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娟 劉翠君



摘要:從知識產權創新、保護、管理、運營4個維度構建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以AB公司為例進行實證性研究。結果顯示:2008—2014年AB公司知識產權競爭力總體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為3.2%。從單項指標值來看,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和保護能力較強,但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不足。實證研究結論雖是從AB公司推算出來的,但也反映出我國規模化種子企業的普遍問題。因此,筆者提出針對性改進策略,以期為種子企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競爭力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1—0459—04
種子既是不可替代的農業生產資料,也是農業科技進步的核心載體。種子技術的持續創新,帶動耕作栽培、植物保護、農業工程、農業環保、農產品加工等各領域全面發展。品種選育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必然會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農業國,自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種子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糧食增產發揮了最關鍵的支撐和推動作用;但與發達國家和跨國種業相比,中國種子企業規模小、自主創新能力弱,在世界種業競爭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并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知識經濟大行其道,中國種業面臨著嚴重的安全威脅。
種業安全隱含的實質是深層次的國際知識產權競爭。知識產權資源作為21世紀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源泉,已成為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表現,更是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維持企業自身競爭優勢的有力武器。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跨國種業巨頭開拓國際市場的根本手段,全面提升知識產權競爭力也已成為我國種子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在知識產權規則成為最重要的國際經濟貿易準則形勢下,有必要通過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揭示種子行業的競爭力變化特點,促進種子企業將知識產權作為提高競爭力的核心戰略因素,并著力于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管理和運營能力。
1相關概念的界定
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是指能夠使種子企業以快于競爭對手的速度推出各種新品種,通過培育和發揮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在創造、保護、運營和管理知識產權資源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及獲取長遠的、直接的經濟利益的能力。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實力體現在種業知識產權的創新、保護、運營和管理4個方面。其中,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為種子企業的軟實力,而知識產權創新和運營則體現的是種子企業的硬實力。軟實力的主要作用為激勵和保護種子企業創新,保障種子企業知識產權權益;硬實力的主要作用是通過不斷研發培育新品種,掌握關鍵育種技術,對企業擁有的品種權、育種技術專利進行有效的使用、許可、投資和資產重組,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為種子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贏得有利地位。
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是以種業知識產權創新、管理、保護和運營全過程及其結果為對象,通過對影響并反映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的各要素進行總結和分析,判斷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狀況,找出企業知識產權競爭的薄弱環節,提出相應改進策略的管理活動。
2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1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遞階層次模型
根據影響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及其因果關系,建立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指標遞階層次模型,結果如圖1所示。
2.1.1知識產權創新能力 知識產權創新能力體現在研發基礎、研發創造、創新類型和研發方式等方面。研發基礎條件決定了種業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與質量。研發創造能力是種子企業研發活動創造知識產權的能力,表現為種業知識產權申請與授權的數量,以及種業知識產權布局的范圍。企業知識產權授權數量越多,布局范圍越廣,壟斷優勢帶來的收益就越大。創新類型包括原始品種及種質資源創新、派生品種創新和育種技術創新3類。種業發展亟需更多的原始品種和種質資源創新,以及實施品種權與育種技術的立體保護。研發方式是指種子企業獲取種業知識產權的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創新、合作研發及購買引進3種方式。研發方式是種子企業研發能力強弱的直接體現。
2.1.2知識產權管理能力 知識產權管理能力體現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與戰略制訂、知識產權組織機構設立與人員配備、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3個方面。具體包括知識產權中長期戰略規劃制定、專項行動計劃的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建立與人員配備、對創新成果及時進行知識產權保護、開展知識產權許可和轉讓、知識產權評估、育種信息平臺構建、風險預警與規避等。
2.1.3知識產權運營能力 知識產權運營能力采用知識產權運用基礎、種業制度運用和商業運用3個方面的指標來衡量。其中,知識產權制度與商業化運用依賴于種業知識產權運用基礎,即種子企業所擁有的有效知識產權的數量與質量。制度運用包括構建專利池、制定國家和國際技術標準,屬于更高層次的知識產權運營。知識產權商業化運營則是種子企業獲得知識產權收益的主要途徑。
2.1.4知識產權保護能力 對于種子企業而言,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直接影響市場競爭優勢的發揮以及壟斷優勢背后蘊藏的經濟利益的實現。衡量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的指標包括保護意識、保密管理、司法與行政保護、自我保護和侵權損失。其中,企業領導層與科研人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日常保密管理工作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司法與行政保護則是一種正式保護,主要通過司法與行政途徑來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自我保護是指種子企業自身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保護策略的運用,如進行侵權調查與取證,對侵權行為提出警告以及爭議解決方式等主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行為。
2.2評價指標及權重設置
根據影響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及其因果關系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58個(表1)。進行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時,指標權重可動態評估和調整,采用的方法有專家咨詢法、層次分析法、權值因子判斷表法等。本研究采用專家咨詢、評分估算的方法來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具體指標權重見表1。
