交易擴展到現在包含大宗商品、金融證券、外匯、黃金等多個品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影響越來越凸顯,借著長期累積的實力,在期權市場上實現“后來居上”的快速發展。但是由于期權交易自身特殊性所包含的各種風險以及中國期權市場發展時間短、結構不夠完善等原因,使得國內的期權市場在良好的發展勢頭上仍然存在發展障礙。本文旨在分析國內期權市場發展的優劣環境,對我國期權交易市場的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期權市場 交易特點 利弊條件
一、引言
在國際市場上,期權作為金融體系中重要的風險管理,套利投機的衍生工具,其標的資產涵蓋了股票、有價證券指數、期貨合約、政府債券或是其他種類的債券等多個領域,早已成為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經濟形勢較為復雜,加上國際各方勢力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態度不一,使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進程較為緩慢。尤其是在新型的期權期貨等衍生品交易市場,國內的發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國際市場。
期權作為一種衍生工具,多用性是它的一大優勢,可以被應用到多種多樣的投資策略中。期權能夠分散風險,有助于強化金融市場整體抗風險的能力,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國內期權期貨市場不斷創新發展,也正因為此,加強對期權市場的研究對于完善期權交易業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自1995年始,中國的期權市場歷經了近二十年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對我國期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有著自身的優勢和局限。其中優勢大致三個方面:一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國內發展快、普及范圍廣,為期權市場的交易提供較好的信息技術支持;二是隨著國內經濟的國際化進程,金融市場的繁榮,為期權交易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和廣闊的客戶市場;三是國內期權市場較國際市場起步晚,卻可以很好的借鑒國際市場上期權交易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結合國情走更加適合我國金融市場實情的發展道路。而局限也有三個方面:一是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交易規章制度不完善,使得交易市場難以保證交易規范合法,容易出現市場混亂;二是專業人才的缺乏,相關的知識培訓不夠專業實際。期權業務在國內拓展緩慢,一大原因是多數人對期權交易不夠了解,不敢輕易涉足,在加上缺少專業人士的指導,發展進程自然緩慢;三是近年國內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強,難以為期權市場的發展營造出穩定的環境。
二、文獻綜述
期權的本質同股票、債券等一樣,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約,代表的是一種權利。期權交易可以看做是對權力進行買賣。需要強調的一點事,期權能夠賦予期權持有者某項權利,而對期權持有者是否執行這項權利沒有強制性的要求,這一點也是期權與期貨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
約翰·C·赫爾(2004)提到未來中國與印度將會對全球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中國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的優勢越來越顯著,貿易順差在不斷加大。從市場和經濟勢力多個領域為進一步發展期權市場提供了支持。同時他也提到,中國一些監管部門對于期權期貨等衍生品的發展并沒有太多的熱情,一些監管部門認為衍生品交易帶有賭博色彩,缺乏可靠性。這也算是中國國內期權市場缺乏活力的一個認知層面的原因。
王學勤(2005)將中國的期權市場劃分了三個階段,1995年到2000年、2001年前后和2004年以后。他認為中國期權市場的發展和期貨市場存在著同步性,也即是說期權市場的發展會受到期貨市場變動狀況的影響。其他國家對中國期權市場的動態也是十分關注,就比如說2004年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歐洲期貨交易所、芝加哥結算公司、期權業協會(OIC)等國際期權大腕親臨國內輪番舉行“期權報告會”等,掀起了2004秋季期權沖擊波。我國期權市場的發展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意義各有不同,所以發展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或干擾。他認為我國的期權制度建設日益規范,從最初的“基礎知識式”發展到后來具有可行性、實用性、操作性的期權市場規范體系。
國內期權市場發展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輕易涉足不熟悉的領域并不是明智的決策。期貨日報記者姚宜兵(2015)就針對商品期權做出評論,他認為中國的商品期權仍沒有推出,未來市場投資者既有可能來自當前的商品期貨市場。他在文中提到期權實戰專家Torn Saliba的說法,中國商品期權上市交易之前,需要交易所、期貨公司等相關市場機構加大市場培訓力度,尤其要對準備參與交易的客戶進行風險管理培訓。對于新起步的交易領域,參與者切不可盲目而行,而這些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和約束。
三、期權市場
(一)期權介紹
期權市場是進行期權合約交易的市場。所謂的期權交易是指對特定時間內以約定價格購買特定商品的權利進行的交易,簡言之就是權利的買賣。期權市場在是否執行權力上較為靈活。投資者買進期權,享有選擇權,有權在規定的期限內,根據市場行情變化決定是否行使權利。無論實行期權、放棄交易或將期權轉讓予第三者,投資人無需承擔任何義務。正因為此,對投資者來說,進行期權交易的最大風險不過是購買期權的價格。期權投資實質是防范風險的投資交易。
期權主要可以分為兩種: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看漲期權賦予持有者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按照既定的價格買入資產的權利,而看跌期權賦予持有者在未來某個特定的時間按照既定的價格賣出某項資產的權利。期權協議中買賣的價格被稱為執行價格或者行權價,合約的日期叫做到期日。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美式期權可以在到期日前的任一時點執行,百慕大期權可以在到期日前所規定的一系列時間行權。
(二)中國期權市場發展條件
近幾年來,期貨市場規模擴大、品種增加,證明風險控制產品在國內投資市場還是很被看好的。截止2016年11月底,全國期貨市場全年累計成交量為38.5億元,同比增長18.79%,創出成交量新高。但是伴隨著期貨發展出現的瓶頸,需要與之匹配的期權市場的協同帶動發展,期權作為期貨公司所期待的領域,在這兩年得到金融市場很大的關注。與國際上成熟的期權市場相比,我國的期權市場仍然處在起步發展階段。
國內期權市場的發展有有優勢條件,也有劣勢障礙。
1.優勢條件:首先是技術支持。中國的金融市場交易往往有著散戶眾多的特點,而未來發展的潛在客戶會是爆發型增加的期權散戶。在互聯網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利用國內成熟的互聯網技術讓散戶可以足不出戶完成期權的交易、資金的流轉等業務。互聯網與期權市場的合作不僅方便了期權交易,能夠節省交易時間、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對于進行交易市場信息交流與傳遞,提高期權市場運轉效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是國內經濟市場、金融市場近幾年的繁榮發展。隨著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國內資本積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對于期權市場交易來說,充滿活力的市場、強大的資金支持、充分的資金流通都會成為自身發展的推動力,從根本上改善發展條件。
最后是國際期權市場發展的經驗幫助。起步較晚的國內期權市場雖然在發展歷史的積累上略遜一籌,但是國際期權市場的發展歷程恰好能夠成為我國期權市場發展的借鑒。我們能夠在分析研究其他期權市場發展歷程的實際案例中獲取經驗,得到警示。有了這些經驗教訓,國內的期權市場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這么明顯的發展,在國際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
2.劣勢條件:首先法規制度建設的不完善。短時間發展起來的期權市場在法律法規制定約束、規章制度指導方面會有所欠缺。國內期權市場的參與者往往有著一些盲目性,金融市場上稍有波動就可能引發參與者的恐慌,進而導致期權市場的混亂。我國期權市場法規制度建設的欠缺對于期權市場的管理控制是十分不利的,這也是制約期權市場穩定發展的一大原因。
其次是專業人才的缺乏。對于新興的期權市場,市場上的投資者缺乏對期權的明確認知。我國國內相關的專業人士的缺乏使得期權的真實情況一直不能為投資者所了解,投資者自然不會進入自己不了解規則的市場。
最后還有就是缺乏穩定的國際環境。這幾年金融市場波動較為頻繁,人們對交易市場的未來展望時好時壞。對期權交易來說,沒有一個穩定良好的大環境,靠合約維系的權利交易就顯得不夠可靠,人們就會對市場缺乏信心,阻礙了期權市場的持續發展。
當然對于國內期權市場來說,發展的優勢條件、劣勢條件復雜多樣,也不單單局限于以上所提到的幾點。對于我國期權市場未來的發展,還是應當持有信心。畢竟期權市場剛剛起步,就算仍有不足,我們也有機會汲取他國期權交易的經驗教訓,完善自身的發展。我國期權市場是在一個成熟的國際期權市場中發展出來的,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要充分利用期貨、股票、證券等市場的專業知識,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切實發揮好優勢條件,這樣國內期權市場的前景還是很值得展望的。
參考文獻
[1]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期權學院編.《期權基本概念與交易策略》.第三版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美〕勞倫斯 G.麥克米倫著.《期權投資策略》.第四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3]約翰·C·赫爾著.《期貨與期權市場導論》.第七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埃里克·布里斯等著.《期權、期貨和特種衍生證券理論、應用和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
[5]王學勤.《中國期權市場發展“三部曲”與“試運行”》.期貨日報.
[6]姚宜兵.《個人投資者需全方位認識商品期權》.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