3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模型
3.1評價模型
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指標確定后,還須借助一定的數學模型,將多個評價指標值合成1個綜合性的評價值,常用的方法有加權平均法、BP人工神經網絡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灰色關聯度法等。本研究采用加權平均法對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進行評價,具體模型如下:
3.2原始數據標準化
結合權重的確定方法和綜合評價方法處理數據的要求,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具體方法如下。
3.2.1定性類指標值采用5級量表進行量化定性類指標值采用5級量表進行量化,具體見表2。
3.2.2數據標準化方法 正向指標公式為:
4實證研究
為了驗證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指標體系的有效性,本試驗采用單案例縱向方法,以AB公司為例進行實證研究。
AB公司是集科研、開發、推廣于一體的國際化農業高科技企業,具有“育繁推”一體化種子經營許可證和進出口企業資格證,并先后被評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中國種業“五十強”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種業骨干企業,在種子行業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4.1評價結果
筆者調研和整理了AB公司2008—2014年間知識產權創新、管理、運營和保護4個方面競爭力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測算結果見圖2。
4.2評價結果與分析
4.2.1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分析如圖2所示,AB公司2008—2014年間知識產權競爭力總體呈上升態勢,年均增長率為3.2%。特別是2008—2011年間,AB公司知識產權競爭力大幅提升,年均增長率高達11.95%;但從2012年開始,知識產權競爭力受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的影響,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受人民幣升值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影響,AB公司2012年以來種子出口貿易量逐年遞減,同時國內種子市場供過于求,銷售增長乏力,從而對企業研發投入產生一定影響,并對知識產權運營產生直接沖擊。
4.2.2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分析 在知識產權創新能力中,AB公司研發創造能力提升最快,而創新類型與研發方式2個指標值變化不大。因為研發基礎對知識產權的產出起決定性作用,主要表現在企業擁有的科研人員數量與質量以及研發投入水平。2014年AB公司專業從事科技研究與開發的人員有67人,其中副高職及以上技術人才46人(圖3);而2008年公司研發人員為58名,副高職稱以上人員僅為32人。AB公司年均科研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為5.8%(圖4),遠高于種子行業平均水平1%,但與發達國家種子企業(科研投入占比8%~12%)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截至2014年年底,AB公司申請植物新品種權57項、授權32項,專利申請19項、授權9項,另有27個品種在國外通過審定或注冊;而2008年品種權申請7項、授權3項。
4.2.3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分析 AB公司知識產權管理能力評分值從2008年的0.522 5上升到2014年的0.787 5,年均增長7.2%,并且決定知識產權管理能力的3個一級指標在7年間均表現出持續上升趨勢,說明該企業整體知識產權管理能力穩步提升。調研資料顯示,在組織機構設立與人員配備方面,AB公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兼職到專職、從少量到大量的過程;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與戰略的制定和執行方面,AB公司不斷地推進與完善;但是在知識產權全程管理方面,AB公司還須加強知識產權的維持與評審、品種權與育種專利技術的立體保護以及風險預警。
4.2.4知識產權運營能力分析 AB公司知識產權運營能力在2008—2014年間并未表現出穩定的變化趨勢。其中,2008—2011年為上升趨勢,之后逐年下滑。在影響運營能力的3個一級指標中,運用基礎較穩定,制度運用屬于缺失狀態,AB公司既沒有構建專利池,也沒有制定國家或國際技術標準,因而最終決定運營能力的是知識產權的商業化運用。由于受出口形勢以及國內種子市場的影響,2012年以后AB公司種子銷量大幅下滑,知識產權的優勢和經濟效益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導致運營能力降低。
4.2.5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分析 在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方面,AB公司的評分值從2008年的0.516 2迅猛上升到2010年的0.760 2,年均增長12.9%;之后較為平穩,略有波動。AB公司的領導層和科研人員都有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同時各個環節的保密措施逐步完善,通過行政與司法途徑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以及自主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均有提升。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本研究依據種子行業特點,提出種子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采用單案例縱向研究方法,對AB公司知識產權創新、管理、運營、保護能力以及綜合競爭實力予以評價,主要結論如下:AB公司知識產權競爭力從2008年到2014年總體呈上升的趨勢,年均增長率為3.2%。在影響AB公司知識產權競爭力的4個單項指標中,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一直呈現良好的上升態勢,說明AB公司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較強;但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均先升后降,并導致AB公司知識產權競爭力隨之下降,說明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是影響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的主要因素,而AB公司的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明顯不足,在種業市場形勢嚴峻的年份則負面影響更明顯。
5.2建議
實證研究結論雖是從AB公司推算出來的,但也反映出我國規模化種子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探究種業知識產權運營與創新能力問題的根源,從企業內部來講,主要是自主創新的技術積累不夠、投入不足等因素;從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來講,主要是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保護措施不力等因素。結合國內種業企業知識產權現狀,對于大多數種子企業而言,有效提升知識產權競爭力仍然需要從以下2個領域推進:一是切實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隨著《種子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與完善,種子行業法制環境的持續改進,執法力度的全面強化,自主知識產權對種子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會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必須堅持加大研發投入水平,提升種業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有條件的企業還要“走出去”進行知識產權海外布局。二是不斷提高知識產權運營能力。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在每個時間點上都是固化的,而知識產權的運營是動態變化的,種子企業需要根據環境變化,適時調整運營策略,即一方面提高知識產權制度運用能力,如構建專利池,采用專利池或專利組合的技術轉移模式;另一方面著力改善過于單一的傳統育種模式,將知識產權運營與企業經營戰略協同發展,如實施知識產權分類管理,按照重要性與企業發展需要分別確定實施方式,甚至可以針對不同銷售區域進行知識產權的梯度轉移,以謀取最佳經濟收益。